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的科学教案最新8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实用的教案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其中,有了教案帮助教师在教学中保持专注,提高课堂教学的精准度,下面是好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线的科学教案最新8篇,感谢您的参阅。

线的科学教案最新8篇

线的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了解故事内容及情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乐器及节奏进行表现。

2、尝试运用叠加式的复合节奏进行演奏,并能较专注的合作演奏。

活动准备:

1、谱架、节奏卡、乐器(串铃、双响筒、蛙鸣筒、三角铁)

2、熟悉三拍子乐曲,能看着节奏谱和着音乐拍节奏。

活动过程:

一、感受故事的意境,了解故事具体情节及内容。

1、引入故事。

师:孩子们,你们见过月光长廊吗?

师:月光长廊会是一个怎么样的长廊?

师小结:原来月光长廊是条长长的走道,在月光下它会显得特别的漂亮。(出示图片、音乐响起)

2、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及情节(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师:一共出场几个动物,按什么顺序出场?

师:小青蛙在故事里做了什么事?

3、回忆感受音乐,带领幼儿走进故事的意境。

师:这段音乐是个几拍子的音乐,听了这段音乐你的感觉怎么样?”

师小结:“这是个非常动听的'友谊之声圆舞曲,想不想带着乐器朋友去参加这个美丽的舞会啊?

二、选择适合的乐器及节奏。

1、幼儿选择适合的乐器。

师:今天,老师要挑战你们了,我带来了一些乐器,请你们用乐器朋友来讲述这个故事,行不行。

师:看,我带来了什么乐器?

师:哪个乐器更像什么小动物出场?说说理由。

2、尝试选择合适的节奏

三、根据故事情节,讨论演奏形式。

师:还记得在今天的故事中四个小动物是一起出来的吗?

师:故事中动物朋友们越来越多,它们有没有停下过舞步?

师小结:所以,难就难在这里哦,每个人都要想好自己的节奏,一句一句的跟上去,而且还不能停下自己的节奏,有问题吗?

2、幼儿进行合作演奏

师小结:有了你们的伴奏,使我们的月光长廊变得更美了。回到班级里你们可以装扮一下,开一个月光舞会,好不好?

线的科学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过程与方法

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制作简易潜望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

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

2、照亮目标

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

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

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3、运用光的反射

1)汽车反光镜(凸镜)

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

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

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

5、做一个潜望镜

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

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

3)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

6、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

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

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

六、作业设计

万花筒的制作

七、板书设计

2.4光的反射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汽车反光镜:凸镜 医生带的额镜:凹镜

光的路线图 光的路线图

潜望镜的制作

八、教学后记

线的科学教案篇3

一、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动手操作,是幼儿最愿意干的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游戏、动手操作的恰当运用,将会收到异想不到的效果。雪花片是幼儿桌面游戏中百玩不厌的玩具,在拼摆活动中我看见有的孩子把雪花片放在一起按颜色进行分类、比较,并有规律的进行排列;有的孩子用雪花片进行加减运算,让我有所感悟!同时,新《纲要》提出: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方法探索事物;为幼儿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既体现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又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妥当性以及与小学的衔接。

为此我把活动设计定位于大班科学领域活动——花儿与花瓣。根据《纲要》中“学习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在整个活动中,主要采用了游戏、动手操作的方法,配上写有10以内加减算式花蕊图卡、生活中的夹子以及幼儿爱玩的雪花片,让幼儿在探索、操作、游戏中达到教学目标,使整个过程生动有趣、环环相扣。

二、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探索有规律的排序方法,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复习10以内的加减,能运用算式卡片迅速准确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尝试用算式结果进行排序。

3.通过“花儿与花瓣”游戏,激发幼儿对分类、排序和对应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椭圆形雪花片(替代“花瓣”)、自制有规律“花瓣”(雪花片)的花儿若干,展示在泡沫板上。

2.色彩各异的圆形花蕊卡(其中一半反面写有10以内的加减算式),数量分别与幼儿人数相等。

3.各种颜色夹子、10以内加减算式卡若干、彩色工字钉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给“花瓣”排队,探索有规律地排序。

1.出示自制有规律“花瓣”的花儿,引导幼儿观察花瓣排列的规律、特征

(1)教师:这些花瓣中藏着一个秘密,你们发现了吗?

(2)教师引导幼儿从花瓣的颜色排列顺序找规律,并说说每朵花儿上花瓣的'排列规律。 (红黄红黄……红蓝黄绿红蓝黄绿……红红绿绿红红绿绿……红蓝黄红蓝黄……红红红绿绿绿红红红绿绿绿……)

2.幼儿给“花瓣”排队,感受探索排序的乐趣。

(1)每组一桶雪花片(替代“花瓣”),幼儿给“花瓣”有规律地排队。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给“花瓣”排序的。

(3)教师展示幼儿多种排序方式,通过反馈—讨论—归纳,引导幼儿掌握排序的基本方法。

(二)“花瓣变变变”,复习10以内的加减,练习分类、按数排序。

1.游戏:花儿变变变。(看算式,算得数,摆花瓣。)

教师任意出示10以内加减的算式卡,幼儿按得数用相同数量的“花瓣”(雪花片)在桌上摆各种图形或图案,并用语言表达。(例:6+2=8. 我用8片“花瓣”摆了一个正方形……)

2.引导幼儿初步尝试用算式结果进行排序。

出示算式卡,引导幼儿迅速准确地算出结果,并用与结果相同数量的“花瓣(雪花片)进行排序。

(三)幼儿游戏“花儿与花瓣”,进一步尝试用算式结果进行排序。

1.游戏:花儿与花瓣。

(1)每人一张圆形花蕊卡、每组一盒夹子,教师出示算式卡幼儿计算,并用对应的方法把相同得数的夹子按排序规律夹在花蕊上。(视幼儿掌握情况,重复数次)

(2)幼儿每人一张写好算式题的花蕊卡,各自算手中花蕊上的题卡,把相应得数的夹子用排序的方法夹在花蕊上。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把与算式相应的夹子有规律地夹在花蕊上。

(四)验证并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1.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例:10-4=6.我用6个夹子按红黄蓝红黄蓝的规律夹在花蕊上。)

2.把幼儿夹好夹子的花蕊用彩色工字钉锭在泡沫板上,组成一幅美丽图画。

五、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利用幼儿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把单调、枯燥的加减算式题与色彩鲜艳的花儿与花瓣排序进行了整合,通过探索活动、操作游戏,让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有效地调动了幼儿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幼儿能够主动学习,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在教学方法上以“花儿与花瓣”为主线,利用游戏和动手操作,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寓教于乐。整节活动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通过探索与操作活动达到复习10以内的加减以及用算式结果进行排序的目标,从而激发幼儿对分类、排序和对应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在整节活动中,我能始终尊重、关注每一个孩子,在肯定幼儿有规律的排序方式的同时,还通过反馈—讨论—归纳,积极引导幼儿了解自己和同伴的不同的排序方式。

此活动孩子们既喜欢又感兴趣,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因此比较成功。然而活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本次活动中让幼儿用雪花片和夹子探索排序,只局限于从颜色特征方面探索。排序也可从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图形等特征进行。在下次活动中,我会不断改进,完善,扬长避短,借鉴本次活动的优势,开展一次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排序的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知道除了按颜色规律排序,还可按图形、大小、长短、高矮等规律进行排序,并尝试用三种不同种类的实物,按一定数量、摆放顺序等特征进行有规律排序。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线的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绿,感受色彩美。

2、能在活动中找到与之对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活动重点】

认识红黄绿,感受色彩美

?活动难点】

能找到对应颜色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

教师出示三张大圆,提问是什么颜色?重点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二、寻找相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的认识

1、游戏“小圆宝宝找妈妈”。

先请幼儿说说身上小圆的颜色,然后根据教师出示的大圆颜色按照教师口令如:“红颜色小圆宝宝学小兔跳到妈妈身边”,“蓝颜色宝宝学小鸟飞到妈妈身边”等,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2、游戏“大灰狼来了”

(1)(先在地上铺上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报纸,报纸上分别画有三种颜色的大圆圈),小圆宝宝听音乐在场地四周散步,音乐一停大灰狼就来了,小圆宝宝得马上找到一个家躲起来,否则就要被大灰狼捉住了。(幼儿游戏两边)

(2)提出新的'游戏要求,引导小圆宝宝找相应颜色的大圆妈妈。

小圆宝宝等音乐一停得找到和自己颜色一样的家躲起来,否则还是要被大灰狼捉住。(幼儿游戏两边)

三、大灰狼被赶走了,幼儿听音乐跳舞庆祝结束。

线的科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

● 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 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

教师自己准备:框架结构建筑的图片或影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现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可选视频材料)

二、 研究简单框架

1、 实践体会

利用筷子捆一 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

观察经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哪一个容易变形?

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

2、 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

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么作用?

并说说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点。

三、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 请同不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方体框架。

2、 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

3、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

4、 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5、 考验我们的正方体的承受能力。

在我们的正方体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书,它能承载多少本?

四、 小结

板书设计:

制作的原则 做成的形状

稳定

承压大

用料少

线的科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宝宝发现:颜料放水里,水变成颜料的颜色;蜡笔放水里,水没有变色。

2,体验玩水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红绿色颜料、2支排笔、蜡笔(若干)、水盆1个、水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材料导入

1, 小朋友,看一看今天李老师准备了什么好玩的东西,这是什么?

幼:颜料、蜡笔

2, 这是两瓶水,把颜料和蜡笔放水里,水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二、水的实验

师:现在我们试一试:

1, 颜料实验:颜料是什么颜色?

幼:红色

师:红色的颜料放水里,看水会不会变颜色?

幼:水变成红色了

总结:红色的颜料放水里,水也变成了红色了。

2, 蜡笔实验:这支蜡笔是什么颜色?

幼:红色

师:红色的蜡笔放水里,水会不会变成红色呢?我请一位小朋友来试试(幼操作)再把水摇一摇,水变色了吗?

幼:没有

总结:蜡笔放水里,水不会变色。

三、幼操作

师:是不是所有的蜡笔放水里,水都不会变色呢?现在老师请小朋友都试试

1, 蜡笔实验:每人一支蜡笔、一盆水,分组投放。

总结:所有的蜡笔放水里,水都不会变色。

2, 颜料实验:人手一个水瓶,师依次投放颜料。

总结:颜料放水里,水会变成颜料的颜色。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线的科学教案篇7

设计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鸡蛋和鸡是经常吃的。于是我们利用设疑“哪些小朋友喜欢吃鸡蛋?哪些喜欢吃鸡?都知道有哪些鸡?”引发小朋友回忆生活经验,以此来激发小朋友的兴趣,同时也将活动切入正题。这样,小朋友的兴趣也容易被吸引过来。

活动目标

1.通过为小朋友讲解和观察小鸡孵化从蛋到鸡的转变,从而知道鸡生蛋、蛋变鸡的由来以及生命起源和生命周期,从而帮助孩子培养和建立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从未能孵化出的鸡蛋中,让小朋友学习到生命的宝贵,学会照顾幼小生命,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爱心。

3.通过讲解过程中的互动,让小朋友知道每个人都有公平、平等的权利。

活动准备

数字孵化器、已孵化两周的鸡蛋、制作雏鸡盒的设备、相关的活动卡,电源插座、彩色记号笔、白板、温水、食物(如:蛋黄、用水泡过的米或饭、新鲜洗净的菜叶)

活动过程

1.通过设疑激发小朋友的兴趣

师:哪些小朋友喜欢吃鸡蛋?哪些小朋友喜欢吃鸡?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有哪些鸡?

师:鸡蛋和鸡小朋友们都见过,有谁知道鸡蛋是怎样变成鸡的?

评析:通过一些简单的.提问,以此来激发小朋友的情趣,是他们对课程产生兴趣。

2.了解鸡蛋的不同

通过图片的展示与讲解,让小朋友有感性的认识孵化小鸡的鸡蛋和日常吃的鸡蛋的不同之处。

评析:让小朋友们知道生命的起源。

3.介绍孵化过程中的主要孵化因素

小朋友用手触摸孵化器的观察窗,观察孵化器的构造。在通过讲解,让小朋友知道孵化的三个关键因素:即温度、湿度、翻蛋。并启发小朋友寻找生活中旋转加热的东西。

4.大家一起给三个将孵化出壳的小鸡起名字

将小朋友们说的喜欢的名字都写在白板上,然后通过举手评选,选出三个小朋友最喜欢的名字,作为三只小鸡的名字。

评析:通过为小鸡起名字,让小朋友们学会参与、公平评选、自己做决定。

5.制作雏鸡盒

教小朋友们如何制作雏鸡盒,同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小朋友们思考回答

师:为什么要在盒子上开几个洞?

师:为什么要放电灯?

师:为什么要在盒子底部铺上报纸?

6.小朋友们喂小鸡

小鸡出壳毛全部干后,将小鸡放入制作的雏鸡盒内,让小朋友们抚摸、观察。

破壳后1-2天后,准备一些与水混合的蛋黄、菜叶等,请一些小朋友来喂小鸡。

线的科学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兔子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及用途。

2、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丰富词语:毛茸茸、三瓣嘴、蹦蹦跳跳。

活动准备:

小兔一只、一个萝卜、一棵青菜、一把青草。

活动过程:

1、认识兔子的外形特征:

我们以前做过很多小兔子的游戏,今天老师把真的小兔子带来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大家高兴吗?

教师出示实物兔子,让幼儿观察。提问:

(1)小白兔的头上都有什么?

(2)它的嘴是怎样的?嘴边还长着什么?(丰富词语:三瓣嘴)

(3)小白兔的身上有什么?毛是什么颜色的'?谁来摸一摸小白兔的毛是怎样的?(丰富词语:毛茸茸)

(4)小白兔的身体后面有什么?小白兔的身体下面有什么?

(5)小白兔四条腿一样长吗?

(6)小白兔走起路来是什么样子的?(丰富词语;蹦蹦跳跳)。

教师小结;兔子的头上有两只长长的耳朵、白兔还有红红的眼睛、上嘴唇中央有条裂缝、所以我们叫它三瓣嘴,嘴边还有胡须。兔子身上有毛,毛是白色的,也有黑色的和灰色的,身体后面有条短尾巴,下面有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

2、让幼儿知道兔子的生活习性及用途。

(1)谁知道小白兔爱吃什么?谁来喂喂小白兔?请几位幼儿给小白兔喂青菜、青草、萝卜。

(2)兔子长大了有什么用呢?——让幼儿知道兔子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小动物,从而幼儿要爱护小兔子。

3、学儿歌,巩固幼儿对小兔的认。(小白兔,真可爱,两只耳朵竖起来。红眼睛,毛儿白,爱吃萝卜和青菜。后腿长,前腿短,蹦蹦跳跳跑得快)。

4、今天我们和小白兔在一起真高兴。下边我们学小白兔跳好不好?幼儿随教师学小白兔跳出教室,去外面草地上吃青草,结束活动。

评析:这一活动属于观察认识活动。利用感官,如看、摸等,使幼儿充分认识了兔子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及用途。

线的科学教案最新8篇相关文章:

沉和浮中班科学教案最新7篇

小班科学沉与浮教案最新5篇

科学认识树的教案最新5篇

科学沙和土教案最新7篇

科学宽与窄教案反思最新5篇

科学沙与土教案反思最新7篇

小班沉与浮科学教案最新6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冰教案最新7篇

幼儿园小科学教案最新7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类教案最新7篇

线的科学教案最新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8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