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的读后感7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后感的独特观点和深度解读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让他们主动选择阅读相关书籍,一篇读后感能够激发我们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让我们更加明晰自己的人生目标,好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蜗牛》的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蜗牛》的读后感7篇

《蜗牛》的读后感篇1

我读了《聪明的蜗牛》这本书后,我非常佩服蜗牛的聪明才智,又不禁为马儿高傲自大,最后以失败告终结局感到可悲,而且我还从中感悟到“凡是只要动脑筋就能出现奇迹”的深刻道理。

?聪明的蜗牛》一书讲述了马儿自以为是,要与蜗牛比赛跑步的故事,蜗牛为了家训马儿,召集家庭成员商量对策,沿着赛道每一百步藏一只蜗牛,巧妙而机智地打败了对手,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的教育意义深刻,也让我产生了许多感想。

记得寒假的一天,我和哥哥一块玩儿时,哥哥突然提出要比赛吹蜡烛,并提议谁吹输了就要做一个星期的家务,吹赢了的就免除做家务。面对哥哥的挑战,我该怎么办?我想哥哥比我大两岁,力气也比我大,如果不动脑筋肯定是输多赢少。我仔细的观察了当时的风向,正好是吹北风,因此我向哥哥提出:“吹蜡烛的位置要让我先选择,两个人不能在同一个位置。”

哥哥想都没想就说:“可以!”我立即选择了北方,深吸了一口气,用力吹过去,由于顺风北风帮了忙,共吹灭了8支蜡烛,而哥哥因为不能在我这个位置上吹,尽管用尽力气吹过去,也只吹灭了6支,我以比哥哥多吹灭2支蜡烛的优势取得了这次比赛的胜利。

高兴之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面对机遇与挑战。当对手比自己强大时,一定要冷静思考,巧妙应对,胜算的几率就会变大,奇迹就会出现。

《蜗牛》的读后感篇2

有一首诗叫《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写得很好,文字很清新也很动人,但同时也写到心坎里去了。记住了那淡淡的文字和淡淡的感觉,却也记住了文字后面那浓烈的爱和深刻的触动。今天,只是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题目很适合现在这个阶段这个时间拿出来思索一番。

如那诗中写的那样,养育孩子的过程,不正是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吗?我们总是催促着这只蜗牛走快一点再快一点,可是蜗牛总是慢慢地一步一步往前爬。我们心急、我们焦躁,却总不能静下心来好好看看蜗牛每一步爬过的痕迹和每一次进步的过程,同时也错过了路边美好的风景。

晚饭后,我带着孩子去公园里散步。小家伙总要抱,我总是说宝宝长大了可以自己走了,妈妈抱不动。这个阶段,我们总是期待着孩子快点长高长大,快点懂事听话,快点独立起来,可每个小孩子都一样,不都是慢慢地蜕变成长慢慢地破蛹而出化茧成蝶的吗?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变化,可父母的期许总是过高或者相比于其他孩子的盲目对比。其实孩子陪伴我们的时间真的很有限。十个月呆在肚子里,十多个月抱在怀里,十多个季度牵在手里,十多年陪伴在身边,再长大些离开父母生活就独立起来,到那时也许反而有种失落和空虚感了吧!

牵着孩子在湖边的小路上走着,追着,玩着,我们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小家伙发出嘎嘎嘎的笑声,多么无忧无虑的童年,多么天真烂漫的年纪,银铃般的笑声感染了我,面对这样一个天使般的存在,还有什么是真正不能放下和介怀的吗?他会时不时哼一两句歌曲,然后我接着唱,他会叫停,他会糯糯地说妈妈不要唱。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一个秩序的敏感期,他的世界里有他的规则,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去他的世界里违反规则,即使不小心真的触碰到他的规则然后惹他哭了,只要静静地让他哭会,在事后告诉他抱歉我忘记了怎么怎么了,下次一定注意。我想小孩子都是天使,号啕大哭一会就忘记了,没心没肺一会就开怀大笑呢!

孩子的成长过程总有一定的历程。不要太多的干预,不要太多的期许,不要太多的违规,只顺其自然,尊重彼此。把陪伴孩子的每一刻都当作是都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时候恰恰是这只蜗牛牵着我们去散步,教会了我们看到了世间百态和曼妙风景。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年华,虽然也有被气疯气炸气哭和失去耐心无比抓狂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我们又何不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其中收获最大的何止是孩子,更多的是我们自己。

《蜗牛》的读后感篇3

读到这篇文章,一种莫名的感动涌动心头,参杂着淡淡的忧伤,不由想起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我的工作不就像牵扯着蜗牛去散步吗?那些孩子与蜗牛多么相似!我总是嫌孩子的学习速度太慢,成绩提高不快,于是我就在后面不停地催促。我拉着他,扯着他,责备他,呵斥他,也许他已经尽了力,可我仍然嫌他慢。他们的学习就像蜗牛爬行,特别是那些成绩较差的孩子学习跟蜗牛简直就没两样,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还是只关进那么一点点,于是怒气充满了我的心田。可我却没有想过,也许孩子已经竭尽全力,但他还得忍受着我的责备甚至呵斥继续往前赶。“我们看不到孩子灿烂的笑脸,听不到孩子清脆的笑声,更顾不到孩子无瑕的童心,当孩子流着汗甚至流着泪拼命往前赶不上的时候,我们时常看不到他的汗水,更看不到他眼眶里满是委屈的泪水。好不容易放假了,老师留的假期作业要写,家长还要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因为我们总盯着孩子的成绩,唯恐学分落后。其实我们心里都知道,如果抛开成绩,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

我想,如能换一种眼光看待孩子的学习,换一种心态面对孩子的成绩呢?就当孩子是蜗牛,老师就是那个牵扯着他去散步的人,于是我们放慢脚步,闻一闻路边的花香,听一听林间的鸟叫和虫鸣,还有那溪水的欢唱。要知道有些风景也许我们一生只能看到一次,童年属于孩子也只有一次,童年的快乐只属于童年,很多东西童年没有学会,以后还有很多学习的机会,把培养和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岂不是一位启迪智慧的最佳引领者吗?多看看孩子灿烂的笑脸,多听听孩子无邪的笑声,然后我们会发现:原来上帝是叫孩子牵扯着我们去散步!

每个学生都是一株幼苗,我们不能渴求所有的幼苗都开出美丽的花朵,但是只有把爱的阳光和雨露撒向每一个学生,才有可能迎来“春色满园”的美景,老师就是要用爱的行动和语言使园子里绽放尽可能多的“花朵”。

《蜗牛》的读后感篇4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带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因为蜗牛实在爬的太慢。

虽然它已经在尽力爬,但还是只挪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地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

上帝啊!为什么?要我带一只蜗牛散步!但天上一片安静。

喔!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根本不在!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忽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地风这么温柔。

我听到鸟叫,我听到了虫鸣,我看到满天地星斗多亮丽。

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

我恍然大悟。原来,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读了这段话后,让我深有感触,这段时间我对女儿的态度不就是文中前面提到的对蜗牛的态度吗,我催她,闲她做作业磨蹭,我责备她,闲她考试有时考得不好,上课有时爱讲话,说她动作慢,效率不高,她爸爸跟在她屁股后面说效率,孩子有什么事做错了,心里一急就大声训斥,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顾忌孩子的感受!孩子面对妈妈的责骂和焦急的神态,不知所措,妈妈我也一直在努力啊。

现在心平气和放慢脚步想想,孩子上了小学之后,进步已经相当大了,每天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虽然字写得不端正,但毕竟是刚刚拿笔写字,想当初自己刚入学时,连拼音都写不好;在家星期一至星期五基本上不开电视,也尝试着自己去看书,识字量虽然现在还不大,但每天在增加;自己涮牙洗脸,9点前准时入睡;早上叫醒时,也不会像幼儿园时又哭又闹,一分钟后自己起床涮牙洗脸;数学有两次考试考得不理想,不是她不懂做这道题目,只是理解的角度不一样。平时还要花时间去学钢琴、画画和英语,玩的时间已经是相当少了,想想我是不是对孩子太苛求了,我不就是文中提到的那位牵蜗牛的人吗。

我恍然大悟,我应该停下脚步,慢慢的掌握住自己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不恐慌不急燥,任由孩子的小手牵着我们的大手且慢且行……

《蜗牛》的读后感篇5

?快兔子和慢蜗牛》这本书由20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很有趣,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快兔子和慢蜗牛》。

故事主要讲了森林里有一只无所不能的猴子,小猪、黄鹂、熊猫等都来想他请教、学习不会的东西,学完后它们都认真刻苦的练习,最后他们分别成了建筑师、红歌星、画家,就连要有多笨有多笨的小猴弟弟也成了医生。许多日子过去了谁也没有来找猴哥哥学习,它觉得很奇怪,一看新晚报才知道原来它们都成了名,然而最聪明的猴哥哥生么也没干成,它怎么也想不明白。

读完这个故事,我却帮小猴哥哥想明白了原因,就因为它没有目标不知奋进。这让我想到了老师常跟我们说的`话:“一个人即使他非常聪明,如果没有目标,不勤奋好学,无论过多久他都只会停在原地。”

正如我们读书,有的同学头脑很灵活,但是学习成绩却平平,然而有的同学头脑并不是那么聪明,可是成绩却很好,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理想,能够朝着自己的理想不停的努力奋斗、拼搏,直到实现目标。这个故事更让我明白了人的一生不能满足于现状,一生都应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使自己飞得更高、更远。

《蜗牛》的读后感篇6

周末的午后,我坐在秋日的阳光里,暖暖的,随手翻开了《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这本书早已听同事谈起过,只是一直还没认真读过。在如此灿烂的日子我便美美地读了起来,一读便已爱不释手。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其中的这首诗深深感动、触动了我,我想了很多,想到了自己平时对儿子的态度、对学生的教育,甚至还想到了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

想想自己的儿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就像这只小小的蜗牛吗?从他开始呀呀学语,到上幼儿园上小学,我何尝不像书中那位牵蜗牛的主人公一样!记得儿子在上一年级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孩子作业写得慢,写得不规范,几次改不过来我心里就会着急,就会大声训斥,现在回想起他当时的眼神真得就像文中的小蜗牛的一样,仿佛在说:妈妈,我已经尽力了。还记得儿子三年级的时候,一次语文考试考了八十几分,当时的我心里全是抱怨,导致怒火冲天,后来才了解那次试卷真的很难,孩子已经尽力去做了。现在想想如果我能换一种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学习,换一种心态去面对孩子的成绩,也许我的孩子生活得会更加快乐些。

如今儿子面临小升初,在这种应试的大环境下,做家长的我比孩子都着急,给孩子报了这班报那班,本来孩子学校的作业已经占用了一些时间,又要花费时间去做“班”的作业,弹琴、写奥数……玩的时间自然要少很多很多。有时候想想,明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感觉又不得不,不得不赶着、催着、唬着他往前跑,也不管他流着汗、喘着气。看了这本书让我恍然大悟,我们总是给予孩子太多的期待,却忽视了他的感受,我们总是给予他太多的要求,却束缚了他的成长。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家长的关怀,但不是由我们家长安排孩子的人生,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我们为了自己的想法而不顾孩子的感受来安排孩子的人生,那么我们除了得到焦虑、急躁之外,还会让孩子失去一个美好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让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比什么都重要,很多东西童年没有学会,以后还有很多的学习机会,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作为家长的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兴趣所在,让他们朝着自己的兴趣方向发展,同时放慢我们的脚步,慢慢地陪孩子一起成长,这时我们也会闻到花香,我们也能听到鸟鸣,我们也能看到满天闪亮的星星!平时我们多看看孩子灿烂的笑脸,多听听孩子无邪的笑声,少一些催促,少一些抱怨,也许我们会发现:原来上帝是叫孩子牵着我们去散步!这样一路走过来,孩子和作为家长的我们也会感到更加快乐和幸福。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来说,不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还要教育好许许多多其他的孩子。作为小学老师,我们更要有陪蜗牛去散步的精神,因为小学的孩子,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在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都相对来说慢一点,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更有爱心和耐心,有更多的宽容和等待,陪着孩子慢慢成长。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去年暑假陪儿子上外教课的情景。课堂上,外教老师micle总是一次次重复着、手舞足蹈地演示着孩子们没有听懂的话,直到所有孩子明白了,回答了,他才会继续下一个话题。记得班上有个小女孩年龄相对来说似乎小一点,还有点坐不住,当micle问她“canyoudance?”时,小女孩好像听不明白,没有回应,micle老师并没有说声“sorry”了事,只见他充分利用了肢体语言,边跳边说:icandance.canyou?look,icandancewell.canyou?小女孩被老师幽默的舞姿逗笑了,也跟着老师舞动着回答:yes,ican.icandancewell,too.这个答案更加完整,而且相信小女孩也明白了“dancewell”的意思。整节课简单而纯粹,一节课一个任务,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体会,从不催促,更多的是鼓励表扬、耐心和等待,整个课堂让人感觉轻松愉悦,孩子们也很享受课堂,乐在其中。

但在我们的日常教育工作过程中,我们有时会急于求成,恨不得要求每个孩子能快速按照自己的标准回答,顺利地进行到下一个教学环节,造就一个所谓的高效课堂。因此,我们平时的课堂似乎比他们多了些任务,多了些压力,对待孩子的错误我们老师似乎少了些宽容,少了些等待,多了些抱怨。通常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把班级成绩搞上去,为了成为学校的教学能手,我们课堂的教学节奏也似乎快了许多,教学内容也多了许多,教学目标也狭隘了许多。从而,我们学生的负担也重了很多,在我们有的老师大搞题海战术,填鸭式等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下,我们的孩子不堪重负,尤其使我们反应慢半拍的孩子们深感挫败和自卑,他们往往受到轻视和忽视,从而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个性受到压抑,甚至有的造成心里亚健康。因此教育需要时间,需要等待。在教育上,我们来不得半点急躁,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允许孩子在错误中成长,要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进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成长,拔苗助长、急功近利是万万不可的。教育的耐心就是在教育上要循序渐进,按教育的规律、科学的规律办事。教育的等待也是一种智慧,但绝不是得过且过、任其自由发展。智慧的教育就是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以智启智,要学会赏识孩子,等着孩子一点一点的进步。教育的等待需要坚持,坚持科学的方法,坚持良好的习惯,坚持信任,坚信孩子能做好每一件事情,态度要始终如一,绝不能因为某些因素的变化而否定一切,尤其不能否定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平时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老师的抱怨:某某孩子不聪明,拖了班级后腿;某某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训都不行等等。这些孩子跟其他孩子相比也许稍有不同,但对于稍有不同的孩子我们如果能多观察,多留心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也许他们也一样很棒,或许他们在某些方面还能做得更好。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细心、信心、宽容之心静待花开,相信花儿一定会开得鲜艳芬芳。

我们每个孩子都是一块未经任何雕琢和修饰的美玉,需要我们父母和老师用智慧、用爱心、用耐心去发现去雕琢。每个孩子也是父母的宝,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父母和老师,面对孩子,我们确实很多时候有无奈,有苦恼,但是当我们想要抱怨的时候,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再想想办法,想想比抱怨更好的办法,相信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果。记得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现在被不少教育者广泛引用,而且引起了争论。我想,陈鹤琴当初说这话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也许现在社会的应试教育大环境,以成绩论英雄的单一的社会评价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们一些老师的教学态度。但是教育孩子就像是牵着蜗牛去散步,只有耐心地陪着他们,多些耐心,多些鼓励,少些急躁,少些抱怨,看着他们一点点成功,一点点长大,我们会发现生命中真正的成功,和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的一面!

《蜗牛》的读后感篇7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名为《没有壳的蜗牛》的好书。该书讲述了小学生成皓的书包不见了,面对大家一次又一次的追问,他编了许多想象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解释自己丢书包原因的故事。书中的剧情如同让我跌入爱丽丝梦游仙境一般,一会儿变成沙漠王子在沙漠历险,一会儿又掉进蛙人的世界,像羽毛一般飞行。直到放学后,成皓才发现,原来书包在妈妈的车里。成皓笑了,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和愉悦感,就像蜗牛意外经历了一次快乐的体验。

生活中平凡的小插曲,给大人和孩子都提供了肆意畅想的舞台。书中人物个个鲜活,丢书包是一件无奈的事情,作者却能写得如此妙趣横生,不仅写出了人们内心的真实感受,也让部分读者在阅读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作者彭学军将高超的写作技巧融于一次次想象中,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她用美好的故事给孩子们架起一座座美丽的桥梁,用温暖的文字,陪伴孩子们诗意成长。

每个孩子都渴望无拘无束的生活,每个成年人都想从日复一日的生活中逃离一会儿,放空自己,任思维随意跳动、任意打转。没有人的生活一帆风顺,但我们可以随时插上想象的翅膀,唤醒心灵中的想象空间,找寻最真实的自己,感受那份独有的温馨与美好。

《蜗牛》的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小班蜗牛教案8篇

小班美术花蜗牛教案6篇

美术小蜗牛教案优秀5篇

大班《蜗牛与黄鹂鸟》教案6篇

小学音乐《蜗牛与黄鹂鸟》教案6篇

幼儿园蜗牛教案6篇

小学生蜗牛作文300字6篇

捉蜗牛作文300字8篇

小学生蜗牛作文300字模板5篇

美术小蜗牛教案及反思8篇

《蜗牛》的读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