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小伙伴们在平时一定经常观看影片,那么在结束之后有没有及时写观后感呢,想必很多人在观看完作品后,都是会写观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感受,下面是好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心理罪》观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心理罪》观后感篇1
他们站在正义与黑暗的交界处,誓死守卫着正义。
偶然在电视上看了《心理罪》,是真的很喜欢,便买来了实体书。
我自认为电视上的那伙人贩子拐卖女孩代孕,在原书《心理罪∶暗河》写的故事却是更为的现实与压抑。
犯罪分子的一手遮天,人们的麻木与无知,让方木几经想要放弃,可心底的那份正义与责任让他坚定决心要纠正这错误。
电视剧中,刑娜没死,刑至森被没有死于牢中,郑霖他们也没有融入铁水之中。
也许书中的内容更戳我心,因为我总觉得,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这就是现实。
读了两遍这本书,第一次只是快速的读了一遍,后来再读,只觉得每一处都很压抑,为了守卫这人间的正义,这一次,方木失去了很多朋友。
孤军奋战,连平日的朋友也不敢相信,最后相信的人,却是一个卧底,你说可笑吧,一个卧底混进了警察局并且还晋升到了省级别的警察局里,你说可悲吧,那是方木当时唯一相信的一个人。
最戳我心的是那一段。
郑霖他们为救四个女孩融入铁水之中,最后本该让她们作证时,但犯罪分子给了她们父母一笔钱,最后他们连夜离开。
守在门口的警卫也不见了,说是上面的吩咐。
方木这一次,真的是一个人了。
也许这就是人性,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那些人没有方木他们的大义凛然,他们并不想卷入这漩涡之中,于是选择了远离这是非之地。
最后,邢至森死了,所有人都劝方木不要再管这件事。
就在他收拾东西想要逃离这座城市的时候,他遇见了一位故人。是啊,他是警察,他是方木,他要守候这万千盏灯中的每一盏灯。
黑暗里的龌龊是看不见的,不是吗?那些犯罪分子伪装成普通人一样行走在我们的身边,接受光明的普照,却将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拉向黑暗。
看完全书,发现犯罪分子一手遮天的原因,不过是两个字,利益。牺牲一些普通人,来获得自己的利益。
书中,犯罪分子的头目说∶“就算我们不做,也会有别的人来做。”
只要人还存在,只要人还有思想,犯罪就不会停止,而他们会纠正这错误,将这种错误禁锢于黑暗之中,所以他们站在黑暗与正义的交界线上,将那些逃到人间的黑暗,赶回他们原来的地方。
这本书中,方木至死不渝的战斗,郑霖他们的牺牲,都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
他们真的很伟大,他们折射出了现实中那些为维护正义而牺牲的人,我一直坚信,方木他们就是现实生活中为坚守正义的人在另一个世界的影子。
常常会想,梦里的c市和s市,会不会有方木的影子呢。
正义,永远都不会迟到。
《心理罪》观后感篇2
《心理罪》看完了一定是要写点东西的,这独立的四部是连续一口气看完的,看的时候真的是觉得特别的好看啊,所以不停歇的看完了,之后又看的《第七个读者》,发现这才是源头,一切的开始。这样才算是完全。
这几部分别是画像教化场暗河城市之光。
画像讲的主要是主角方木根据自己所学通过对犯罪嫌疑人做出心理画像帮助警察破案的故事,虽然其中也有不少对于案发现场的描述,但是由于之前看到电影版《心理罪》的男主是我比较喜欢的李易峰出演,所以大部分注意都放在了对于方木的神情啊之类的具体描写上了,一直在感叹方木的智商无上限,颜值到巅峰,以至于忽略了血腥的场面,急人的案情,但是之后的故事很好的弥补了这些遗憾。
教化场相对于是比较扑朔迷离的一些,人物涉及很多而且都是高智商的犯罪,很绕,其中女主的行为有点出戏不太喜欢除外,大部分还是很悬疑的。讲的主要是一个名为教化场的研究成果被教授助手利用,又被助手的助手利用,黑吃黑一般的故事,但是其中涉及到的人与人之间的恩怨或者说是为人处世之道,也是一个不错的看点。
暗河是一个有点惊心动魄的故事,这是发生在方木身上的真真切切的事,通过方木对案件的分析他独自一人去了雪洞,由于他的敏锐让犯罪分子齐聚一堂然后自相残杀得到一举歼灭的结果,在这期间方木不再是局外人,他经历了朋友的背叛,也让我明白了方木你不适合做一个警察这句话,因为他一旦发现法律做不到这件事,他就会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这样执拗的人确实不适合做警察。
城市之光就算是一切的结局了,一件件扑朔迷离的凶杀案,意想不到的凶手,还有方木同归于尽的解决办法,利用与被利用,爱与被爱的完美结合。其实毫无作用的证据找不到凶手想不到作案动机就够方木挠头的了,作者还偏偏加了很多感情戏,让人看着都揪心,心疼方木五秒钟。如果说之前的三部看的我激动澎湃的话,那最后一部就是揪心愤怒,但也十分庆幸最后的结局是我所想要的,要不然我之前的喜欢一定会被第四部毁灭的。你看讨厌的东西的力量总是如此强大。
前三部的喜欢无非是因为符合我悬疑血腥的口味,同时也是良心之作,所以在这里我只说对于第四部的,首先这是最后一部看完的所以印象自然要深刻的多,虽然凶杀案各有不同但是也大同小异,所以就没什么可说的,其次是第四部城市之光里加了很多的感情戏这是不同以往的,也让我觉得方木是一个真真切切存在的是一个有温度有情感的人,最后就是第四部看得我真是情绪变化最多的一部,比之前的多了愤怒伤心庆幸失望心疼矛盾还有惊喜与尘埃落定时的会心一笑。
坦言我不喜欢很不喜欢之一女主廖亚凡,第一点她的妈妈做出了那样的苟且之事,实在是让人觉得恶心,而且初次遇见方木还是一个小丫头的时候就那么放肆张狂,所以第一印象就不好;第二点她是孤儿院出来的,我不是歧视孤儿院而是因为之前看了好多影视作品孤儿院总是一个多事之地,双胞胎都到了互相残杀的地步,所以她所处的环境也就给她拉分了;第三点在孤儿院即将拆迁她面临无家可归的时候就立马抓住方木这根救命稻草,手段也很不光彩,让我想起来她的妈妈;第四点她居然收下了那个杨教授的儿子给的戒指,甚至还想要和他走,真是不自爱;第五点她在重新遇见方木的时候,居然质问他自己在吃苦的时候他在哪,一副方木欠她很多的样子,甚至在方木家里还抽烟喝酒一副社会青年小潘康难樱坏诹她总是觉得身边的人都是情敌,就连小很多岁的邢璐都不放过,还跟方木说出那么难堪的话,还一门心思的想要去人家妈妈的医院里工作,真的是很难不让人讨厌;第七点她对米楠的态度真是有够让人生气,在方木家里就给人脸色看,好像她就是女主人一样,在孤儿院更是说出那样伤人的话,还死不道歉,真是没教养,我很喜欢米楠,当米楠以为那句话哭的时候简直心疼到死,想要和她一起哭,想要狠狠的揍廖亚凡一顿;第八点,就是她的名字廖亚凡个人很不喜欢亚这个字,尤其是女生的名字里的,所以名字不好听,人设不优秀,印象分为零,所有的一切就注定了这个人我不喜欢。我在没有看到结局的时候特别生气,甚至还发了一条朋友圈,内容是拒绝黄拒绝赌拒绝方木爱女主,这个女主指的就是廖亚凡,虽然我很不想承认她是女主,但是只是为了押韵而已。
我对于人设其实是很看重的,我甚至可以为了一个人放弃这本书,但幸好还有米楠这个超级喜欢的美女警察镇楼。当看到米楠和方木一起在车里吃饭的时候,看到她毫无顾忌的相信方木敢陪他一起坐车走的时候,看到在黑暗环境里还能时刻机警镇定的时候,看到最后方木为了一句自己爱的人而抓狂发疯,甚至是带了救护车来的时候,看到米楠一直不放弃方木求局长的时候,看到她问他们方木在哪的时候,看到最后米楠跑着想要见到方木但又不敢的时候,看到她如此熟悉方木的走路习惯的时候,我都会非常开心甚至想要欢呼,这才是爱人应该有的模样。真心觉得他们就应该在一起,所以对于结局真的是非常满意,该走的人走了,该留下的自然就是最合适的一对。
说了这么多,想说的还是这确实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至少那些专业知识,案情案件,故事情节都非常吸引人,所以看完之后更加期待电影版,希望峰峰有更出彩的表现。
《心理罪》观后感篇3
1.为什么撞人组会知道徐的地址?
个人理解:徐失踪当晚有两拨人跟踪男主,一拨是撞人组,一拨是绑匪,男主离开后他们可以选择继续跟踪徐啊,毕竟徐是两组最想找到的人,这个时候不继续跟踪徐还要跑回去继续跟踪当下没信息的男主吗?所以两拨人都有地址,绑匪选择立刻绑架,撞人组选择第二天来私了。
2.逃跑的黑衣人是谁?
个人觉得阿吉的可能性大一点:在这里撞人组去的人是送了一盒礼物的,在撞人组的人设下,女主冷血,邱劝逃跑,二人是对撞人败露的恐惧大于对徐的愧疚的,只有阿吉是有后续掩盖推脱这样的一个举动(虽然最后妥协),撞人组中只有阿吉拥有愧疚感,有拿礼物拜访的合理性,而且以情人组的格局和性格不可能拿礼物,所以被追赶的黑衣人大概率是阿吉。再从身形上分析,跑的人必定是成年男子,所以女主排除,再考虑下老邱养尊处优,体力必然不及经常做修车体力活的阿吉,所以阿吉作为撞人组共犯送礼物逃跑是合理的。
3.阿吉是怎么死的?
阿吉的死个人观点:女主杀的。女主作案后,给老邱打了个电话,让他去把阿吉尸体解决,并告诉男主虚假事实把阿吉做替罪羊,而且老邱在电影里的设定手上是不会沾血的!他只是掩盖事实的人,所以老邱才会在案发现场推动案件进展。其次,因为老邱属于案发第一发现人,如果作案者是他,那么第一个被排查的人也是他,不在场证明,指纹等等被发现可能性极大,如果是他作案他必然不会留在现场。说阿吉自杀的.我觉得属于没仔细看电影的,电影里有一个镜头:阿吉的老婆跪在推车前哭着说阿吉之前跟他说好了晚上回家。仅这一句话,就足以说明阿吉并没有自杀打算,而是被人谋害。
4.女主当天为何流血?
简单啊,流产了呗,老邱说过一句话:所以我这是补偿你啊,可推掩盖是流产的补偿,为她介绍工作也是十年青春的补偿。
5.徐死了没?如果死了,怎么死的?
《心理罪》观后感篇4
作为雷米原著的书粉,我在知道心理罪电影上映以后,立刻迫不及待去看了。影片一开始,就发现加入了新角色乔兰,方木出场的案情也极为陌生,等等。从整个影片来看,整体改动都很大。但抛开原著的设定的性格设定,例如方木自校园宿舍案件发生就变得沉郁,以全新角度来看,这部影片足够让人惊喜。廖老师精湛的演技自是不必多言,而李易峰这次的演技相信也足以让人们刮目相看。从人物来讲,我更多体会到的是邰伟这个角色情绪的多面性,和方木巨大的性格转变。
一、开头第一个案子
邰伟总的概况应该是“面冷心热,经验丰富”。了解情况,一边听法医报告一边暗中观察人群,随后就用小动作指示慢半拍收队,是为了保证群众安全,以这个细节表现他作为一个老警察老道的一面。在追到犯人之后,看到慢半拍受重伤,又忍不住去打犯人,又体现他比较冲动以及重情义的一面。而一开始的方木可以用俩词概况,就是“n瑟和冷漠”。卖弄自己的天赋,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一定要把自己的推理在众人面前说出来,直指犯罪者,就是在卖弄自己的才华。在抓捕犯人之后,有一个他不去担心自己的同伴,而是望向天空。这个眼神所传达的就是“我不担心有没有人受伤,我只关注我的结论的对或者错”。这些大多用眼神、细节所表达的东西,出人意料,在我第一遍看时就能感觉出来。
二、吸血鬼案子的前半部分,到马凯坠楼
这个部分是邰伟和方木冲突的高潮部分。首先,邰伟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作为一个前辈,对人才的爱惜;同时他始终不认同方木的行事作风,认为方木这种冷漠的性格会给办案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他人生命。如他在影片中多次提醒方木,“留神别把自己丢了”、“你缺少对生命的敬畏”等等。他是以一个过来人的姿态告诫方木。而此时的方木,一边作为孤儿,他性格天生冷淡,另一边想着自己多次画像正确,自信心膨胀,相信任何人都不会逃出自己的掌控范畴。例如在船上失手之后,立刻表达对邰伟的不满。这种性格的加剧也为后面陈希的死埋下伏笔。
三、吸血鬼案子的后半部分
这里剧情走向我是真的没有想到。方木发视频进行心理暗示,这个举动真的充分展示了他冷漠的自信。包括之前他用带入心理的方式对犯罪者心理进行解剖,都表现他为了破案“不择手段”。在方木和医生的见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医生其实对方木进行了心理影响,比如“这个周末、我真正的对手是邰伟”,让方木以为他真正想杀掉的是邰伟。最终导致了陈希的死。方木的性格就此转折。不得不说,在本场电影中最震撼我的镜头都在这个部分。在双子大厦下面,邰伟表现出的对方木的关心、不忍。方木从疑惑到有不好的预感,再到自己一定要上去看看。尤其二人推车门的戏。用眼神和动作把这种转变表现的淋漓尽致,看的畅快。随后在笔录时候的哭戏,语无伦次、隐忍、后悔,不得不在这里说李易峰的演技真的进步非常大。再后邰伟去找方木谈心。第一次直面自己的内心,说出他自父亲牺牲时所留有的遗憾,两个人一起默默流泪。我相信两个人的结打开了。
之后就是破案,这里给了不少铺垫,例如乔兰说的小计量药剂会使人暴毙,医生把陈希死之前的视频发给方木,这时候就给了方木一个仇恨的眼神,以及在前面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医生所说“我们会成为朋友”,归结在一起,方木孤身犯险也就显得不那么突兀了。但在这里仍有疑问,例如药剂或许会使人暴毙,但同样会使人力大无穷。如果邰伟没有及时赶到,方木如何解决?以及台风情况下,海警没有办法上岛,邰伟又是怎么去的岛上?以及方木用这种方法杀死医生,为自己女友报仇是否太过戏剧性?我能想到的解释是,方木本身对法律有些藐视的态度,不然之前也不会使用心理共情的方式推理罪犯,同时这里也是模糊法律边界,解释成自卫,为了保命迫不得已。
关于邰伟,影片用穿插回忆的方式有很好的阐述了他性格的来源,是先塑定完成,一步一步向观众展现出来,同时解说其前因后果。而方木则是不断成长、逐渐成熟的过程,当然从最后的“复仇”可以看出来,他还是一个有些冲动是年轻人,存在着缺点。这也是我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感到意犹未尽的原因――我觉得这只能属于前传。是方木和邰伟合作的开始,是方木转变的开始。网上有传闻,在适当的时机会有第二部的出现。个人认为值得期待。
《心理罪》观后感篇5
电影《心理罪》是一部重口味的充满血腥和阴暗人性的悬疑片,里面有令人瘆得慌的尸体、让人颤抖的解剖现场,惨白、阴森、恐怖的吸血鬼形象,还是挺吓人的。友情提醒:胆小者慎入。
故事围绕一起连环凶杀案展开,警方面对凶案束手无策,沉默寡言的犯罪心理学研究生、推理天才方木牵扯其中,他天赋奇才、洞悉犯罪心理,准确描绘犯罪心理画像,协助经验丰富的刑警队队长邰伟和警队破获连环杀人吸血案。
电影《心理罪》的拍摄地点之一是滨海城市大连、码头、海边景色都不错,好想去看看。里面的夜景也很美,不知道是不是使用了电脑特技处理过的。
这部电影,廖凡是男一号,扮演刑警队队长邰伟,廖凡是名副其实的演技派!实力碾压片中一众新面孔。他把一个情绪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刑警队长刻画得入木三分,演技可圈可点,跳楼追嫌疑犯、逃犯的戏码,和搏斗高手林海的码头船上、海滩上的格斗看得我心惊肉跳、有身临其境般的强烈代入感。
邰队去学校找乔教授,是第二次见到方木的时候,邰伟出于对李一曼惨遭刺伤、晕迷不醒的愤怒,对方木大打出手,方木却无视邰伟的情绪宣泄,对他进行推理,说他之所以先出左手再出右手,是因为天生左撇子,后天又被家人、老师纠正,所以导致邰伟一直都在纠结自己该用哪只手,方木说邰伟是个左撇子,优点是:大脑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很强,方木说邰伟情感匮乏,却被情感所累,被情感左右、控制。所以常常左右摇摆,犹豫纠结,所以邰伟经常自己内心都在打架。
而方木是个孤儿,他从小缺乏情感,就比常人更多了一份理智、理性,不被情感操控,不做情感的奴隶,所以可以置身事外地看清事物的本质。
其实方木的言外之意,应该是暗指邰伟在平时破案的时候,也是经常游走在本能条件反射和理智压抑控制的边缘。
邰伟一开始不相信方木,以为心理侧写师是什么花拳绣腿的不中用之流,没想到第二次见到方木,就被他看穿犹豫用左右手的纠结内心,他的表情既惊讶又服气。
后来邰伟在锻炼身体的时候,方木去找他,他对方木使出激将法,既是挑衅又是试探方木的能力,又被方木一语击中,男人嘛,被人看穿本来就是极不舒服且没面子的事情,但是他也不得不服了。这小子确实有两把刷子,虽然还带着未脱离校园的稚气,还又有着不适合做警察的缺点,爱表现又缺乏自信,急于求成又冲动、鲁莽,没有当警察需要的自信、谨慎、成熟,但他有识破人心的敏锐洞察力。
海岸滩涂上和蒙面高手林海的打斗,邰伟被出警经验不足但热血莽撞、胆大心细的菜鸟警员罗艺踢中要害,苦不堪言,脸部扭曲,既好笑又无奈。
马凯掉下天台,邰伟死死拉着他的手想救他,反被他割伤手臂放血的时候,真是骨软筋麻、肉颤心惊,好痛!心疼我邰队!
当邰伟从血迹斑斑的浴缸出抱出被马凯掳走的小女孩自己差点摔倒、向后踉跄一大半的时候,感动!拼了命保护每一条生命是他身为警察的本能反应,他是一个克尽职守、铲除邪恶、伸张正义的好警察。
李一曼就这样牺牲,也未免太狗血了,他这样的警察也太水了点吧?死得也太轻而易举了,一个刑侦队的警员,那么容易就被一个医院护工捅死。感觉他的警员身份是通过“搞关系”、“走后门”而进入刑警队的。就算为了衬托邰伟强悍强大能干凶猛,也不能把李一曼写得这么软弱无能,不堪一击呀。
李易峰扮演心理画像推理天才方木,演绎对陈希的初恋情愫,没有初恋的单纯、美好,反而有点呆头呆脑,愣头青一样莫名其妙的感觉。有点不入戏,不在状态,这是为了符合他孤儿身份的人设吗?不懂爱、不知道怎么接受爱和表达爱的木头人。陈希对方木说:你就像住在一个外面看起来好像透明,但是却被重重的壳裹着的空间里,我可以帮你走出来,就像打碎一面镜子那样,把手轻轻一推。
方木也许是有天赋异禀,但是身为孤儿的他,也缺少了感知别人情绪的能力,一开始的他有点冷血动物,冷酷,是个将别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人。他幼稚,冰冷,心理侧写师只是一份职业,把工作做好就行。少了悲天悯人的同理心,无法很好共情,所以被孟阳用障眼法忽悠过去,没有成功地看出吸血案是有三人组合的。
方木拍诱导孟阳再次犯罪的视频上传到网上,这种无脑行为连乔兰都骂他:现在我也觉得你不适合当警察了。它间接害死了陈希,陈希确实是被方木的鲁莽、无脑行为害死的。邰伟说方木少了些对生命的敬畏是对的。做事没有考虑后果,罔顾他人性命,没有一个警察的基本素养甚至是常人的血性。注定惹出大祸。
而这个也是方木在陈希死后如此痛苦的原因。陈希死了,他喜欢的,也喜欢他的人,死了,而且是被他害死的。美好的回忆一幕幕,他的内心痛苦不堪,无法释怀,连心理画像推理的能力都暂失。
方木的初恋情人李纯扮演的陈希,很清纯很美,一个清新脱俗的氧气美人,有点像台湾美女张钧甯和香港演员林嘉欣的美丽混血体。可惜最后被变态孟阳割腕放血而死,死得很惨烈。
邰伟为了安慰方木,让他振作起来,他修好之前被他摔坏的方木的机器人乌贼,跑到方木家陪他喝酒,然后酒后吐真言,说出自己埋藏多年的心结,他说他确实把自己父亲和慢半拍李一曼的受重伤而死的事情联系起来,因为他们的死而自责,一直抑郁寡欢,男儿有泪不轻弹,这个铁血汉子也没忍住,眼泛泪光,说出了压抑、封尘在他内心已久的心声。没想到,邰伟的袒露心声,让方木化悲痛为力量,全力以赴破案,最终成功解救了被迫害做卟啉症实验的受害者。
而马凯和林海都是需要血或救自己或救女儿而变成杀人、吸血、被实验的傀儡、棋子,自己在做病理研究的时候不幸感染上卟啉症的.孟阳为了追名逐利、急功近利而死,欲望就是原罪。
女法医万茜扮演的乔兰在方木的嘴里是:像个大姐姐,宽容大度,温柔体贴,脸上总带着一抹不易觉察的神秘微笑。这个女人深不可测,肯定有故事。
她对方木的感情也有点耐人寻味,既像姐姐,又像朋友。方木向乔兰吐槽邰伟的时候,乔兰说:你们都是神,人人都是自己的神。神是无所不能的,而人是有血有肉、有欢乐有悲伤,有优点有缺点的。偏执地相信自己的强大,而无视自己的脆弱,就是偏离了人的轨道,很容易走火入魔,误入歧途。所以个人崇拜,不管是崇拜自己,还是崇拜别人,过度的话,就不是好事了。
乔兰说方木是把双刃剑,锋利无比。而方木确实如她所说,说明她对方木的关注不是一般的多,才能那么了解一个人。乔兰和乔教授父女俩身上都笼罩着看不清真相的迷雾,隐晦、神秘,这层面纱只能通过继续看雷米的书去揭开了。
感觉张国柱扮演的方木的导师乔教授才是坏蛋终极大boss。他的脸有点阴森森的感觉。邰伟去找他帮忙让他推荐一个心理推理师的时候,他说听着邰伟的脚步声总让他有种错觉,像邰伟的父亲,三十年前邰伟父亲的死是不是和他有关?总觉得邰伟的父亲被区区一个小偷刺死,有点太易如反掌了点,让人很难信服和接受。
方木去找乔教授说:他就快把邰伟的心理画像画出来了,就差一点而已。
乔教授说画人先画己,你真实的自己,和你想象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他催眠方木去分析邰伟,这有点居心叵测、扑朔迷离。
原谅我有点阴暗的猜想,感觉看悬疑片,处处都有作者挖的坑,让你不知觉地会多想一想人性的阴暗面。
正如邰伟自己的自白:当警察是为了自我救赎,他救不了自己的父亲,只能拯救自己的灵魂。如果不走进阳光,就会被黑暗吞噬。
最惊喜的是戴着帽子、一身白色西装的老戏骨谢君豪的优雅亮相,太激动人心了。虽然他眼角皱纹深了,眼窝也有点深陷了,但是演技依然很赞!举手投足都是戏。就连冷冷地盯着方木看的直勾勾的眼神都在诉说着他的冷血、扭曲、威胁,让你被扑面而来的危险气息所恐吓,浑身被恐惧笼罩,让你不寒而栗以致毛骨悚然、鸡皮疙瘩骤起。
片中的方木就被吓到想象自己拿手机报警,却被孟阳单手轻轻一挥刀、割裂脖子动脉、抽搐死去的惊悚画面,那画风令人胆颤心惊,想想都要吓尿了。心理变态扭曲孟阳面对独闯虎穴的方木说:杀死陈希,是对方木的警告,没想到,方木还真的上了蝙蝠岛,方木也是从为了帮陈希报仇这里开始,有了感性的驱动,变得无所畏惧起来,爱真的会让人变得勇敢、盲目。爱其实也是一种心理罪,爱同属欲望的一种。
《心理罪》观后感篇6
为了争取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一尊雕像。--伏契克
初读心理罪系列,是受好口碑的的影响,读来竟爱不释手,一口气五天如饥似渴地读完了心理罪五部书。
五部书按照男主的成长历程叙述,作者雷米笔下的男主角名为方木,一个曾经懵懂最后却走上坚守正义的警察之路,你可以感叹其超强的天赋,而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他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保持着一种超乎法律外的善良,尽管有时不够理智。
?画像》
“他不是在强奸那个女人,他是在强奸这个城市!”灯火通明的高楼大厦,光影摇曳的车流,哪里才是自己的归处,在犯罪者的眼里,这个城市被当作一个巨大的女性生殖器,征服它给犯罪者带来极大的满足,假想中的快感,现实中的失败,这就是犯罪学中的心理画像的有趣之处。
这部书的最后,方木小心地贴着墙壁坐下,“可是,你知道我们和你的差别么?”凶手孙普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只是他自己没有醒悟这一点,乔教授被被孙普设计遭到熊熊大火吞灭时,以及其平静的方式离开,温柔地对方木说,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人终将被黑暗占据全部心灵。
?教化场》
在一场名为“教化场”的实验背后,操作仍在进行,并被以更加扭曲的方式进行。因为想要操控一切,而不惜毁掉一切,一个个被伤害的人为了找回自己失去的东西而变得凶残暴戾,以暴制暴,最终什么也得不到。
想起斯坦福监狱实验,人一旦被放入某个特定的环境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暴露某些人性的丑恶。赋予物品强烈的代入感,并且极为缜密地安排细节,这恰恰是仪式的特点。王老板曾经说过,你之所以厌恶权利,是因为你没有权利,当你拥有了掌控别人命运的机会,你是否能坚守初心?
?暗河》
为了争取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一尊雕像。--伏契克
用现在的鸡汤文来说就是,你以为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但事实证明,有时候鸡汤文说的都是常理,虽然烂大街,但仍然为人频频点头认可。
书里的暗河,有一种因为长期生活在黑暗中而退化成了盲鱼,就像那群浑浑噩噩度过一年又一年的陆家村村民,不闻不问,只要你能让我生活下去,保障了我的利益,那么其他的一切都可以颠倒黑白,罪恶在那里滋生,良心在这里泯灭。
而那些为了未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无疑是清醒的,方木在这一部里,扑朔迷离的案件让他几乎谁也不相信,他唯一坚守的,就是真相。
?城市之光》
“然而,咖啡和甜点不能当饭吃,就像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一样。”方木在成长中,遇到的女孩不少,然而却始终孑然一身,他知道组织需要他,正义需要他,而爱情,只能成为想伸出手又缩回手的生活佐料。一点点热闹的喧闹时刻都会让方木陷入生机勃勃的世界里享受生活的小小喜悦,他太孤独了,太坚强了,生活逼迫他只能相信自己。
城市之光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连环杀人案,所杀之人钻法律漏洞,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让真正的受害者蒙冤,让犯罪者逍遥法外。城市之光,所杀之人都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仅仅从道德上来城市之光看起来像个侠客,但其实不然,正义者必然是心怀正义,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
要知道,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在其或漫长或短暂的生命中,多少人都受过他人的恶行相待,其中相当一部分恶行,仅能通过道德加以苛责,彼时彼地,法律显得既苍白又无力。我们也许会同情,会愤怒,但不会想去击杀那些原本与我们无关的作恶者。别人的苦难,终究是别人的,我们的克制,多半源自于不曾感同身受。然而,一旦有人这么做了,我们的内心却难免会感到快慰,民众如此,警察也如此。
这难免会想到近期的辱母杀人案,法律不仅需要道德的约束,更重要的是法律的理性存在,否则法律的权威性荡然无存。
书的最后,因为没有证据证明城市之光江亚有罪,方米无法实施抓捕行动,只能放任江亚逍遥法外,但是,法律的漏洞和人性的良知让方木宁愿牺牲性命也要将犯人抓捕归案。在自己的计划下,他忍受羞辱,忍受皮鞭,忍受亲自咬下手指的钻心疼痛,只为留下作案者的dna信息,十指连心,他,就是我们的雕像。
?第七个读者》
“你应该好好的,继续用你的智慧和勇气,化作一缕光,照亮这个城市。不要像我,用心机和仇恨折损了一生。”城市之光中并未交代方木的结局如何,也未交代方木如果生存下来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这一切都在心理罪前传中得到一一交代。第一部中孙普的女朋友魏巍,为了报复方木,培养了江亚成为杀人凶手。当她被方木宽容地原谅,她一脸错愕,当她亲眼看见一无所知女孩子被自己的亲生父亲强奸并用来卖淫时,她心底仅存的一点良知被唤醒,心中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悔恨,于是选择了牺牲自我,想尽一切办法救出为真相一心寻死的方木,她知道,方木将带着自己的希冀,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光明。
你已经习惯了放弃与牺牲,我也能。
这大概才是文章所要传达的最终意义。
走过秋日与冬季,穿过仇恨与纠缠,穿过杀戮与拯救,穿过无尽的轮回,直达那绿草遍地,颂唱吟唱的所在。
故事的结束,是一片宁静祥和。
《心理罪》观后感篇7
某天与同学看了一部名为《心理罪》的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大学天才学生方木因帮过身手不凡的刑警邰伟而卷入了一场变态杀人案。
一杯人血牛奶,对于朴啉症患者如救世解药,所以患者不断杀人,不断喝人血。他们感觉自己身处地狱,他们惧怕着死亡,他们发生着心理的恶化。他们也不想杀人,但他们惧怕着死亡,所以他们渴望着鲜血,这样使他们得到心理的慰藉,天生怕光少血的他们想要获得永生。
刑警邰伟也有久久走不出的心理的泥泞。他的刑警父亲因与歹徒搏斗身亡,他亲眼目睹着歹徒背后藏着的大刀,但过于恐惧的他喊不出来。他将父亲的死亡以及同事“慢半拍”的受伤都归错于自己,但这根本不是他自己的错。
男主角方木是一个孤儿,他因从小缺少亲情,所以对生命少了敬畏。他从小就生活在教授门下,只有他的女朋友引导着他如何打碎他心中的那块“玻璃”。最后被朴啉症医生杀害的女朋友彻底唤醒了他对生命的新认知,对生命的敬畏。
马凯,一位深爱着女儿的父亲,女儿拥有先天性朴啉症,所以他不得以将女儿送入朴啉症医生手中,但他万万没想到女儿只不过是医生的一个试验品罢了。
医生,一个救过很多人,也见过不少人似死的人。因一次实验的误差让他患上了朴啉症,整天见不到阳光的他,心理产生了扭曲,初衷也有由医治病人到了研制一种让所有人与他一样的病毒。
给大家推荐这部影片是想让大家打碎心中的恐惧。因为只有你的恐惧才促使了你害怕的东西的产生,正如《小丑回魂》一般,小丑可以变成任何你恐惧的东西,但你如果没有恐惧的东西的话,他又能那拿你怎样?所以把握好自己的情感,因为只有你才是自己心中的英雄!
《心理罪》观后感篇8
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废寝忘食的读一本书了,真的很喜欢,还是听了冯佳界的暗河,才决定看的,很精彩。方木这个角色,真的很令人心疼,从吴涵到孙普,再到后来的江亚,一次次看着身边的朋友离开,这种痛苦,可想而知,看的时候我也会觉得是不是他害死了身边的人,如果不是他,陈希,是不是不会死。还有老四,王建,乔教授,廖亚凡,很多人……但一想,方木又是何其无辜。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却因为别人的仇恨,嫉妒一系列情绪,本平静的生活被搅得天翻地覆。,邰伟说他不适合做警察。因为当法律解决不了的时候,方木就会采取自己的方式解决,但这正式方木的可贵之处不是么,永远是方正之木。绝不会屈服,即便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有想要守护的东西。很多细节也很打动人,在暗河里面,遇到落魄的米楠所给的帮助,还有营救陆家村儿童时,所抱着的必死的决心,虽然方木确实冲动,后来资助天使堂,还有给老鬼的儿子买鞋的那个细节,真的很打动人。
他是一个优秀的警察,但看到结局,他在警察学院教书,不再是警察的时候。真的感觉很开心,这样他就可以少背负一点了吧,开心一些。
这里还有很多人的离开,都太让人难过。老邢,丁树成,郑霖三人,鲁旭,还好邰伟没事,只希望,现实里我们的人民警察少一些苦难,都能平安
这本书,看的太沉重了,总觉得方木背负了太多,生活对他也太残忍。还好他是假的,还好那些杀戮不是真实发生的,这让我觉得好受些。不过即使如此,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不幸吧。只希望。他可以少一点,再少一点。
心理罪的电影就快上映了,不知道怎么样,但,要去看的,,支持雷米老师,支持心理罪,支持方木,方正之木
《心理罪》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
★ 心理活动作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