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8篇

时间:
Surplus
分享
下载本文

写读后感是一种思考的机会,我们可以深入思考书中的主题、道德和价值观,读后感也是一个反思的机会,我们可以思考自己在阅读中的成长和变化,好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8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篇1

再度重相逢,细细读过,心情格外的沉重。

书中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运故事,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的爱情悲剧。

书中的“路”坎坷复杂。情节像是一团被人千百次蹂躏的线团,一线绕着一线;又像是一颗洋葱,一层剥过又露一层。但那淳朴庄严的内容,根本不会让人觉得乏味、无趣。反而让人钻了进去,成为故事中的一员!

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以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多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发生在不同年代的母女二人有着不同结果却又相互交错的爱情悲剧。读完此书,我感受到穆斯林们一千多年来漫长而以艰难的足迹。同时也为人们那种长期以来的民族意识,种族歧视而感到悲哀。

书中的韩子奇一生坎坷,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毕生都在为他的“玉”而奋斗,让人钦佩让人心疼,可是他在爱情面前却是那样的懦弱那样的让人叹息!就如同在他死时作者对他一生的总结:他自己,只能赤条条归于黄土,什么也不能带走,只有一具疲惫的躯壳,一个空虚无物的灵魂,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和永不可饶恕的深重的罪孽……。韩新月,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就那样早早的结束了,没来得及享受生命的美好,没来得及展开她理想的翅膀,就那样悄悄的走了,最让我感动的是新月和她的老师楚雁潮的爱情,他们互相信任、崇拜,彼此理解并深爱。在他们相识两年来,共同以顽强的毅力和病魔搏斗,执著地追求生命的价值,可最终还是逃不过疾病的魔掌。而这一切与新月的“父母”韩子奇和梁冰玉有一定的关系。梁冰璧相对来说是一个让人有点同情让人心痛的角色,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悲剧人物。

故事的结局让人回味无长,最后那个情节设计地很好,梁冰玉和楚雁潮两个人在墓地相遇,这两个都是新月爱着的人,他们也都是最爱着新月的人,那种相对无语却是无声胜有声。天地之间那久久回荡的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篇2

今年第一本让我茶不思饭不想的作品。

第一次知道这部作品的时候是在大一,一位学长带着这本书。当时看到书名下意识的产生了偏见:这一定是本宗教的书。说不定会像追风筝的人那样让人读着摸不着头脑。所以心里也就打了退堂鼓,这种书都是豆瓣文青吹嘘的,不读也罢。

就这样与这部杰作失之交臂!好在峰回路转,让我再一次有机会能够拜读。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书中以两代人的生活经历为主线,中间穿插着各种各样的冲突,误解。文化冲突,性别冲突,国家冲突与战争。

第一次葬礼是老梁的去世。他代表的是工匠精神的葬礼。第二次葬礼是姑妈的去世。她是穆斯林勤劳勇敢的象征。第三次葬礼是新月的去世。她象征这个世界的希望同时又裹挟着误解,偏见。

这不是一本宣扬穆斯林教义的书。相反这是一本宣扬世界和而不同的书。读罢此书,你会发现穆斯林和汉族人没有区别。他们中有热忱善良的人世也有阴险狡诈之辈。他们和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一样,并无外貌上的区别。

与其说是穆斯林的葬礼,倒不如说是时代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篇3

值得推荐的一本书。但请做好承受心痛的准备。

全书读来真的挺让人心绞痛。一人在宿舍里,一边洒泪一边品读,尤其随着新月的命运遭到不测,心跳得更是紧张。我承认生与死这样重大的命题,还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直面。但我们仍然需要用心去领略世上的悲痛,欣赏现实世界的不幸刻画在艺术作品中的悲壮美。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还没经历他本该人生的各个阶段,没有享受到应得的幸福,便突遭命运捉弄,与世长辞……太悲哀了。

梁师傅一生恪守本分,只靠自身手艺支撑起家庭重担,明知奸商利用他辛苦成果发家致富却称那是人家本事。而当他不幸意外摔坏他的宝船,满腹鲜血喷口而出,怀着恨意远离人世时,奸商却毫无怜悯之意,尽显人性卑劣面目。梁师傅却永远看不到天明……

新月,表面她拥有爸爸妈妈哥哥这样幸福的家庭,拥有很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拥有知识与美貌,但她心灵却不是完整的。她备受母亲那层隐藏恨意的折磨,也承受了来自上一辈恩怨情仇的苦果,患上不可医治的心脏病,甚至爱情来临时竟受到母亲的阻挠。但她却是本书最美好的人物。她的爱情是纯粹的、美好的,有着如同梁祝那样美好的爱情。但命运多舛,她在花一样的年纪便得知了生命即将凋萎的噩耗,终究凄美凋落人间……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展现在大家的眼前,然后残忍的将它打碎、破坏。”

韩子奇,在他一生中,仿佛做了一场虚假的梦。梦的开始,是玉的感召;梦的结束,是玉的'破碎。他一生大起大落,曾辉煌无比,最后回归落魄,灵魂深处无处安放。最后还是害怕死亡的拷问……他的人生,因玉而光辉,也因玉而灰暗。但临近死期,他却后悔了痴迷于玉,这样不忠于自己的选择,可以说是坦荡的人生吗

还有很多很多个性鲜活的人物,如楚老师,韩太太,梁冰玉,姑妈,韩天星,陈淑彦,亨特夫妇和他们痴情的儿子,候师傅,新月大学同学等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活着都不容易,在特殊的年代似乎都笼罩着一曲曲凄美的悲壮的命悲歌……

本书的文学素养很高,很是推崇。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点,便是宗教信仰的问题。活了这么久,没有进过教堂,除了高中时有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同学,没有接触过其他宗教信仰的人。我本能的为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感到敬畏,即使他们的信仰也如同出生一样不能抉择,但他们那很强的自律便让我佩服。可能在我看来,那些礼仪习俗教条过于束缚自由,于我是不能接受的。但每个人都是应该被尊重的,信仰也应该受到尊敬。坚信信仰使人崇高,但世上还是发生了因为宗教问题而引发战争的悲哀的事,这又超出了我的想象。这话题太过沉重。

我们能从书籍感受什么,获知什么,便会知道历史无情,人生没有彩排。书籍是人类的精华,我体会到了。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篇4

初次邂逅这本书,应该是在高中,看着同班的一个女同学拿着一红色封面的书,上面写着“穆斯林的葬礼”,我当时有些纳闷,怎么一本介绍少数民族葬礼的书怎么这么厚,而且她还读得这么起劲。现在想来,那时的范的望文生义的错误不少,在那种阅读极度匮乏的中学时代,很多书大都只知道名字,很容易就按字面意思来解释了。原来以为《简爱》是教人如何“简单恋爱”,《牛虻》是介绍一种叫“牛虻”的动物,以致于很长一段时间对它们敬而远之。

不过读完之后,才知道,为什么当年那个同学会这么着迷。其实很难说这本书有什么很奇特的地方,但是它有着矛盾文学奖的殊荣,至少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这本小说对我而言,很像是一曲很轻快安静的牧歌,很清新,任何时候去读,都可以唤起那种关于青春,关于奋斗,关于生活,关于家人,最干净的记忆,即便是在我如今不再相信任何童话的年纪。

书里面的主角应该是韩子奇和韩新月父女,全书又分别以这两个人为主线,两头并进,不同的两个系列,交叉分布,读者的时候,常有时空交错之感。虽然这本书的时间跨度,很大,而且历史背景对于故事的演进有很大影响,文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仍旧是美好的爱情,两代人在不同时空下,截然不同的爱情。

韩子奇在一开始的时候娶了梁冰玉的姐姐,生下儿子天星,后来和梁冰玉在伦敦避难的时候,两人之间也产生了爱情,最终有了女儿韩新月。当战争结束,一家人团聚的时候,梁冰玉把女儿留在家中,独自出走。故事的另一部分就是韩新月的爱情,她和他年轻的大学班主任在彼此相处中,互生爱慕。

几乎所有凄美的爱情会遭遇的,他们都有,双方父母的反对,反动的社会风俗,可惜的是这些爱情最终没有一一个抗争或者妥协的悲剧结束,十八岁正当豆蔻年华的新月,因为先天心脏病,未曾开放便已经凋谢。如果说,全书的高潮是新月离开的时候,我想作者达到了这个目的,看着一个曾经那么鲜活的的女孩,就这样匆匆离去,没有人会不动心。

韩新月这样的女孩子,我想任何人都会喜欢的,她文静、优秀,聪明、勤奋,知书达理、浑身散发这一种蓬勃的青春朝气,如果楚雁潮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无疑是世间最幸福事。世间事情多不凑巧,往往错过的,人这一生,又岂止爱情。“有些事年轻的时候我们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成长像是一个悖论,我们只有经历过,失去过什么,才会发现我曾经多么看重那些东西,看是我们已经没有机会带着这种悔悟从头来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篇5

胡适在《追忆志摩》一文中说到徐志摩的信仰,他说,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也是《穆斯林的葬礼》的灵魂。

爱首先指爱情。罗素在给出我为何而生的三个答案中也把爱情放在了第一位。他说:“我所以追求爱情,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爱情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是如此有力,以至使我常常为了体验几个小时的喜悦,而宁愿牺牲其他一切。其次,爱情可以摆脱孤寂——身历那种可怕的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观察到冷酷无生命的的无底深渊。最后,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这正是我所追求的人生境界。”而诗人奥登更为直接,“我们必须相亲相爱,否则就会死亡。”爱情,这一诗人赞叹作家描绘的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最重要的一条主线。但作者以一种似隐似现、似全似残的写作方法,更令人容易深入文字中,心情好似秋风中坠下的一片落叶,随着人物的经历,忽上忽下,忽左忽右。

韩新月和楚雁潮找到自己的爱情了吗?好象找到了,又好象没有。读过他们,令人有一种由衷的钦羡,又有一种揪心的疼痛。医院中,《梁祝》乐曲在春蚕吐丝的节奏中淡淡远去。留下一片纯净,一片空灵,炽烈的诗句脱口而出:“请让我叫你相信,我只盼一件事情,给你献上我的心灵,和这心灵中蕴藏的全部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离不开你!那么,爱情就已悄悄地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他们分开了。新月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她痴迷于事业,平生没有第二志愿,北大西语系让她如愿以偿;她憧憬过爱情,在茫茫人海中,她得到了一位肝胆相照的知己。但是,这一切又都过去了。剩下的只是在清醒的状态中等待死亡。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爱情不是同情,更不是感激之情。所以韩子奇和碧玉的结合是痛苦的,更是韩子奇和梁冰玉寻找爱情的最大障碍。虽然他们结婚十年,从没有过吵闹和打骂,但感情却越来越疏远了。疏远也并不苦恼,已经习惯了,麻木了。如果没有战争,韩子奇也不会离开,一切还会照旧过下去,一直到死,都不会抛弃碧玉。而梁冰玉凭着“一个活着的人,有权利生活,有权利爱”的信仰闯入了他们平静的生活。两个人要真正相爱,其容易程度,有时超乎我们的想象之外:其艰难程度,有时也超乎我们的想象之外。现实永远是现实,梁冰玉艰难的爱情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留于读者自己去评定。她告诉人们的是:“我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享受了作为一个人的权利,死而无憾……天地间有一个人理解我,爱着我,我满足了……”如余杰所说:在这片已不再蔚蓝,不再纯洁的天空下,如果还有一双眼睛与我一同哭泣,那么生活就值得我为之受苦。

先行者总要承受我们无法想象的苦难。不知暮年回来的梁冰玉在荒园中连自己女儿的坟墓都找不到时有没有悲哀、后悔。

在书中作者没有出现争取自由的正面描写,但所有人物的奋斗、挣扎,无不是在争取自己的自由。自由地去爱,自由地去生活。付出了,努力了,有的人得到了自由,有的人没有,更多的人有了阶段性的自由,某一方面的自由。像新月要争取按自己的意愿来报考学校,韩天星要和自己挑选的人结婚……

而对于美的描写,则是全方位的。人物美,心灵美,环境美等等。追求美是人的本性,人们本能地而并非理智地向往纯美纯情的意境。美不必强迫人接受,不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样的名句也不会这样传之久远,深入人心。当然并不是人间处处都有这样的意境,所以人们才需要这样的意境。

对北大校园的描写,湖光塔影,画舫石碑,甚至一座座楼房的名字都充满诗情画意。德斋,备斋,二十七斋,三十二斋等。在备斋旁,白雪覆盖的小桥,粉琢玉砌的石阶,湖心的小岛,小亭的檐下,漫天的飞雪中,伫立着一个少女的身影,静静地谛听着,备斋中飘出的琴声在她的耳畔回旋,回旋……

还有对玉的栩栩如生地描绘,对博雅宅庭院的绘画,甚至严教授在《让我们不再一起漫游》的朗诵中合眼而去的叙述,无不让人有一种美的震撼。人是本能的追求美的。

如果我们用爱、自由和美来抗拒暴雨、抗拒狂风、抗拒霜刀雪剑,我们就有了必胜的信心。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篇6

一个穆斯林家族,两段发生在不一样时代的感情,三代人命运的沉浮,六十年间的兴衰这就是霍达震撼人心的作品《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用穿插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玉的世界,一个月的世界。

玉王心得体会范文韩子奇,天生聪颖,为报师恩娶梁君璧为妻,有子天星,夫勤妻贤,事业之路蓬勃发展,一家人生活平和而温馨。

抗战爆发了,他与妻妹梁冰玉携带珍宝远赴英国发展。在伦敦,深深迷恋冰玉的亨特之子奥立弗在大轰炸中不幸丧生,那一刻,病重的`梁冰玉在孤独、思乡的情景下与韩子奇萌发了感情,此时那个以前只明白事业只明白报师恩却不懂什么是爱的韩子奇,心境也仿佛一下子被唤醒,两颗心紧紧地相贴,眷恋的眼神里透露着缠绵。而新月便是他们感情的结晶。

这是一段惊心动魄又顺其自然的感情,但又是一段不该有的遗憾的感情,它为封建思想不容,为伊斯兰宗教规不许,也许只是因为韩子奇早有妻室,总之他们的感情注定了是一场杯具:韩子奇回国后两人永远的分离,从此女儿新月生活在一个死气沉沉的家庭里,一向到生命的结束。

如果说这段感情的杯具应归罪于时代落后思想的禁锢,刻板教规的严酷,那另一段感情我们应如何评价呢?

韩新月,一个善良、纯洁、开朗的女孩,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生命。在家里,她虽然如春天的阳光温暖着每一个人,可她从心底里深深渴望的母爱只能从那张照片中隐约感受,却永远得不到。

新月逐渐长大,以优异成绩如愿考上北大。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感情,两人相识相知相爱,完美却又短暂、坎坷。

因宗教信仰楚燕潮得不到新月家里的接纳,尤其是母亲,百般阻挠。但什么都阻挡不住两人那纯而又纯的感情:没有任何企图、任何奢望的感情,他们只追求两心相融、两情相悦,志同道合。正当他们都为之努力时,新月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绝

有时候真的不明白这到底是病还是命,感情应当背负着什么?为什么这个本就残酷的世界就不能容下这样一个完美的生命?一段完美的感情?

正如作者所言,她是为人心作传,无论是优美的还是残酷的,人的心灵,压倒一切,镇住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绝。新月之死,是祝英台之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苍天泣血。人们的心志正是从这杯具之美中得到净化的。

暮色悄悄的降临,婆娑树影渐渐和大地融合,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出现了,淡淡的,朦胧的,若有如无。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篇7

“爱情,是一种信仰,它贮存在人最珍贵,最真诚的地方——贮存在心里,它和生命同在,和灵魂同在。”——《穆斯林的葬礼》

那些年,沈佳宜错过了柯景腾;致青春里,郑薇错过了陈孝正;前任攻略里,罗茜错过了孟云;同桌的你里,周小栀错过了林一;匆匆那年里,方茴错过了陈寻。穆斯林的葬礼里,梁冰玉错过了奥立佛。

那些年里沈佳宜嫁的人,不是他最爱的柯景腾;致青春里郑薇最后的最后,也没和陈孝正在一起;前任攻略里罗茜喜欢了孟云十四年,可是她嫁的人不是他;同桌的你里小栀说我愿意时,旁边站的人也不是林一;匆匆那年里陈寻终是背叛了方茴;穆斯林的葬礼里,奥立佛终是遗憾而去,终究输给了现实。

因为战争,他们的爱情种下种子

“西安事变”发动了,中国内忧外患,战争一触即发,“玉王”韩子奇急于保护他的玉,踏上了英国的路。燕京大学的玉儿,因为爱情的背叛,已经无颜面对她的祖国与同学。她随奇哥哥,到了英国,遇上了奥立佛。或许,从奥立佛见到玉儿的那刻开始,爱情就在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心中萌发了。奥立佛陪玉儿考牛津,逛花园,买花。爱情的根愈发的深,只待有一天破土而出。终于,在奥立佛苦苦藏了三年的感情之后,一场电影,使他的感情“暴露”了,可是玉儿,却碍于她有一段失败的爱情,不敢承认她的感情。

因为战争,他们的爱情最终错过

希特勒的魔爪已经伸向了伦敦。现在的伦敦已不如昔日。白天是死寂一般的存在,黑夜就如同死神一般的降临。大炮声,哭泣声,呐喊声。恐惧笼罩着整个伦敦。圣诞节到了,亨特太太买了鱼·牛肉和鸡蛋。而奥立佛却去了街上,一夜未归。大家都去找,却不曾想,找来的确是已经凉透了的尸体。奥立佛的手里还紧紧握住了一朵玫瑰,只是为了让玉儿看看,冬天,伦敦也会有花。明白了这一切,看透了这一切。玉儿的泪珠也掉了下来。现在的玉儿,明白了奥立佛的爱情,那是超越生死的爱情啊!玉儿终于承认了自己的情感,但这一切,都已经结束,都已错过。世上不会再有一人是奥立佛,只会有一块永远的墓碑,刻着奥立佛的名字。这是他们爱情的坟墓。

这一场爱情的悲剧,这一场战争的悲伤。

对于玉儿和奥立佛,一切的一切回到最初的起点,记忆中还青涩的脸,无论是年少朦胧的`喜欢,疯狂的追随,都一样是人生的一部分,他们的最后远远不同于最初的设想,而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能够做的仅仅只是抓紧时间,珍惜每一个还在身边的人。奥立佛对玉儿,那青春的爱恋,用来追忆,用来怀揣,或许一文不值,但只有当它耗尽,回头看看,才知道爱的意义,才知道错过的爱情,原来已经无法挽回。

他们曾经渴望彼此靠近,曾经渴望彼此约定,曾经渴望彼此陪伴,但那只是曾经,爱,终究还是错过。在那个兵荒马乱的青春里,玉儿的一句话,错过了此生挚爱。

爱情终究逃不过现实,不恨情归处,只恨太匆匆。

爱情的火候,须适度,找到自己的爱情,不容错过。

爱,不容错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篇8

禁不住友人的强烈推荐,终于翻开《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过去的和现在的,两条主线并行描述,到最终汇合,揭开所有的谜底,感叹作者的巧妙构思,令情节更加引人入胜。加之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不乏精美文句,光是读这些文字就已然享受了,更别说情节扣人心弦,果然是本好书呀。

再说说剧中人物,无一例外,都是悲剧,所以看的过程,心情略显沉重。

最大的悲剧人物是碧儿,她是所有角色中最虔诚的穆斯林教徒,严格恪守着穆斯林的教规。早年丧父,为了家业,嫁给了父亲的徒弟韩子奇,碧儿不懂爱情,她认为教规最大,祖业最大,但是现实生活却跟她开了天大的玩笑。因为时事的变迁,韩子奇娶了玉儿,并生下了新月,新月生活在她的身边,时刻提醒着她曾经的痛苦,但又不能恨新月,毕竟是胞妹的孩子,有着同样的血脉,既爱又恨,复杂的情感,令新月对这个妈妈时常琢磨不定。最虔诚的穆斯林教徒,却原来嫁给了一个汉人。她最在意的儿子天星,因为她的从中作梗,拆散了一对情投意合的鸳鸯,非但没有得到儿子的爱,却只有儿子的怨恨。胞妹玉儿,因为她的不宽容,远走他乡,唯一的亲人从此天涯两隔。祖业"奇珍斋"因她的猜忌,葬送在她的手里——她不仅自己不幸,也给别人制造了很多不幸,她是故事情节的起因,一切因她展开。玉儿的远走他乡;天星没有娶到真爱;当年管家老侯受冤致死,老侯的子孙得以抄家,抄走了韩子奇的毕生收藏,致韩子奇抱憾离开人世;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随着新月的离去成为最大的遗憾,令人唏嘘不止。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鼓的故事的读后感优秀8篇

父亲的城的读后感8篇

海的世界的读后感参考8篇

灌的礼物的读后感优秀8篇

冰心的悟的读后感推荐8篇

尧的故事的读后感8篇

秋天的书的读后感8篇

山墙的安妮的读后感8篇

雨天的歌的读后感8篇

海的故事的读后感优质8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6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