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是对书中情感的回响,可以让我们感同身受,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好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通马蜂窝读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通马蜂窝读后感篇1
每个人小时候都做过一些冒失的事情,大作家冯骥才也一样。《捅马蜂窝》一篇课文就给我们讲述了冯骥才小时候捅马蜂窝的故事。
这篇课文在这一单元中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因为好奇心驱使想去捅马蜂窝,结果被蛰了,听了爷爷的一番话感觉很内疚,最后作者决定不再伤害旁人。
这篇课文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头。”这一段话。它把我深深地感动了。我觉得马蜂有一种英雄气概,它把侵略家园的人就看作敌人,无论是同类还是异类,只要被马蜂盯上了,绝对是逃也逃不掉的。
这篇课文中我最喜欢马蜂。由于以前“我”并不知道小小的马蜂会有这样的气质,然而现在“我”才知道马蜂并不是那样普通的小飞虫,它有着属于自己的英雄气质。它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可以与侵略者拼出一死。我觉得小马蜂的目标很准确,并且我觉得“燃料耗尽”和“决心相撞”表达了马蜂要在最短时间内尽最大的力量把侵略者击败。我都自愧不如了,我非常敬佩马蜂这种小飞虫。
去年5月份,我们舞蹈班去北京参加华北五省的舞蹈比赛。但是休息区里面昆虫很多,时不时就会有一只蚂蚁爬到你的座位上。笑笑说,这么多蚂蚁,踩死算了。老师反驳道,别啊,蚂蚁也是生物呀。可是笑笑她们朝老师微微一笑,就开始踩蚂蚁。看到她们踩完蚂蚁后欣喜的笑容,我似乎看到了蚂蚁们在悲伤地哭泣。我没有上前阻止,也没有和她们一起这样做。这件事直到现在我还难以忘怀,通过这件事情我懂得了不能肆意伤害任何一种生物。
这篇课文好在它的心理描写很突出。心理描写就像作者一样用“‘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说。我站在一旁,心里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愿望。那多有趣!”这段话表达出了作者捅马蜂窝之前的逆反心情。还有作者的失落,这一词体现在“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却始终没等来一只马蜂。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窗框上,然后还在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因为“我”等了很长时间,在第一年的时候一只马蜂都没有来过,作者很失望,第二年两只马蜂飞到了爷爷的窗檐下,爬了一阵子,跟着飞走了不再回来。这样则使作者更加失望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不能随便伤害旁人,不要做那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并且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通马蜂窝读后感篇2
今天,读了《捅马蜂窝》这篇文章,作者写了他小时侯捅马蜂窝的事:
爷爷的'窗檐下有一个马蜂窝,马蜂飞来飞去,不知在忙些什么?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担心,想找人捅下来,爷爷却反驳:“捅不得,捅不得,是要蜇死人的。”小男孩不听爷爷的话,趁着爷爷午睡时,悄悄地去捅马蜂窝,结果挨蜇了,脸上起了一个枣大的疙瘩……
这真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其实我和作者也经历过同样的遭遇。
记得我6岁时,爷爷家有一个特别高的梯子,爷爷怕我偷偷去爬,就经常告诉我:“赵婧,你年纪还小,千万不要去爬梯子,不然要摔下来的。”我以为爷爷在骗我,所以没有把爷爷的话放在心里。一天,爷爷家的灯泡坏了,爷爷就拿出梯子,然后把梯子摆放好,接着把手放在较高的楼梯上,脚一蹬,踩在了较低的楼梯上,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我津津有味地看着爷爷爬梯子,觉得真有趣,心里涌出一种爬梯子的强烈愿望。趁着爷爷午睡时,我叫上姐姐,跑到隔壁房间,拿出梯子,把梯子架好,开始往上爬,我学着爷爷的样子,一只拿放在较高的楼梯上,然后脚蹬上去踩在较低的楼梯上,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后来,我感觉爬梯子太简单了,就大起胆子来,加快了爬梯子的速度,谁料到,我脚没踩稳,一下子就摔了下来,疼得我动弹不了,爷爷听到“呯”的一声,立刻从床上起来,看我倒在地上,生气地说:“叫你不要爬,你不听,这下好了,摔到了。”最后,爷爷把我送到医院,手骨折了,还打了石膏,足足等了一个多月,手才痊愈。
读了《捅马蜂窝》让我深深地知道了一个道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决定以后再也不做傻事了。
通马蜂窝读后感篇3
?语文课外同步阅读》里有许许多多好看的文章,其中令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里面的《捅马蜂窝》了。
?捅马蜂窝》主要写了作者的爷爷家的窗檐下,有一个马蜂窝,因为担心被马蜂蛰,爷爷从来都不敢把窗户打开,作者出于好奇心,把马蜂窝捅了下来而被马蜂蛰了眉心的故事。
当文章中写到作者拿竹竿捅马蜂窝时,我都为作者捏了一把汗,果不其然,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向作者扑去,好像一架燃料耗劲决心相撞的战斗机,在作者的眉心蛰了一个包,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使作者惊呆了。没有想到,一只小小的马蜂既然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用自己的生命拼死反抗,与毁坏他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它真像一个小英雄。
作者捅了马蜂窝后,也认识到了自己做错了,他担心那些无家可归的马蜂,他想那些马蜂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甚至想用胶水把马蜂窝粘回去,似乎有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作者的心上,他开始盼望马蜂们可以回来在爷爷的窗檐下再建一个马蜂窝了。
三年后,风和日丽之时,作者忽然看见在爷爷家的窗檐下,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蜂窝已经筑成了。此时此刻,作者感到非常舒心,同时他也暗暗告诉自己,不要再干伤害旁人的事。
马蜂的精神也令我十分震惊,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深思熟虑,考虑好后果后再去尝试,千万不要因为好奇而做出既损人又不利己的事请。
通马蜂窝读后感篇4
繁星点点“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光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这段话出自《捅马蜂窝》中《歪儿》一篇。歪儿,人如其名,是一个长相畸形的孩子,受尽欺负,却仍愿热爱这个世界。
“十个手指也有长短。”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对自己,我们要善于接纳自己的不足,对生活、对世界充满热忱。对他人,我们更应平常对待,切不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人,或是放大他人的缺陷。我们要细观皮囊之下的“内在美”,感悟心灵深处的柔软。
我也曾触及过他人心中的那片柔软地带,被发自内心的美而深深感动。
初二的一天早晨,在上学的路上,妈妈的车在半路掉了链子,正巧停在一家水果店的旁边,店主人正忙忙碌碌地搬着货。送货的老大爷开着一辆泥土斑斑的大三轮车停在路边。他头顶着一个黑色棉帽,胡子如新长的杂草一般,一副很邋遢的样子。他的手上、脸上冻成了触目惊心的紫红色,皮肤如干枯的树皮一般褶皱着。而此时我和妈妈正急得跺脚。
老大爷拢着手,耷拉着的眼皮下的一双小眼睛像是注意到了我们的窘迫。“小姑娘去学校啊?我载你一程?”声音嘶哑着。我听见风在我耳边呼呼作响。这突如其来的善意让我原本冻僵的身体也暖和起来。一种淡淡的幸福感包裹了我。我看着眼前呼出的白汽,和妈妈对视了一眼。
老大爷嘶哑的声音犹如天籁一般留在耳边。即使老大爷的大三轮车很破很旧,即使那天早上坐在三轮车车上很冷,即使那天上学依旧迟到了,每每回忆起,心中的感动也是一分不减。生活中,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却能窥见心灵莫大的美好。
善良的心灵并非漫山遍野,但也如繁星点点照亮黑夜。
通马蜂窝读后感篇5
今天我和同学们进一步学习了《捅马蜂窝》这篇课文。
给我印象最深的自然段是这一个自然段: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他,轻轻颤动,好死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是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的压在我心头。
从这一自然段中我体会到作者特别愧疚,如果作者知道马蜂蛰人后会死的话作者就可能不会去捅马蜂窝了,可是作者捅了以后爷爷才告诉他马蜂蛰人以后就会死,所以作者感到十分愧疚,甚至想把捅下来的马蜂窝用胶水粘上去。
通过作者两年的等待终于把马蜂等来了,作者和爷爷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
作者还说: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读了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懂得了不要做伤害旁人的事,否则后果会比自己想象的要严重。
我还知道了马蜂又叫胡蜂,广泛的分布在全国各地,大部分群体生活。不会轻易蜇人,你不惹它,它也不会惹你,如果你惹它,它准会蛰你,它蛰了你以后它也就会死,如果蜇人蛰的严重的话,自己会有生命危险,有时候被蛰后会直接死亡。
通马蜂窝读后感篇6
今天,我们学了课文捅马蜂窝,它的主要内容是,好奇心让”我“去捅了马蜂窝,结果妹妹背叛了我,我被马蜂蛰了,后来听了爷爷的一番话后,希望马蜂可以回来重建家园,最终马蜂回来了,”我在心里暗暗地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情。
课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句“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的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的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最感动的地方是这里”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死一死,真像一个英雄……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头。
如果我是作者的话,我一定不会捅马蜂窝,因为那也是一个生命啊。如果我要捅的话我一定会把自己遮得严严实实的,还会找一个我信得过的人、胆子大的人来把门。
课文中有很多好的写作手法,如比喻,这里作者还很细腻的描写了心理活动,因为这样作文才会变得更加生动,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读了《捅马蜂窝》这篇课文后,我明白了不要伤害生命。
通马蜂窝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 励志读后感6篇
★ 哇魔法读后感6篇
★ 态度读后感6篇
★ 选读读后感6篇
★ 中国侠读后感6篇
★ 禁毒法读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