优秀的读后感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书中的和人物情感,通过写作读后感,我们能够更好地记住书中的内容,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财富,好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窗边小豆豆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窗边小豆豆读后感篇1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黑柳彻子的一部代表作品,《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小豆豆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快乐的时光,描述了一所让人无限向往的“游乐园”,一位让人无限崇拜的校长,一位仁慈的妈妈,当然,还有一个既淘气、可爱、天真的小豆豆。
小豆豆是一位幸运儿,虽然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在一所学校没呆多久就让老师忍无可忍,在听写的时候让抽屉的盖子一开一关,弄的砰砰响,和外面路过的人打招呼。最后老师忍无可忍不得不劝小豆豆退学,但后来却碰到了一个让她终生难忘的小林宗作校长,这个小林校长很有耐心的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一些很无聊的话题,听四个小时也不打呵欠,让小豆豆顿时喜欢上了他!
他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用教室,像在跑动的车厢上课一样。他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课程来学,他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散步”,他让每个孩子都愉快地接受“山的味道,海的味道”,他细心地呵护着每一个孩子,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信心,哪怕是像高桥君那样生理有缺陷的孩子。
在炎热的夏天的时候,校长会让老师把操场打扫干净,然后放上水,让他们游泳。不过我觉得好那个啊!不穿泳衣游,而且还是男女……不过校长是因为然像高桥君那样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体会到大家和你自己都是一样的。校长的做法很不错(希望我们学校不要这样啊!好恐怖啊!)!
我喜欢巴学园,也喜欢小林校长的'理念。更加喜欢那顽皮可爱的小豆豆!
窗边小豆豆读后感篇2
我听别人说《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在1981年出版后,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之后我在网上订购了这本好书,的确,这本书非常的好,封面也很好看。粉红色的封面,精美的插图,十分精致。里面的内容也很有意思。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因淘气、顽皮、多动的`孩子,一年级就被退学的故事。一个既可爱又善良、懂事的小豆豆浮现在我的眼前。她像一只快乐的山鹰,淘气、嬉戏、换羽、成长,自由翱翔在山水天地之间。她的母亲是黑柳朝。
书中的小豆豆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但又有那么多与众不同之处,因为在她的身上聚集了许许多多孩子们的个性:爱玩、好奇心强、善良、富有同情心等等。使我能从她的身上全面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而黑柳朝也是平民化的很,大众的很。就像“邻家大婶”,那么和蔼亲切、贴心贴肺。她把孩子看做上天赐予的宝物,对此深怀感恩之心,一直怀着巨大的关爱与深深的理解培育他们长大。
正是因为有妈妈的真诚鼓励,长大后的小豆豆才能乐观、积极和真诚地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工作之中。在这种母女间不断互相理解、互相鼓励和欣赏之中,我看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亲情。同时也看到了一位平凡普通的母亲对女儿的尊重和强烈的信任。
我想,她给予我的是一种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去了解孩子,孩子们需要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忽略孩子的思想,我们常常习惯于用成人的思维去干涉孩子们的世界,所以,我们永远都站在儿童世界之外。书看完了,黑柳朝到底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窗边小豆豆读后感篇3
上星期,在漂流书活动中,《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来到我们班。因为我非常爱看书,所以这本书也不例外。我用了一星期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了。这本书非常好看,每看一段,我都能从书中感受到作者的快乐、悲伤和好奇。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因淘气而被退学的小豆豆在巴学园成长的故事。我最喜欢《看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这一章。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先生给孩子们带的午饭名字叫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一开始,我觉得挺有趣,这饭是怎么做的啊?书中为我解开了谜,山的味道就是山里种的菜,在陆地上长的东西;海的味道就是海里的鱼虾之类的,这样,单调的午餐就变得丰富有趣了!我 还 非常喜欢小豆豆家的小狗洛奇。它和小豆豆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日子。可惜的是,就在小豆豆离开家的一段时间后,它不见了,小豆豆伤心极了。看到这里,我也快要落泪了!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原因就是作者写得非常真实,对我来说就像是日记,更有点像把日记当成作文来写。我最喜欢的人是小林先生和小豆豆。因为小林先生能真切地体会小朋友们的想法和感受。我们有些家长成天逼着孩子写作业,小林先生与他们恰恰相反。他让孩子自己选择、学习大自然里的内容。这样,孩子们的成绩迅速提高了。小豆豆也就是黑彻柳子(作者),小时候因淘气而被退了学,来到巴学园。在巴学园里,她总爱问个为什么,多问一个为什么就会多学一点知识。因为这个,她成了一位亲善大使。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更喜爱故事中的主人公小豆豆。
窗边小豆豆读后感篇4
一口气读完《窗边的小豆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什么是爱的?这才是真正的爱的,一切从孩子出发,一切为孩子考虑。从校门开始,没有富丽堂皇的装饰,只有两棵矮矮的绿色的树,所有深邃的思想就是从这两棵绿色的树开始发芽,从孩子的心灵出发,给他们一个心目中的学校。于是,电车成了教室,每天的课程从各自最喜欢的课程开始,喜欢作文的在写作文,喜欢数学的在做算术,喜欢物理的点起了酒精灯,把烧瓶烧得“咕嘟咕嘟”冒泡,这样的一天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以快乐为开始的一天。吃饭了,营养学的搭配以简单的一句话来:海的味道,山的味道。
孩子们的饭是自己带的,那些在陆地上生长的,比如牛呀猪呀鸡呀就全归入山的味道,而鱼呀,红烧海味就要归入海的味道去了,而校长也总是这样拜托家长:请给孩子们带来海的味道,山的味道。而每次吃午餐的时候,还要唱上这么一曲歌曲:好——好——嚼呀,把吃的东西, 嚼呀,嚼呀,嚼呀,嚼呀,把吃的东西……每天还轮流有一个孩子在中间讲讲他乐意讲的有趣的事情。这样有趣的午餐哪个孩子不喜欢呢,哪个孩子会认为这样的午餐不是人间的美味呢?而联想到我们孩子的吃饭,我们以古训孩子:食不语。在这样的环境下,又怎能不味同嚼蜡呢!下午,如果上午的课程都学完了,老师会带领孩子们去散步,在散步中,老师会借此机会给孩子们介绍各种昆虫和植物的知识,在孩子们完全放松的心灵里播种下生物学的各种知识。
学校里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的资源。有一次,学校里要运来一辆旧电车作为教室,孩子们百思不得其解:这么大的电车,没有轮子,怎么可能运到学校里来呢?他们很想亲眼看看这一重大而又神秘的搬运过程。电车是在晚上运来的,于是,校园里出现了这奇异的一幕:当电车被巨大的牵引车运来的时候,那些为了看这神奇的一幕而特意带着毛毯睡在学校大礼堂的孩子被老师喊醒了,他们睁着好奇的眼睛,望着电车,那时候,还没有起重机,人们在电车下垫上粗大的圆木,让电车在圆木上一点一点滚动,慢慢把电车从牵引车上,卸到了校园里。校长乘机解说着:好好看看,那个叫“滚轴”利用滚动的力量,就能移动那么大的电车。孩子们认真地看着,他们穿着睡衣站在清晨的阳光里,能够看到这一情景,孩子们从心里感到幸福。
学校,不应该只是文质彬彬的知识传授,它应该创造各种活动,让孩子经历一次次刻骨铭心的体验。那么当孩子们终于长大成人的时候,他们回忆曾经的学生生活时,不会只是记住了几个词语和几篇文章,随着记忆飞弛而来的,还有那和纯真的童心相交融的各种欢乐的经历!巴学院组织了那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帐篷露营活动,虽然那帐篷是搭在礼堂的,但是当孩子们终于支好帐篷的时候,他们在各个帐篷间飞快地穿越而过时,当他们从帐篷里探出一个个小脑袋听校长讲各种国外经历的时候,你能说,孩子们还没有找到那种“露营”的感觉吗?为了让孩子们试试自己的胆量,学校开展了一个“试胆量”的活动,几十个装扮成妖怪的孩子躲在墓地里,其余的孩子去找妖怪,孩子们终于出去找妖怪,在找妖怪的路途上,他们也终于测出了自己能忍受多少的恐惧。
那些扮妖怪的孩子因为躲在墓地里没有人去找他,有的吓得哭了起来,被老师领了回来,有的被蚊子咬了,但无论是谁,都并不后悔,即使那些哭的孩子,很快也破涕为笑了,这泪水浸透了孩子成长的欢乐。还有很多这样的活动,像到海边游泳的温泉旅行,请来农民老师教孩子们去田间劳动,到名胜之地去野炊,为参加战争的校工阿良开茶话会……所有一切的一切,让孩子们经历了多少的欢乐与激动,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成长起来,伴随着这种成长的是孩子们各种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一颗慢慢长成的敏感丰富的美丽心灵。
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小林宗作校长,他是巴学院的精神领袖,代表着校园文化的主流方向,他虽然是校长,却本着让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思想,始终和学生站在同一层次的精神层面上进行着各种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当小豆豆的妈妈领着被退学的小豆豆来到巴学院报名的第一天,小林校长对小豆豆的考核就是让小豆豆随便地说说自己想说的事情,这一说,就是整整四个小时,而校长就在旁边饶有趣味地听了四个小时。听一个一年级的孩子讲了四小时的话,就是孩子的亲身父母也不一定能做到,但是日理万机的校长却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做到了,也让我深深地懂得了,能耐心地倾听孩子说话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而这样的事例简直太多了,他拜托家长让孩子穿最差的衣服到学校里来,为的是让孩子不会受好衣服所累,能自由活动,也不会因为衣服弄坏而受家长的责骂。小豆豆因为钱包掉在了粪池里,便用长把舀子从厕所的掏口舀,舀出了很多脏东西,校长看到了,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弄完以后,要把这些放回原处。而这句平平淡淡的话却折射出校长多少深厚的思想:孩子总是以他们的思维方式来干一些我们大人看来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一个真正懂的人就是走进儿童的思维方式,引领孩子以这种思维方式合理地干完这件事情,直至满足他们的需求与好奇。
为了让个子矮小、永远也不会再长高的高桥君树立自信,体会成功,校长举办了一个运动会,有很多项目就是专门为高桥君设立的,比如只适矮个子孩子的“钻鲤鱼肚子”,比如“一级级爬台阶”比赛,都是高桥君夺得了第一。高桥君就是在运动会上从心理上长高了个子,体会到了他以后也许永远体会不到的成功,而他的自信也从他一次次登上领奖台的那一刻生根发芽,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高桥君一定会走出自己生理的阴影勇敢地直面他今后的人生。事实也的确如此,因为本书是黑柳彻子自传体小说,书中发生的故事大都是真实的。而文中提到的各种人物作者都在后记里作了补充交代。高桥君后来担任一公司的“协调工作”,职位非常重要。从巴学院里还走出了很多成功的人士:小豆豆是著名的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亲善大使。大容君成为日本屈指可数的鉴定专家。阿泰成为美国一所著名的物理研究所的副所长……对只有五十几个学生的巴学院来说,出了这么多社会精英实在是非“了不起”所能形容。
面对这样的一所学校,面对这样的一个校长谁能不为之动容呢。它简直是上的一个乌托邦,但是它又的确存在过,而且是在几十年前时二战期间的日本,避开了战争的炮火,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生活与学习上的世外桃源,于斯时寻找净土,于次地觅天堂,小林宗作校长做到了,他用自己的亲身实践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良好的。
记得肖川博士曾经这说过: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思索过一个问题,从来没有一次令他们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生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有受过良好的。而从巴学院出来的孩子可以自豪地回答:我们曾经受过良好的。在宽松、宽厚、宽容、自由、自主、自信、温暖、温情、温馨、成功、成才、成人的巴学院的校园文化中,走出了一个个健康、向上、乐观、丰富、激情梦想、灵气的孩子,他们有勇气面对一切!改变一切!创造一切!
曾经有这么一所巴学院,它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存在过,它向世界倾泻了它的纯洁和馨香,它的烈焰散发出满腔的热情,最后在二战的炮火中消失在冷漠的时光中。它消失了,但它还活着,因为巴学院的生命已经遗传为不朽的精神!
窗边小豆豆读后感篇5
朋友借了我一本书,名字叫《窗边的小豆豆》。看过之后,我立刻觉得自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记叙了作者上学时的真实故事:作者因淘气而被退学后,来到了巴学园。在小林先生的爱护和引导下,那个不安分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有礼貌的好孩子。总之,在巴学园,她改变了自我的一生。
这本书里每一篇文章都蕴含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如:健康树皮讲述了天真的小豆豆相信卖“咬一咬就明白自我是否健康的树皮”的.大哥哥,买了一块树皮,并执意让所有的同学与亲人都咬一遍,了解大家都很健康。小林先生心知肚明:这种树皮谁药都不会觉得苦,但他没有对高兴的小豆豆说出这个“秘密”,而是应和着小豆豆,自我心里也十分愉快。并且,他看到小豆豆如此善良,心里还觉得很欣慰呢!
想必大家也觉得忽然间明白了许多吧!小林先生并不打破一个孩子的欢乐的想法,尽管,令他欢乐的事是不切实际的;小林先生还十分注意学生的一点点小事,孩子们的一点提高都会令他十分欣慰。
小林先生把孩子们的性格钻研得十分透彻,不破坏他们完美的梦想,并且使用各种方法让他们觉得“自我很棒”、“自我是对的”。小林先生在上煞费苦心,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明天更加完美!可是,社会上还有许多人对他,对巴学园有着误解,可是小林先生却并不在意,全心投入到上……这在之后,世界上,恐怕是空前绝后,没有第二个人了吧!
小林先生,令我们敬佩,他冷静,善解人意。以往那个天真的作者,使我们发笑,感到她的可爱。
这本书,还是由你自我去好好读读吧!
窗边小豆豆读后感篇6
从小到大,我读了许多有趣的书籍,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窗边的小豆豆》了。因为书中描绘了我们经历过的许多美好的少年时光,详细地记载了我们童年发生过的好玩有趣的事情。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有几章读起来特别的带劲,比如,《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巧妙地解决了菜品营养全面均衡的难题;小豆豆疯狂地和小狗洛基闹着玩,出人意料的是小狗竟然把小豆豆的耳朵咬掉了,让人心头为之一颤;令人伤心难过的是泰明那么小就去世了,最后巴学园也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变成了一片废墟……那些发生在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令人难以承受,时刻撞击着我的心,泪水不由自主地滑落了下来。
当然,小豆豆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帮助泰明完成了‘我们俩的爬树’的心愿,她也很愿意说出自己以前不愿说出的秘密。智慧的小林校长总是绞尽脑汁帮助高桥,设计一些适合高桥君比赛的项目,让他拿第一,树立生活的自信,真切地体现了校长对同学的关爱之情。
巴学园让小豆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独特的电车教室,依自己的'心情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可以随便挑选自己的座位,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棵属于自己的树……这一切都让小豆豆兴奋不已,使原本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她体验了从未有过的快乐,为她以后成为大作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巴学园里有太多让人难忘的人和事,有天真、贪玩的小豆豆,教导有方的小林校长,都使我不止一次地翻书重温那段美好的童年时光。
窗边小豆豆读后感篇7
最近,经推荐,拜读了在家长圈中很有名的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这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女士根据自己小学一、二年级在巴学园度过的一段时光写成的回忆录。这是一本关于爱和的书,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温暖的童真、童趣,还有人性化之光。
?窗边的小豆豆》作为日本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作者的写作手法的确很有特点,流畅、简练、直白而打动人心。比如面试时初次看见“校长先生”,是这么描写的:“他的头发已经有些稀疏,前面的牙齿有点也脱落了,但脸上的气色非常好。他的个子不算高,不过肩膀和胳膊都很结实,黑色的三件套西装已经旧得有些走了形,但穿在他的身上却显得非常整齐。”寥寥几笔,就把一个平易近人、健康向上、简朴自律的者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在“泰明死了”一节里,对小豆豆走出举行葬礼教堂后的一段描写更是画面感人:“外面仍然春光明媚,正像第一天在电车教室里遇到泰明时一样,阳光是那么灿烂,洒落在小豆豆的周围。但是,此时的小豆豆脸颊上却沾满了泪水,这和两个人第一次相遇的时候,是那么多不一样。”看到这里,我的心情已仿佛和小豆豆一样,无限怀念可爱的泰明同学,热泪禁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作者虽然整本书主要描述了在巴学园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但是通过笔触带给我们的却是一个内心充满了对孩子们无比的爱和对事业的无限追求的家的形象——巴学园的创办人、校长小林宗作先生。
小林先生非常尊重孩子的天性,对他们的心灵精心培育、呵护。小豆豆在转学来巴学园之前,在老师眼里是一个非常“顽劣”的学生,上课时经常不专心,把桌子弄得啪嗒啪嗒响,还大声地和窗外的宣传艺人打招呼,最后老师只好让小豆豆的妈妈给她办理“退学”。就这样一个“难缠”的学生,在进入巴学园面试时,校长先生不但没有嫌弃她,而且还耐心地听她喋喋不休、天南海北地讲了四个小时的话,而且是很“专注地”、“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让小豆豆欢喜得不得了。看到这儿,想到平时孩子跟我们兴高采烈地说一些事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却嫌他们烦、浪费时间,忽视了孩子被倾听的需要,真是惭愧啊。在课余时间里,小林先生会给孩子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在沙坑里打滚、爬树、做实验等等。最经典的是在《放回原处》这一篇里,说的是小豆豆心爱的小钱包掉到便池里,小豆豆“不屈不挠”地在里面掏呀掏,直到上课时间已经过了,“舀出来的东西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校长先生看见了,也没有责怪她、阻止她、或者替她做,而是只在中间有意无意地经过两次,过问一下小豆豆就走了。这是多么的尊重和保护孩子做事情的意愿呀,连小豆豆的妈妈知道后也称赞小林先生“非常了不起”。
在教学活动中,小林先生非常注重同学们人格和心灵的养成。为了让孩子们对食物产生食欲并有助于身体消化吸收,他创作了名为“好好嚼啊”的饭前歌,还让大家从家里带来具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的食物,使孩子们第一次关注到“吃”和“食物”本身,并产生了浓浓的兴趣,这是多么符合孩子天性的养成方式啊,比“要珍惜食物”、“不能挑吃偏食”之类的说教强多了。不同于要求游泳必须穿泳衣的做法,小林先生鼓励孩子们不穿泳衣光着身体游泳,让孩子们知道“无论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好让一些身体矮小和有缺陷的孩子消除对自己身体的羞耻感,让大家感觉到彼此是一样的平等的人。
巴学园的校运会,没有设置常见的一些田径项目,而都是一些比如“钻鲤鱼尾巴”和“接力上楼梯”之类好玩的比赛,而且让人吃惊地最后“每个项目的第一名都被全校个子最矮、手脚最短的高桥君拿走了”,这样的结果,除了最让高桥君充满自信外,“各有所长”的观念,恐怕也被深深植入到孩子的心里了吧?最有意思的是,校长小林先生给大家颁发的奖品都是些蔬菜,比如一根胡萝卜、两根牛蒡、一束菠菜之类的,孩子们开始是各种不解,后来先生解释说:“今天晚上,请妈妈把这些做成菜,用你们的努力得来的蔬菜,做全家晚饭的菜肴,肯定很好吃!”。这真是绝妙的校运会呢,通过团队合作换来奖励,再转化为与家人一起分享的食物,“努力—获得”的`过程完整地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这特殊的奖品估计比什么奖状、奖金之类的更能让同学们开心吧?比起一些为办而办、为比而比的校运会有意思多啦。
有一次,小豆豆被大荣君扯辫子弄哭了,向校长先生哭诉,校长先生听后笑着称赞小豆豆的辫子很好看,一下子就把小豆豆逗得转哭为笑,大荣君后来向小豆豆道歉了,并说校长先生教训了他,告诉他对女孩要友好,一定要尊重女孩,爱护女孩,这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男尊女卑”为社会主流的日本是多么的难得啊,这对大荣君也是一个很大的触动,只这之后他再也没有因此这样的事被教训过,由此可见,小林先生是很善于利用契机来引导孩子的。小林先生对孩子们是这么和善,但是有一次竟然对一位老师“发火”了。原因是课堂上,班主任老师开了一个不太适宜的玩笑,问因为身体有缺陷而不能再长高的高桥君“有没有尾巴”,引起了高桥君的慌乱。后来小林先生单独在厨房里,质问班主任老师:“您难道不知道这有多严重吗?我对高桥君费了多少心思,这一点,您怎么才能理解呢?”这是愤怒,更是痛心,一个对学生精心培育、呵护的者的形象入木三分。
小林先生还为同学们策划了很多有趣又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当暑假开始的时候,带大家进行了一场新奇又好玩的“礼堂露营”,感受在外住帐篷过夜;坐船去大海泡温泉,体验渔村生活;学期中到溪谷野炊,一起动手搭灶捡柴、切菜做饭……对于这些经历,作者认为“是一生中难以忘却的开心记忆,是非常宝贵的经历”。为了让大家认识劳动,还请来一位“旱田老师”教给大家很多“关于虫子啦,鸟儿啦,蝴蝶啦,还有天气的知识”,还让孩子们带上锄头等工具,到田里学习拔草、翻地、培垄、播种和施肥。这些都是真正的、与大自然紧密联系的劳动啊,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恰与我国传统的耕读文化是符合的。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的孩子们已经脱离了田间劳动,不能说不是一种的缺憾。
书中记录的虽然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巴学园,其中许多教学理念还是让我耳目一新的。比如巴学园会组织学生们演出一出戏剧,扮演各个角色,让大家通过对白、表情、肢体动作来感受剧情和人物心理。这除了充满趣味之外,无疑对语文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巴学园每天都第一节课从每个小朋友喜欢的科目开始,可以画画、可以做算术,还可以做物理实验,这可让孩子们乐坏了,从而把自己的学习兴趣激发了起来。小林先生还教孩子们做一种随着钢琴的节奏而在环形路线行走中用手脚打出相应变化节拍的韵律操。小林先生认为:“韵律是让身体的组织结构更加精巧的游戏,是教给我们怎样去开动心灵的游戏,是让心灵和身体理解节奏的游戏。”他的这种身心灵健康发展做法与当下只关注学习成绩的应试相比,孰优孰劣,不言而喻。在当年,校长先生就经常感叹说:”过于依赖文字和语言的现代,恐怕会使孩子们用心去感受自然、倾听神灵之声、触摸灵感的能力渐渐衰退吧……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我们的,到底是为了培养那么几个状元、一小部分精英,还是把大多数孩子都培养成具有健康人格、体魄和良好素质的接班人呢?小林线索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这也正是巴学园的“巴”代表的巴形图案的寓意。如果说是“高考独木桥”造成了这一无奈,那么是否到了应该改变观念,大力为学生成长“铺桥造路”的时候了呢?
在后记中,作者介绍了当年和她一起在巴学园“一道在电车教师旅行的伙伴们”,包括作者本人共12人,有7人后来都上了很好的大学,而且很多都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人才:比如主人公小豆豆现在是电视主持人、作家,运动会上拿第一名的高桥君,明治大学毕业后在电气公司担任重要职位,校长先生的三女儿美代在国立音乐大学系毕业后担任音乐教师,“物理实验达人”阿泰,东京大学毕业后成为日本颇具代表性的物理学家等。其他人即使没有读到大学,也多数成为了在各自领域的有一定事业成就的人,如揪过“我”小辫子的大荣君是东洋兰鉴定专家,天寺是军医,坂本敏子是有名的资深发型师。这证明了在巴学园走出来的孩子大多都能有追求理想和幸福的能力,从而也可看出小林宗作先生的是面向全体孩子的、培养“全人”的。
总之,《窗边的小豆豆》描述的是一个理想的“小人国”世界,蕴含了所有孩子心中对于学校的梦,也为追寻人性化的老师和父母们提供了一个蓝图和思索的空间,值得反复阅读。
窗边小豆豆读后感篇8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名,好像很多年前听同事小张说起过。大致地了解到这是讲一位老师对一个学困生不另眼相待的故事。网上也看到过别人的读书推荐。可这么多年来还是没有认真地去读过。今天,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不得不承认,没有早点读,真是一种遗憾。
书中小豆豆的生活总是那么快乐的,即使她被退学了,可有一位爱她的妈妈,丝毫没有责怪她的意思,甚至还尽力地用自己的力量保护着孩子。母爱的伟大再次体现出来了。读的时候我时不时地反思自己,当孩子做出一些另类的举动时,能不能像小豆豆的妈妈那样包容孩子;当小豆豆弄破心爱的衣服时,不去在乎衣服的价值,而是想着了解这样的事情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快乐;当孩子兴致勃勃地要做一件事时,像小豆豆的妈妈那样不去反驳孩子的`奇思妙想,只是给孩子一些鼓励与支持,只是凭借自己的微薄力量为孩子创造条件……“妈妈,你要是能像小豆豆的妈妈就好了!”我似乎听到了儿子在耳边这样对我说。(儿子也在读这本书)
小豆豆的生活那么美好,那这样的生活只在很久以前的一个不知名的学校里才有。作为一名教师,我又在反思自己曾经也在意过学生的成绩,曾经以没有这样的精力而只是教学生们知识。当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后,在他的下,我改变了许多。我会真心地跟学生说话,我会和他们一起玩,一起做一些自己认为快乐的事情,在他们的成长岁月里留下快乐的印记……
7月,陪伴我6年的孩子开心地进入了中学。教师节他们到我家里来看我,为我庆祝;国庆节,又有孩子来家里找我玩;在他们学习的时候,他们想知道我在教怎样的孩子,想着我会和他们怎样相处,想着在现在的学生身上有没有看到他们小时候的影子……
我感谢这些毕业了的学生,他们让我更加珍惜和现在一年级小朋友的相处,让我知道他们就是一个个小豆豆。所以在学校课题研究立项时,我选择了学生差异性教学,因为每一个学生在我的眼里都是唯一。我从一开学起就每天坚持记录一些他们生活中的故事,我也用心地感受着他们对我的尊敬和爱戴。我知道一时的感动不难,如果要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要做到包容每一个孩子很难,但我也会尽力而为,因为他们“每个都是好孩子”,我相信他们“绝对做得到”。
因为有妈妈、校长和巴学园的同学,小豆豆一直快乐地生活着,直到巴学园着忍不住地掉了下来。在泰明去世时,在洛基失踪后,我又与小豆豆一起落泪。熟悉的人或事不再依旧时,又怎能让人不感伤?童年真挚的情感在回忆时尤其珍贵。
从此,心里永远有了小豆豆!
窗边小豆豆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 逗小豆读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