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观后感字6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为了将我们观影后的感悟记录下来,大家一定要将观后感写好,当人们观看完一场影片后,肯定有很多感触,可以撰写一篇观后感,以下是好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董存瑞观后感字6篇,供大家参考。

董存瑞观后感字6篇

董存瑞观后感字篇1

今天我看了革命电影《董存瑞》这让我记住了小英雄董存瑞。

今天我看了《董存瑞》这让我很伤感,十六岁的董存瑞,看见百姓受到欺辱,自己的土地让敌人任意践踏,心中愤愤不平,就想要是我能参军,去保卫自己的祖国那该多好啊!董存瑞就去找王平同志,他再三恳求,可是王平同志说:“你还不行,因为你的年龄,和你的思想。”一次敌人来扫荡,王平同志带领部队去打仗,让群众撤,董存瑞,为了参军,参加了这场战争,后来他再三请求,终于参军了,第一次他上战场打仗,一人十发子弹,他浪费了九发,一个也没打中,回去后,连长让他们会报成果别人有的收获了日本人的东西,有的打中了许多敌人,只有它没有收获东西,也一个也没打中,连长批评了他说:“我们没有日本人那么富裕,所以我们不能浪费子弹。”后来他打了很多胜仗,一次他在桥上安装炸药包,可是不能固定,眼看许许多多的战士倒下,后来他做出了决定,他用手支撑着炸药包,和桥同归于尽了。

从这个电影,我感受到了,董存瑞的爱国精神,和永不放弃的精神,董存瑞是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人,他为了参加八路军在三向首长请示,也是一个永不放弃的军人。

董存瑞是一个为了祖国牺牲自己的人。

董存瑞观后感字篇2

81岁的吕小山大半辈子的工作都和董存瑞紧密相连,为了还原英雄人物、弘扬英雄精神、捍卫英雄形象,他一直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相伴存瑞50年,英雄从未走远

1967年,吕小山32岁,是河北省隆化县二完小(现存瑞小学)的一名教师。为筹备董存瑞烈士牺牲20周年纪念大会,他被借调到董存瑞烈士陵园工作,自此,他的生活再也没有离开过董存瑞。

68年前的今天,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19岁的董存瑞烈士舍身炸碉堡。自此,隆化与董存瑞紧密相连。在董存瑞烈士陵园工作的30多年中,吕小山接待过中外参观者600多万人次,他自己访问过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百余位知情者,还写了不少关于董存瑞的文章。

退休之后,他四处巡回演讲,宣传董存瑞精神。为捍卫英雄形象,他打了两场官司。如今81岁的他,每天上午还到董存瑞烈士陵园整理董存瑞的相关资料。

“我相伴存瑞半个世纪,英雄从未走远。你越走近英雄,越感到英雄的伟大;越学习英雄,自己的精神世界就越丰富。”吕小山说。

董存瑞生前屡立战功,成为英雄绝非偶然

董存瑞牺牲时,吕小山12岁,在他年幼的世界里,“董存瑞”只是3个模糊的字。除了在课堂上学过董存瑞的事迹外,他的生活和这位英雄没有交集,直到他成了存瑞中学的首届学生。“我家里穷,没有因董存瑞而设立的助学金,我是读不到高中的。”吕小山说。

那个时候他就想知道,董存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可是,20年后,吕小山到董存瑞烈士陵园工作时,陵园仅有一张董存瑞童年照片、一块烈士碑文和两份材料。至于解放隆化的战斗最早从哪里打响?我军是如何部署的?董存瑞所在的部队是怎么进攻的?董存瑞又是怎样舍身炸碉堡的?……这些细节都不十分清楚。

“我想知道一个更鲜活、更真实的董存瑞!”抱着这样的想法,吕小山开始了数十年的考证之路。

在董存瑞的家乡张家口市怀来县南山堡村,吕小山从英雄的父母董全忠、孙珍二老口中得知,董存瑞是“左撇子”,所以炸碉堡时是左手举炸药包,右手拉导火索,也得知董存瑞14岁就被选为南山堡抗日儿童团团长,站岗放哨,送鸡毛信。董存瑞为八路军通风报信有一套自己的诀窍——先把信包好,塞进牛粪里,然后把牛粪小心地放到篮子里,上面再用干粪盖住,敌人以为是捡粪的,很容易就躲过了检查。

吕小山从董存瑞儿时玩伴董连柱老人口中得知,董存瑞“机灵、胆子大,是南山堡的孩子王”;在董存瑞生前战友眼中,董存瑞有勇有谋,屡立战功。

吕小山在整理董存瑞资料时深深感到,董存瑞成为英雄绝非偶然。

董存瑞生前所在连队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第32师第96团第6连,他是6连6班班长,6班被上级授予“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他本人被授予“模范爆破手”称号。

在不到3年时间里,董存瑞参加战斗110余次,与战友一起歼敌800余人,俘敌40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和1枚“毛泽东奖章”。

“他在短短的两年零9个月里,能取得这样的战斗成绩是非常不易的。”吕小山说。

董存瑞精神永存,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红五月、五月红,存瑞幼儿园赞英雄,树立雄心与壮志,存瑞精神永传承……”

这是为了迎接董存瑞牺牲68周年“5·25”纪念日,隆化存瑞幼儿园邀请吕小山撰写的《存瑞幼儿园赞英雄》儿歌。

“别看吕老81岁了,可只要有宣传董存瑞的活动,老人家总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隆化存瑞幼儿园园长吴红梅说。

每年的5月25日,对吕小山而言,是最重要的日子,也是一年中他最忙碌的日子。

“因为生活经历局限,董存瑞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并不是一个清晰、具体的生命个体。可是每年5月25日,我还是坚持到学校开办存瑞精神讲座。虽然他们现在不懂董存瑞精神,等长大后总会有理解的一天。我们不能忘了董存瑞,忘了英雄就忘了本!”吕小山说。

吕小山退休后,受聘担任北京市、承德市和隆化县11所学校及驻隆部队的社会辅导员。最初几年,他一年有10个月的时间四处巡回演讲,宣传董存瑞精神,每年受教育者达2万多人次。他说自己最喜欢给小学生、中学生讲董存瑞的故事,因为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从孩子抓起”。

一个孩子曾向他提问:“董存瑞是为了解放中国牺牲的,可是现在没打仗,不需要牺牲,那我学习他什么?”

吕小山回答:“你是学生时,遵守纪律、不怕辛苦,把知识学深学透。你走向社会后,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这都是学习。”

在和吕小山的谈话中,他反复提到董存瑞精神,那就是:“甘于吃苦,严于守纪,勇于担当,乐于奉献”。他说,一代代隆化人用实际行动将存瑞精神实践着、传播着,董存瑞精神永存,永远值得后人纪念学习。

上个世纪80年代,从隆化参军的王尚明在一次劳动中勇救战友,英勇牺牲。

在隆化,有存瑞幼儿园、存瑞小学、存瑞中学。1985届存瑞中学学生杨文龙,北大毕业后,历经各种艰难,创立高校后勤联盟,他多次回存瑞中学讲课,谈存瑞精神对自己的影响。

我捍卫的不仅仅是共和国历史,还有民族的未来

2007年5月24日,董存瑞牺牲59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为战斗英雄依法维权”的案件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开庭,72岁的吕小山以证人身份出庭。

事件起源于2006年某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该文质问有谁亲眼看见董存瑞托起炸药包,并妄言这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

董存瑞手托炸药包为新中国捐躯的历史事实,竟然在半个多世纪后,被人称为一种“推测”。随后,网络上出现了一股恶搞之风,有人把董存瑞当成恶搞对象,丧失底线地胡编乱造。

董存瑞被质疑、被恶搞,激怒了董存瑞生前部队的老首长、老战友和董存瑞亲属及隆化人民。当地报纸和一些老兵,纷纷撰文批驳。吕小山也在《解放军报》《承德日报》等发表《我访问20多位董存瑞献身时的见证人》《让存瑞精神永放光芒》等多篇具有史料价值的文章。但在长达近一年的时间内,当事方拒不认错、道歉,2007年3月,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弟弟董存金将杂志社等三方告上了法庭。

为还英雄清白,吕小山访问了目睹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郭成华(存瑞生前所在6连指导员)等多位董存瑞战友,并查了自己搜集到的郅顺义、任光玉(存瑞生前所在6连1班班长)等20余名董存瑞炸碉堡见证者的访谈录音。铁一般的证据证明:董存瑞是舍身炸碉堡的英雄。

吕小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英雄是一种信仰,是一个民族的良心。我拼尽半生捍卫英雄,捍卫的不仅仅是共和国历史,还有民族的未来。”最终,被告方赔付董存瑞的亲属诉讼费等数万元。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现任董存瑞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沈文对记者说,“郁达夫的这段名言非常深刻,英雄不容亵渎,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隆化人民都不会允许任何人亵渎英雄董存瑞。我们也会向吕老那样,一代一代薪火相传,将存瑞精神不断传承、弘扬下去

董存瑞观后感字篇3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当时未满19岁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以自己的英雄壮举“喊”出了“为了新中国,前进”的时代最强音。1957年,朱德亲笔为他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雷锋在日记中写道“英雄董存瑞是我永远学习的好榜样”,2009年9月10日,董存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董存瑞的事迹激励了几代中国军人和青少年的成长,董存瑞是一个什么样的青年?他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昨晚董存瑞生前的战友88岁的程抟九老人在山东卫视《中国面孔》为大家解读了这位舍身炸碉堡的英雄战士。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拍摄的电影《董存瑞》中,英雄拉响炸药包后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的情景,激励了几代人。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董存瑞在最后时刻是否真的留下了震撼人心的语句?

今年88岁的程抟九退休前是沈阳军区炮兵某师副政委,是董存瑞生前的战友,老人回忆说,“1948年5月25日,攻打隆化中学的战斗中,我们和连长带的这个排是从敌人的交通沟,南北有一道交通沟里进去的。战斗从早上持续到傍晚,由于受到一个桥型碉堡的封锁,队伍无法继续前行。而之前已经派出去的三个爆破手,都已经牺牲,形势非常紧迫。这个时候,六班班长董存瑞,跳了出来‘连长,让我去炸掉它。让我去炸掉它’。回头一看,董存瑞夹着炸药包,从上面连滚带跳跳下来,他放不住炸药,没带三角支架,他就往大桥的中央跨了几步,左手托着那个炸药包,把炸药包顶在那个桥肚子上面。脸冲着我们,冲着连长和我们三个趴的这个地方,他就喊‘连长,冲啊!’,连长大喊了一下‘董存瑞’,叫了一下名字,连长声音刚落,那边爆破了。”

电影中“为了新中国,前进!”的口号是怎样来的?电影《董存瑞》编剧之一的赵寰曾经介绍说,1947年6月,经过一年的战略防御,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并取得了节节胜利。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向全国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为了新中国,前进!”正是根据当时时代背景发出的战斗号召,在“连长,冲啊!”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在赵寰看来,董存瑞和战友们是用自己的行动喊出了当时时代最强音——为了新中国,前进!

从1945年8月参军到1948年5月25日牺牲,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董存瑞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毛泽东奖章一枚,勇敢奖章三枚。“董存瑞和现在的青年一样,热爱生活。”曾任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的吕小山这样描述董存瑞。

董存瑞没念几年书,到部队后也识字不多,可他却喜欢画漫画。“他的挎包里总是装着纸和铅笔。”在战友们的回忆中,董存瑞一有空就会掏出纸笔画小漫画,或表扬、或批评、或帮助记忆。

在攻打隆化用于爆破敌碉堡的那些炸药包上,差不多每个上面都有他的“作品”。由于炸药包分量不等,要炸的对象也不同,所以董存瑞或在炸药包上画有要炸的碉堡的样子,或是爆破手匍匐前进的形象,或是敌人待毙的丑态。在有的漫画旁,他还写上这样的顺口溜——仇恨满胸怀,隆化要打开,新中国要靠我们的双手建起来!

董存瑞观后感字篇4

20世纪50年代,有一位英雄的名字久久地回响在历史的长空,他的声音深深地刻在人们的心中,他的形象永远地活在人们的心里!这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的战士就是董存瑞!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战争打响了。刹那间,全连的机枪一齐吼叫起来,子弹像旋风似的扫到敌人的阵地上。敌人也不是好惹的,他们见我军一个个像发怒的老虎,机枪便疯狂扫荡起来。密密的弹雨压得战士们抬不起头来,指导员焦急地看着表,已经五点二十五分了,如果不在六点以前拿下这个暗堡,现在所夺回的土地将全部失去。

只听白副连长一声令下:“爆破组,上!”手势未落,董存瑞已经抢先冲了出去。紧跟着李振德及另两名爆破手也跃出战壕。担任掩护的致顺义和负责支援的一班长也如猛虎下山,跟着冲了出去。董存瑞夹着炸药包冒着枪林弹雨终于冲到了桥下,可是,找不到支撑点,炸药包无处安放,总攻冲锋号已经吹响,桥上暗堡的机枪喷射出罪恶的毒焰,无数勇士倒在了前进的路上……董存瑞毅然大步跨到桥底中央,昂首挺胸,左手将炸药包高高擎起,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随着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暗堡消失了,机枪成了哑巴,可是董存瑞也壮烈地牺牲了……

啊!董存瑞,我赞美你!你勇敢,你冷静、你沉着……你的这些优秀品质就是我们这些少先队员应该认真、努力学习的。在最关键的时刻,你挺身而出;在最危险的时候,你勇敢奋进;在最紧张的时候,你沉着冷静……这么好的一位战士,却被残酷无情的战争夺去了生命,战争啊战争,你就不能偷个懒吗?董存瑞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在最危险的时刻,他却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把所有人的

董存瑞观后感字篇5

一个顶天立地的革命战士——电影《董存瑞》观后感山东省招远市招远市第十六中学04级7班臧怡宏今天上午,我们返校检查作业,其间我们看了一部50年代的电影,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董存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育。

故事讲述的是1945年春,董存瑞在因种种原因的困扰下,终于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参加了八路军。在队伍中,董存瑞和他的伙伴都不满20岁,但却有着惊人的胆识和勇敢的魄力,在战斗中他屡次立功,让连长和队友刮目相看。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在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

面对敌人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因没有木托都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看完电影时,我的心中感慨万千。一个年仅19岁的青年,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为战斗奉献出宝贵的生命。想想董存瑞,在进革命队伍、入党等过程当中遭受了重重困难,但他还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使自己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当他在炸暗堡时,那种为革命事业奉献、为祖国和人民付出的勇气深深的打动了我。

现在想想,董存瑞比我大6岁,却比我强上百倍,甚至千倍,他的胆量、勇气、思想都是我所不敌的。他只是一个上了几天学的青年,但有着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精神,比我们要优秀许多。

想想现在的我们,衣食无忧,在老师、家长的关爱下成长,我们没有经历过董存瑞那样的困难,也没有为中国奉献出什么。但我们也应该为中国、为人民作出奉献,现在我们既不用去炸碉堡,也不用我们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董存瑞为中国的发展奉献出的生命;才能对得起那些为革命事业、为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的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战士们。

想想董存瑞吧,想想那些革命战士吧!是他们为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为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想想他们,谁不愿意在家中和亲人一起享受幸福,但他们还是为了中国的发展、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去上战场、打硬仗,也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想到他们那奉献精神,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不为中国、为人民做奉献呢?

从这部电影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一个人就应该向董存瑞那样,为祖国、为人民奉献,有一种无私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

董存瑞——一个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共产党员。董存瑞——一个顶天立地的革命战士!

董存瑞观后感字篇6

今天虽说天公不作美,细雨绵绵的,但我同样很兴奋。因为我们江南晚报小记者一行来到了和平电影院,观看了爱国教育影片《董存瑞》。

透过电影,我了解了董存瑞哥哥是怎样从一位儿童团的小八路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1945年5月,在抗日战争的最紧张的时期,一心想参军的董存瑞因年龄不够屡遭部队领导的拒绝。看到这儿,我都有些丧气了,可瞧他,他一点也不灰心,也不不气馁。他呀,凭着机智、勇敢和满腔的革命热情,在革命队伍中他经过认真学习和艰苦锻炼,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了不起的是,别看他年纪小,可是他英勇果断、英勇顽强,可立了不少战功呢。我可佩服他了。看着,看着,最揪心的一幕上演了。1948年5月,为了能胜利的完成爆破敌人的封锁线的任务,董存瑞勇敢地冲上了敌人的封锁线,他手举炸药包,像一位巨人一样屹立在敌人的碉堡前。他从容地拉响了导火线,还大声地喊道:“为了新中国!前进!”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被炸飞了,解放大军顺利地冲上了阵地。而此刻,董存瑞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看了这部电影,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他这种英勇顽强,爱国爱民,舍身忘死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和平、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多少革命先烈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要好好珍惜呀。

董存瑞观后感字6篇相关文章:

2023电影观后感600字参考6篇

2023电影观后感600字优秀6篇

2023年防溺水观后感300字6篇

安全教育观后感1000字6篇

开学季观后感500字通用6篇

心得观后感600字6篇

学党史观后感300字6篇

拍中国观后感800字6篇

猫观后感1000字6篇

猫观后感1000字精选6篇

董存瑞观后感字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3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