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写观后感,我们一定要有感而发,要表达出真实的感受,优秀的观后感能给人带来深刻的启发,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思考,好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云起观后感精选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云起观后感篇1
电影《死亡诗社》是北美高中的电影教材,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极高的评价。电影中,威尔顿预科学院是一所闻名遐迩的贵族学校,一向都是以传统、守旧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可是新来的基廷老师却一改学校的常规,让学生们解放思想、展示天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虽然这些“离经叛道”的教育方法,激活了孩子们的聪明才智,春风化雨般让学生对学习着了迷,却因为不符合学校与家长传统、保守的教育理念而糟到学校和家长的反对。在尼尔家长扼杀他的兴趣导致尼尔自杀之后,基廷老师被当作替罪羊而开除掉。在基廷恋恋不舍地离开时,孩子们深情而绝望的呼唤声永远回响在教室里……
我想看了这部电影,大家可能有两方面的认识。这部电影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在西方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一方面,电影所反映的家长、学校和社会大环境,与我们的现在情况是有点相似的,都是比较注重传统守旧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现实中我们老师及学生对教育的渴望,与电影中师生的渴望也是比较相似的。关于这两个方面的评价,网络上有大量的影评,不再赘述。这里,我想通过几个人的例子来阐述我的一些观点。
第一个人是欧阳代娜。在她的经验中有三句经典“在社会大课堂中学步”,“在继承与扬弃中探路”,“在开创中阔步”。她原本不是教师,经历过多种职业之后,在鞍山十五中搞了8轮20年的教育实验,自编教材、自创教法,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就,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她曾经让自己初三的学生参加考高语文考试,高出高考平均分10分多。这一切源于她曾经在“延安抗小”的学习经历:“学生们可以自编教材,要了解什么知识,就走到社会上,向各部门去‘采访’。比如要了解社会治安,学生们就去局采访有关人士。自然课讲到大豆,孩子们就亲手种植大豆,观察它的叶子和根系……”
第二个人是孙维刚。他是一名普通数学老师,在学校最困难的时候,他和学校领导商定了方案,实施了从初一到高三大循环教育实验,搞了三个轮回,将教学与生活融入到学生中去,让那些“只拥有一只翅膀的天使们”(原本是没有学校愿意接收的“双差生”)“拥抱着飞向天堂”,将原本招生困难的北京22中学变成一所“名校”。他的3轮实验班一步一个脚印,方法措施日益完善,教育效果明显,素质教育和文化课成绩都突出。特别是他的第3轮实验班,班级40人,有22人考入清华北大,轰动全国。他经过20年的长期探索、反复实验和比较研究,取得了大面积、全方位、高质量的育人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
第三个人是蒋自立。我们的恩师,他在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把自我教育提升到历史的新高度,使之与他我教育形成互补。他的教育工作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他用行动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启自己的教育实验,仅仅班会材料、班级活动记录本就写下几十万字,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与反思总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被推广到全国。
与以上类似,李镇西老师从年轻时候就有点“叛逆”,开始了自己“一个人”的教育改革与创新,长期坚持下来,取得很大成就。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像魏书生、钱梦龙、于漪……无不是在一线的教育教学中进行改革与创新,他们提升了自己,影响了很多人,也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
其实,我们有很多一线老师也在做一些改革与创新的尝试。但是,时代不同了,由于现代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制度更加日趋完善,实际我们一线老师拥有改革与创新的机会不是多了,而是更少了,也更加困难了。我们现在经常呼唤“大师”,呼唤教育实践家,但是他们都要从教育的一线中走出来。或许,我前面列举的前辈们是时代的产物,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实践在历史中留下庄重的一笔。我们也有很多一线老师正在向前辈们学习,如果我们现在不从实际出发、结合现状努力实践,我想我们的困难比他们还要大,因为来自社会和学校的种种约束可能会导致教育创新的中断,甚至根本没有机会去尝试。那些通过几个月到一两年就完成的各种“课题研究”,与前辈们动辄十几年的实验、反思、比较、总结、再实践、反复论证等研究相比,显得多么浅薄而寒酸,甚至有的人自己都不会使用自己“课题研究”的研究成果。
我们很(白话文★)多老师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初,都曾经拥有很多憧憬和向往,都曾经有过很多“叛逆”想法或行动。我们也曾经充满激情地去做,然而我们都曾受到过挫折,也曾经迷茫过。正如黎辕老师刚才在群中所问“到底基廷老师做的对还是错?”其实,对与不对,都是基于我们的价值观念。如果基廷老师做错了,那么《死亡诗社》这部电影就不可能放到北美高中的教材中。无疑,在西方发展的某一阶段中,教育的问题也曾经很突出,甚至在今天,电影也具有现实的启发与教育意义。电影中反映的社会背景与我们现在的情况是非常相似的,毕竟我们国家还处于转型期,客观上必然存在着一些教育问题与矛盾。我认为,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或许,这样的电影也能走进我们的教材中,间接反映我们的思想观念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升华。
有人说,古今中外,教育的创新从来都来自民间。尽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总是伴随着伤痛,即使在有限的条件下,我们还是要多一些信心,从自身做起,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与创新,努力实现个人的成长。“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我们或许应该重新拾起最初的梦想,经过努力,我们也能走进学生的心里,激活他们的天性,做一些对孩子们非常有益的“其他事”。
或许,我们需要未来家的眼光、改革家的气派、实干家的精神,在互联网技术的背景下,站到时代的前列,陪着孩子们一起奔向未来。
云起观后感篇2
?龙猫》这部动画片主要讲了一个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她的妹妹想快点见到妈妈,于是自己去医院找妈妈,然而她迷路了。于是她姐姐向大龙猫求救,大龙猫把她妹妹找到了,还带她们到医院看她们的妈妈。
小女孩的妈妈病得很突然。我觉得这个女孩非常喜欢她的妈妈,她说她不想让妈妈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的妈妈,每个人的妈妈也都非常喜欢自己的儿子。如果失去了妈妈,我们将会多么痛苦?所以我们要关心爱护自己的妈妈,帮妈妈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不让妈妈操心。
有一次小女孩在车站等爸爸回来,大龙猫送给她们几粒种子。晚上,大龙猫帮小女孩的种子发芽,让种子快速生长,这些种子的生命力多么强啊!竟然可以快速破土生长,仅仅只用了三天,就长出了小苗。
还有一次,小女孩的妹妹追赶着一只猫,那只猫开始跑得很慢,后来突然加快,最终它逃走了。
植物和动物的生命力都那么顽强,那我们人类更加应该顽强地生活,勇于克服困难。
大龙猫的本领很大,帮助了很多人。所以,我要向大龙猫学习。我以后要当一名医生,我要挽救更多的生命。
我还要告诉大家要珍惜生命,注意健康,帮助别人,友好相处。
?龙猫》这部动画片,让我受到了很多启发,我一定要珍稀爱护所有的生命,多做有意义的事。
云起观后感篇3
今年暑期档有一部大热影片——《八佰》,听说好评连连,妈妈迫切地在上映一周后就带我去观影了。一开始并不热衷的我,看完以后深受触动。
这是一部讲述淞沪会战末时在上海四行仓库,国军顽强抵御敌军的一场战斗。是以微弱的420多名士兵以少敌多对抗30万日军倭寇的惨烈战争。然而为了壮大声势,迷惑敌军,当时的团长对外宣称抵抗士兵有800余人,这也是《八佰》这部影片的由来——不是“八百”,而是“八佰”!
这样人数悬殊的战斗无疑是十分艰难的。其中有一个片段是最让观众震撼的:有重要人物要与仓库里的指挥官通话,有人捐了电话线却苦于无法送进仓库,爱国人士排队主动请缨跑过桥送电话线,然而无一例外都被日军射杀于桥上,这时看赌场的刀子自报姓名,冒着敌军的枪林弹雨,跑上桥,拾起前面英雄掉落的电话线向桥那头跑去,一枪,他倒下……又站起来跑出去,接二连三的子弹飞射而来,他无处躲避,两枪,三枪,他已经跑到桥那头,用尽最后力气将电话线抛向仓库,最后倒下……那边的战士终于顺利拿到电话线。仅仅是为了一通电话,仅仅为了跑过一座桥,就是数条人命……我的耳边一片沉寂,还有隐隐的啜泣声……
我没有生活在那样的年代,无法感同身受。但是这部影片让我知道今天的和平安宁来之不易,没有战争不惨烈,没有牺牲不让人痛心,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要了解历史,好好学历,走科技强国的道路!少年强则国强!
云起观后感篇4
这周二的晚上,杨老师组织我们班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暖春》。
这是一部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故事片,内容讲的是一个名叫小花的孤儿,离开寄养的家庭后,又累又饿,晕倒在田野里,被出来干活的农民老爷爷发现并收留了她。开始老爷爷的儿子和儿媳并不接纳她,几次都想借机把她赶走,最后小花用一颗感恩的心和真诚的付出感动了大家,并融入了这个家庭。多年后小花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这个村子当了一名乡村教师,用她所学到的知识来回报这片曾经养育过她的土地。
电影放映过程中,很多同学都哭了,真没想到现在这么发达富足的社会,在那遥远落后的农村,还有像小花这样不屈不挠,勇敢地和命运抗争的女孩子。我们应该学习她那种坚韧、勤奋、刻苦的精神,还有那种真诚、乐观向上、知恩图报的生活态度。
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农民爷爷那种扶危济困,宽容大度的博大心胸。学习农家人身上那种宽厚、淳朴、善良的品格。
云起观后感篇5
?暖春》写的是:一个老爷爷收养了一个小姑娘,这个小姑娘的名字叫小花。在三十年前,这位老爷爷也收养了一位孤儿。三十年后,也就是电影的现在,那个孤儿,小花叫他叔叔。他长大成人后,也有了老婆,小花叫她婶婶。因为婶婶没有孩子,小花不是自己的孩子,她不喜欢小花。而小花,用一件件感人的事迹,像温暖的'春风,触动了婶婶,解开了她心里的疙瘩。她慢慢的改变了对小花的态度。
小花的亲爹、亲娘都死了,她的奶奶也死了。老爷爷收养了她,给了她温暖,给了她幸福。然而她的婶婶几次要把小花送走,爷爷都来救了她。小花被爷爷送进学校读书,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考试都得第一名。小花听婶婶说吃蚂蚱能生小弟弟。小花每天上学都带着一个瓶子,看见蚂蚱就捡。过了许久,小花便有十几瓶蚂蚱。小花把那些蚂蚱都给了婶婶,婶婶感动得流下了泪水,从此婶婶就爱小花了。
小花生活在一个贫苦的人家里,但是她没有泄气,勤俭节约,更加努力地学习,每次考试都得第一名。而我,现在是多么幸福,学习条件、学习环境都很好,可是考试没有得过第一名。如果我是小花,我肯定不会像小花那样有耐心,不会给婶婶捉蚂蚱,不会理她,婶婶也不会喜欢我。
这部影片赞扬了老爷爷的爱心,把自己的全部都给了这两个孤儿。我既要学习小花这种有耐心的精神,还要学习老爷爷那种有爱心的精神。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云起观后感篇6
在寒假里,我看了一部非常好看的日本电影——《龙猫》,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小月的母亲生病住院了,父亲带着她与她的妹妹小梅到乡间居住。她们对那里的环境都感到十分新奇,也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她们遇到了很多小精灵,来到了属于她们的环境中,看到了她们世界中很多的奇怪事物,更与一只大大胖胖的龙猫成为了朋友。龙猫与小精灵们利用他们的神奇力量,为小月与妹妹带来了很多神奇的景观,令她们大开眼界。妹妹小梅常常挂念生病中的母亲,嚷着要姐姐带着她去看母亲,但小月拒绝了。小梅竟然自己前往,不料途中迷路了,小月只好寻找她的龙猫及小精灵朋友们帮助,最后,小月和小梅搭乘着一辆大大的由猫精灵变成的车顺利的回到了家。
小月的年龄和我们大家都差不多,可是她却尽自己的能力来帮助这个家,又懂事又活泼,可是现在的我们呢?个个都是“小公主”“小皇帝”,不但不帮助父母,还说这说那,用我妈妈的话来说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很少有人帮父母干活。
有一点值得注意:在故事中,大龙猫的出现从始至终都只有小月和小梅看到过,甚至在小梅拉爸爸来看龙猫时,不但龙猫连树洞都不见了。龙猫真的有吗?还是仅仅是幻想和做梦?最让我感慨的情节是小梅独自去探望住院的妈妈,途中迷路了,为了找她,心急如焚的小月坐上了龙猫召唤的有十条腿的龙猫公车,当猫车在田野间飞驰,从大人身边驶过时,大人们却只感觉有一阵风吹过。是什么遮住了大人们的眼睛,让他们视而不见?现在的我们,眼睛里还能看到童话吗?
看完这部电影,我体会到了:我们必须永远保持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看到这世界的五彩缤纷,看到世界里的奇思妙想!
云起观后感篇7
英国诗人米莱曾这样写道:“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
“横着看人类,便是社会;纵着去看人类,便是历史。历史就是社会的变动。”
?建国大业》以抗战胜利为背景,主要讲述毛泽东与蒋介石举行和平会谈达成共识后不久,国民党单方面发动内战,并对民主党派人士大肆迫害。共产党坚决进行武装反击,不少民主党派人士和国民党内人员纷纷倒戈,与中共站在同一立场。在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同时,大批民主人士在共产党的诚恳邀请下历经艰险,奔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举国欢腾。
电影里曾数次切如录像,与前后对比有显突兀。但毫无疑问,作为纪念的公益电影,旨在告诉人们没有偏差的历史。毕竟过去再怎么漫不经心做的事,在当前都不可能原样复制,而且我们不一定知道过去真的发生了什么。片尾的开国大典或许是很多人最不陌生的片段。带领共产党走向胜利的毛主席显然年事已高,可他的话语,却是亿万中国人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骄傲。
国共内战期间,条件上佳的国民党却秘密残害无数提出正确思想的人才。李公朴的公然杀害,直到闻一多身体横在乱枪下,人民还会支持渴望拿下中国的国民党吗?蒋介石被动地或主动地将每步棋下到最好,但当前情况也始终只有一种下法,斗智斗勇,兵、将都投了,降于共产党。终是败给人民和信任。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胜利!定下国旗国歌的那一刻,是国旗国歌作者的为自己正名的那一刻,经过多少反驳、争吵、拼命挽回,不都是为了国家未来的自豪吗?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云起观后感精选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