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的教案不仅是教学的蓝图,更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促进互动与合作,教案的撰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务必要认真对待,下面是好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蒲公英》教案模板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蒲公英》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孩子能够安静地欣赏故事,对故事情节感兴趣。
2、在理解故事时孩子能够初步了解最大的海洋,最高的山脉、最长的城墙和最宽的广场。
3、鼓励孩子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1、一本自制故事书“蒲公英旅行记”。
2、一跟长绳。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
教师用手偶表演故事《蒲公英旅行记》
2、理解故事: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故事情节。
(1)师:蒲公英的家在哪?
(2)师:都有哪些地方?(在幼儿讲述的.同时,教师请孩子一一找出书中对应图案)
(3)教师小结:蒲公英的家在中国,有最高的山脉、有最长的城墙和最宽的广场。
3、互动游戏:
老师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引导孩子游戏,在活动中巩固故事中的知识点。
(1)师:我们都是小小的蒲公英,一起去旅行。(坐上绳子做的月亮船)
(2)教师引导幼儿用手中简单的绳子,相互合作,组合变化图形。
4、谈话延伸
教师总结:蒲公英的家和我们的家都在中国,告诉孩子关于国庆的知识。
中班《蒲公英》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语言,让幼儿懂得乐于关心、帮助别人的人,才能生存、发展和拥有更多的朋友。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张;磁性教具:四只蚂蚁 树叶 小船 一条大青虫 四个小伞兵;蚂蚁头饰数量和幼儿人数一样多;蒲公英、青虫头饰各一个;配乐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蚂蚁”,引出。
1、看,它是谁?(小蚂蚁)你们喜欢小蚂蚁吗?
2、今天我就来讲一个小蚂蚁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二)欣赏故事《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1、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讲述故事后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有谁和谁?
3、出示背景图,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讲故事。
讲述过程中提问:
1)小河的对岸住着谁?
2)一阵大风吹来,小蚂蚁坐的树叶小船怎么了?
3)野地里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4)蒲公英是怎样对待小蚂蚁的?
5)小蚂蚁说了些什么?蒲公英妈妈又说了些什么?
6)蒲公英妈妈为什么很感激小蚂蚁?
7)小蚂蚁是怎样回到自己家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师生共同讨论。
1)小蚂蚁和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
2)你有没有好朋友?他(她)是谁?为什么她(他)是你的好朋友?
3)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她)是怎么办的?
4)你能把你们之间互相帮助的.事情表演出来吗?(请个别幼儿表演)
5)你们得到别人帮助高不高兴?
6)你们帮助了别人以后,心里感觉怎么样?
5、 教师小结:
只有乐于关心、帮助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才会有更多的朋友。这样我们的身边到处充满爱。
活动反思:
一节课上下来,基本都完成了活动目标,孩子们大部分都能仔细观察画面,从画面中人物表情的变化感知、理解画面内容,并看图简单的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懂得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应帮助别人,还能够学会倾听同伴的讲述,并大胆想象故事情节。五个环节层次清晰,层层递进让课堂活跃起来。但也发现很多的不足地方,这些是我需要反思的问题:
1、整节课的气氛没有引导的很好,问的问题过多重复。
2、这些课我和孩子互动不够多,幼儿的参与性也不够。
3、孩子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孩子不太敢大胆回答问题,只是个别孩子举手回答,举手的永远都是那几个。
4、在倾听同伴的讲述时,孩子有时还是会插话,这点还需要加强。
以上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思考和反思的地方,现在的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加强的地方,相信通过不断的去反思和去学习一定有所进步。
中班《蒲公英》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与诗歌内容相符的图画4幅。
2、幼儿的操作材料:记录的表格、黑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通过提问直接导入诗歌内容。
教师边出示图画边说:“草地上,远远地飘来一朵小小的白云。小姐姐(图画)说。想想小姐姐会说什么呢?”幼儿思考,教师提示:“她会把飘来的一朵白云想象成什么呢?”幼儿回答(风筝、小鸟等)教师记录1—2物体。“我们来看看,小姐姐说的是什么。”教师边出示图画边念诗歌,“小姐姐说:‘那是一个会飞的蘑菇。’小弟弟说。猜猜小弟弟会说什么?”幼儿思考后回答,教师记录。“看看小弟弟是怎么说的。”教师边出示图画边念诗歌,“小弟弟说:‘那是一个勇敢的小伞兵。’近了近了,呵!原来是。是什么呢?开动小脑筋,它是什么?”幼儿回答后教师记录。“看,是什么?”“呵!原来是一朵长了翅膀的蒲公英。”
二、看图朗诵诗歌《蒲公英》
“我们一起看着图完整地把《蒲公英》这首诗歌朗诵一遍吧!”整体朗诵2——3遍。
三、幼儿记录并创编诗歌
1、幼儿根据老师在黑板上记录下的图画创编诗歌。
“我们把在黑板上记录下的图画试着编成诗歌。”
2、幼儿作记录,教师指导。
“下面请小朋友们在这张纸上记录下你的想法,画好后编成好听诗歌给我们大家欣赏一下。”幼儿操作时,教师提醒幼儿要与老师记录下的不一样。
3、请个别幼儿创编诗歌。
4、幼儿自由仿编诗歌,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中班《蒲公英》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蒲公英的外形和生长过程,学会演唱歌曲《蒲公英》,并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蒲公英。
2、掌握游戏规则,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蒲公英、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春天到了,春姑娘给我们送来了礼物(拿出盒子),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盒子里面是什么啊?
提问:你认识这种植物吗?你能说说它的样子吗?
2、看ppt,观察蒲公英的生长过程。
提问:蒲公英是怎么长大的?
3、教师吹蒲公英
提问:发生了什么变化?蒲公英像什么?
4、请幼儿学学蒲公英的动作
二、学唱歌曲
1、我们今天学一首好听的歌曲,唱的就是蒲公英。
2、教师弹唱一遍让幼儿感受节奏。
3、教师清唱一遍让幼儿感受歌词。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4、我们一起来唱好吗?
5、跟着音乐扮演蒲公英。
三、游戏:蒲公英
1、我们一起来玩玩蒲公英的游戏吧。
2、玩法:幼儿围成圈坐,边唱歌边拍手,请两名幼儿扮演蒲公英在圈外“飞”,唱到“去旅行”时,蒲公英立刻拍打一位靠近自己的朋友并快速奔跑,被拍到的朋友立即追逐,追上了交换角色。
3、和幼儿一起巩固游戏规则。
4、进行游戏。
中班《蒲公英》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体会歌曲天真美丽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丽。
2、熟悉旋律,用优美的声音学唱歌曲《蒲公英》。
3、通过认识蒲公英,唱蒲公英,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感受美,创造美。
4、在艺术学习中陶冶孩子的心灵。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6、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活动重难点:
用优美的声音学唱歌曲《蒲公英》。
体会歌曲天真的性质,感受春天的美丽。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录音机。
2、蒲公英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复习歌曲《春雨沙沙》
要求:用不同的力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春雨的美景。
过渡语:春姑娘带来了春雨,让种子们发芽了,喝足了雨水的种子慢慢地长大,变成了一朵可爱漂亮的花,是什么花?(教师出示蒲公英)
关键提问:
蒲公英花是什么样子的?吹一吹后有什么变化?
小结:蒲公英花被风一吹就像打着小伞一样飞起来。
过度语:蒲公英被风吹起了以后可美了,小朋友都很喜欢它,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二、欣赏歌曲
1、幼儿完整欣赏一遍。
关键提问:
听完以后,你觉得这是一首怎样的歌曲?欢快的还是优美的?你的感觉是怎么样?
小结:这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曲,听了以后觉得很舒服很开心。
过度语:这么好听的歌曲,到底唱了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听。
2、理解歌词
关键提问:
春风吹来,蒲公英往哪里飞?(往前飞飞)
蒲公英飞的时候像什么?(小伞)打着小伞去干什么?(去旅行)
谁在后边追?(小朋友)
教师根据歌词总结演唱,并出示图谱,幼儿尝试跟唱。
过度语:听完歌曲你们觉得美不美啊,那么美的歌曲,我们唱得也要美一点。
关键提问:
被春风吹了的小伞,飞起来是慢慢的,还是快快的?(慢慢的)
小结:被风吹后,蒲公英的小伞是慢慢飞向远方,所以在唱飞-飞-的时候要慢一点柔一点。我们一起试试看。
关键提问:
小朋友在后面追,越追越近还是越追越远?
小结:小朋友越追越远了,所以在唱“追呀追呀追追追”的时候声音越来越小,就好像小朋友越来越远快看不见了一样。我们一起试试看。
3、完整演唱
幼儿跟唱歌曲,要求声音优美,能做适当的轻响处理。
分组演唱,妹妹一组,弟弟一组。
三、表演
请几个幼儿围城一个圈,跟着老师做动作,其他幼儿在座位上演唱。
活动延伸:
让爸爸妈妈带我们去野外欣赏蒲公英。亲身感受与他们零距离接触。
活动反思: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以歌唱、表演为中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孩子对此活动兴趣相当高,而且对蒲公英形态变化也十分明了,孩子一看便知,音乐的选择也十分符合蒲公英的生长变化,孩子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在活动中幼儿可以体验和同伴合作的快乐,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合作对他们来说好像很难,多通过活动培养他们互相合作的精神,有利于他们以后的成长。
中班《蒲公英》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懂得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应帮助别人。
2、能仔细观察画面,学会倾听同伴的讲述,并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3、学会准确、完整地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从画面中人物表情的变化感知、理解画面内容。
重点:
学会准确、完整地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从画面中人物表情的变化感知、理解画面内容。
难点:
学会倾听同伴的讲述,大胆想象故事情节并懂得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应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蚂蚁和蒲公英的图片,引出活动内容
——这是什么?(蒲公英)你会用它做什么?
——这是什么?(小蚂蚁)如果小蚂蚁发现了蒲公英,他会用蒲公英做什么呢?”
——小朋友们刚刚说了那么多,那小蚂蚁遇到蒲公英后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并引导幼儿观察,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感知、理解画面内容。
——图上(p1)有什么?小蚂蚁在干什么?你猜猜它在想什么?
教师启发幼儿通过描述小蚂蚁和小鸟的对话丰富情节。
——图中(p2)发生了什么特别愉快的'事?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小蚂蚁的表情,知道小蚂蚁很快乐。
——图中(p3)小蚂蚁飞呀飞,发现了谁?小蝴蝶为什么哭?小蚂蚁做了什么?
——图中(p4)小蚂蚁为什么要这么做?小蝴蝶心里有什么感受?小蝴蝶一边飞一边在想些什么?
(三)请幼儿看图自由讲述,教师帮助幼儿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并讲述。
1、引导幼儿明确看图的方法与要求:按顺序从第一幅图开始看。
——这几幅画面说了一个故事,我们应该怎么看?
2、请幼儿与旁边的同伴相互交流,看图讲述故事。
3、教师注意倾听幼儿讲述时是否能围绕画面内容展开,帮助幼儿想象小动物的对话,丰富情节。
(四)教师引导幼儿集体看图,较完整、连贯的讲述四幅图的内容。
——我们能不能将这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呢?
(五)引发讨论与想象,拓展幼儿的经验。
——你们喜欢小蚂蚁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蒲公英使小蚂蚁实现了会飞的梦想,但小蚂蚁为了帮助翅膀受伤的小蝴蝶,把蒲公英送给了小蝴蝶,小蝴蝶又重新飞上了蓝天,小蚂蚁是个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好孩子!鼓励幼儿学习小蚂蚁,做一个乐于关心、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六)续编故事《我们都来帮助他》
——小蚂蚁没有蒲公英不能飞上蓝天,你愿意帮助他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中班《蒲公英》教案模板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