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设计使教师能够系统化地组织教学内容,确保知识的连贯性,通过教案,教师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好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夕阳画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夕阳画教案篇1
教师的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生的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慢、沉、涨、灿”。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任务:
任务一:学习1---2自然段,感受夕阳西下时的壮丽。
任务二:学习3---5自然段,感受太阳的变化,霞光的灿烂。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小朋友,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夕阳真美》(齐读课题),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我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生词宝宝你还记得吗?
出示:傍晚 光芒 深蓝 起伏 余晖
壮丽 慢慢 下沉 涨红 灿烂
指名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2、明确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请一位同学读。
3、预期效果。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很容易完成,赶紧走进课文,去感受日落的美丽景色。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学习1---2自然段,感受夕阳西下时的壮丽。
1、任务呈现。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想一想你欣赏到了哪些美景。并用“——”勾画出来。
2、自主学习。
学生自由读,勾画,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指2名同学读课文,思考:你欣赏到了哪些美景?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自己刺眼的光芒。”理解“刺眼的光芒”:什么时候太阳的光芒给你的感觉是刺眼的呢?学生回答。而夕阳西斜时已经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太阳光就不刺眼了,变得怎么样了?(柔和)板画:太阳。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吗?
你还欣赏到了什么?
b、“天空一片深蓝。”
深蓝的天空什么样子?像什么?你喜欢这样的天空吗?指导朗读,体现天空之美。
是什么样的西山呢?(连绵起伏)
c、“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简笔画理解:瞧,一座连着一座,层层叠叠,他们有的高,有的低,这就是——连绵起伏。
读词“连绵起伏”,这一座座连绵起伏的群山在深蓝天空的映衬下,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显得多么雄伟、多么壮观、多么美丽啊!这就叫做“壮丽”。(壮丽)板书。小朋友,你能用赞叹的语气读一读这一句话吗?指名读,齐读。
是啊!西斜的太阳收起了刺眼的光芒,给西山披上了一层美丽的余晖,让人忍不住想说——(指题齐读)夕阳真美!
小朋友你们把这美丽的景色记在心中了吗?出示填空,哪位小朋友来填一填。
太阳已经( ),收起了()的光芒。天空一片( )。( )的西山,披着( )的余晖,显得十分( )。
齐读。
任务二:学习3---5自然段,感受太阳的变化,霞光的灿烂。[
1、任务呈现。
刚才啊,我们用读课文,看图想象,再读课文的方法,学习了课文第二自然段。现在请小朋友们用这种方法同桌合作学习第3—4自然段,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太阳有哪些变化?用横线将表示夕阳美的句子或词语画出来。
2、自主学习。
小组交流学习,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太阳有什么变化?“慢慢地往下沉”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吗?学习生字“慢、沉”。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哪些笔画或笔顺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师板书,学生书空。“慢”的反义词是?“沉”字找朋友。
此时的太阳又是怎么样的呢?“圆圆的脸涨红了”。小朋友们,你们的脸什么时候会涨红呢?(开心、激动、生气、害羞、运动完……)看来这夕阳呀,也跟人一样,这时的它也涨红着脸呢!就连旁边的云朵也发生了变化。此时的云变成了什么颜色?(红色、黄色、紫色……)就仅仅只有这几种颜色吗?还能有什么颜色呢?其他颜色都藏到哪里去了呢?
省略号的作用可真大呀。那你能读出颜色之多吗?指导读好句子。这么多颜色铺满天空,你能用一两个成语来概括吗?
出示成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色彩斑斓。
小朋友们可以用词儿来概括颜色多而美,本领不小,要能读出来就更了不起了,谁愿意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学习生字“涨”,分析结构,观察占位,描红练习。
当太阳慢慢下沉时,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就像是一个可爱的娃娃。它让周围的云朵变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绿色、蓝色、金色……颜色多得数也数不清,让人忍不住想说:夕阳——(读题)。
当我们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的时候,太阳又发生了变化。这回它又有了什么变化?
(2)指名读第4自然段。
小朋友,夕阳已经到了山背后,还不忘将美丽留给大家,你们舍得他离去吗?小朋友,你能读出舍不得的感情吗?
夕阳也舍不得离开我们呢,你看他走得那么轻轻地,你能用比刚才更轻缓,更深情的语气来读一读吗?学习“灿”。对比观察,描红“灿、慢、沉”(左窄右宽)
小结:是啊!虽然夕阳落到了西山的背后,但是它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把美丽的景色留在了我们心中,看着这美丽的霞光,让我们忍不住想说:夕阳——(读题)
(3)指名读第5自然段。
不光我们在赞美它,爷爷看着这么美的夕阳,满面红光,也这样说——(夕阳真美啊!)
师提问:为什么爷爷会满面红光呢?(指名)
是啊!美丽的夕阳不仅染红了天边的云朵,也映红了爷爷的脸,更象征了爷爷奶奶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小朋友,到这儿,就将日落的过程欣赏过了,让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来欣赏一下日落的全过程。边读边想象。(配乐读全文)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检测一:听写生词。
傍晚 光芒 壮丽 灿烂 连绵起伏
深蓝 余晖 慢慢 下沉 涨红了脸
检测二:填空。
( )的天空 ( )的西山 ( )的夕阳 ( )的光芒
( )的天边 ( )的云朵 ( )的爷爷 ( )的霞光
2、结果反馈。
同桌检查,集体订正。
3、反思总结。
同学们,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大自然和生活的美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去体会。
四、作业。
请回家和爷爷奶奶一起欣赏一次落日,将看到的景色画下来、拍下来或者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夕阳画教案篇2
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的最后一篇课文《夕阳真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诗画合一,身临其境”的美感。其中第二、三、四自然段重点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幅变化多样而又令人神往的夕阳美景图,因此,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便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1.观察实践:组织学生在傍晚到柳堤观察夕阳。
2.教学用具:cai课件
三、教学设计
(一)导人新课。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2.一曲动听的音乐,将我们带人了美丽的傍晚。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柳堤欣赏了夕阳,谁能给我们说说你印象最深、觉得最美的一刻的夕阳是什么样的?
3.学生谈见闻和感受。
4.进入新课,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实践观察时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以学定教,自然导入课题,不仅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还把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
入了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检查复习。
1.游戏:摘云朵
2.合作复习
3.开火车读生字
4.看录像,听范读
5.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
[设计意图:把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准,这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游戏中进行复习巩固,孩子们学得开心,调动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范读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学生通过细看录像中的景象,静听课文的范读,能清晰地掌握每个自然段所描绘的情景,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拐杖”。]
(三)有感情地朗读,激活画面。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老师也非常喜欢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注意听老师读,待会儿请同学们给我评评?
2.师生评价。
3.轻声读读这段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声音轻些,速度慢一些,看看你还能想像到些什么?
4.指导朗读。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师:读这句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这时太阳的样子像什么?squo;
师:这时的光已经不再刺眼,我们能很清楚地看着太阳,你看到的和课文里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一样的呢!真会想象。
师:全班同学一齐读读这句话。
b: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1)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小手比画比画。。
(2)大伙评评,到底谁比画的是连绵起伏的山?为什么?[
(3)(手势表示)对,一个接着一个,一起一落,这就是“连绵起伏”。
师:我们广西也是山水之乡,你在哪儿也见过“连绵起伏”的山呢?(放课件:广西连绵起伏的山)
师:一齐读读这句话1
5.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读。
?设计意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1.引读: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2.那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课文,你还有别的方法把课文读得更生动,学得更有趣吗?
3.学生反馈。
4.创造方法,合作学习。
5.展示成果。
句式联系: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
火红的天空十分壮美。被染成五颜六色的云朵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6.有感情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发现,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
品味第五自然段。
1.(放课件:老年人晚年幸福的生活)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不仅夕阳红了,爷爷奶奶的脸也红了,他们的心更红了呢!(板书:更红)我们祝愿他们的生活也像夕阳一样美好、幸福1
2.如果你就是课文里的这个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回归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题:《夕阳真美》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地表白,摒弃了以往归纳、升华中心的生硬,不失时机地把握住学生情感升华的一瞬间,无形之间渗透德育,教学效果很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夕阳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夕阳更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赞美夕阳,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1
2.自读全文。
?设计意图:这么美的课文,只有多读,才能真正领悟到文中之意,体会到文中之情,学生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回归板书,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回归板书,总结全文)日落任从容,余晖照晓丛。山河多壮丽,人老心更红。
2.美丽的夕阳,曾令无数人陶醉,进而为它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让我们走近夕阳,更多地了解它吧!同学们上上网,网上的资料可多了,有你喜欢的资料,可以动手抄写下来。
3.若有时间,课堂交流展示,若无时间,课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新课标中,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这是一个新兴的技能。把收集、处理信息的指导不失时机地放进课堂,避免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尴尬。】
夕阳画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指导背诵、写字
教学过程:
一、检查练习朗读情况
指名三人感情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二、指导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
2、听录音
3、教师指着板书内容,逐段引背,学生分段试背
4、学生看板书内容,练习全文背诵
5、指名全文试背
6、同桌二人交替互背
7、全班齐背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壮、蓝、芒、伏、更、余、沉、涨、傍、慢
2、指名认读
3、对照田字格,自己看看,想想,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范写并指出注意点
四、作业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成词语
皮( ) 夕 ( ) 运 ( ) 摇( )
披( ) 多 ( ) 远 ( ) 遥( )
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 )的天空 ( )的太阳 ( )的云朵
板书设计:
夕阳真美
西斜 收起光芒 山坡 余挥 壮丽
往下沉 脸涨红 染云 黄 红 紫
西山背后 脸更红 天边 留 霞 光
夕阳画教案篇4
一、导入、铺垫
1、师:(出示朝阳、夕阳美景)小朋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景色美吗?
2、师:老师要考考聪明的小朋友,你们发现图片有区别吗?
生:有的是太阳刚升起来的景色,有的是太阳快落山时的景色。
3、师:对呀,小朋友们很聪明的,一下子就看出来了。早晨刚升起来的太阳叫做“朝阳”。(出示词卡:朝阳,正音,贴黑板)傍晚快要落山回家的太阳就叫“夕阳”。( 出示词卡:夕阳,正音,贴黑板)今天我们就跟着文中的“我”一起去欣赏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
二、学习第一小节
1、谁来读读第一小节?这段文字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人物、事情)
2、“带着”能换成“跟着”吗?
三、学习第二三四小节
1、夕阳西下的景色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样,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他特地画了三幅图,寄给我们欣赏呢!大家看!(出示三幅图)。
2、作者分别用了三个自然段写这三幅图的内容,你能找出对应的是哪三个自然段吗?打开书,读一读第2、3、4自然段,找一找。
3、交流:哪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内容?你能读一读吗?
4、唉呀,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好像把这三幅图的顺序排错了,是不是?那应该怎么排列?谁来帮帮我?
有道理,夕阳先是西斜,再慢慢地往下沉,最后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夕阳西下时的景色多美啊!如果能再加上优美的朗读,那就是锦上添花了。你愿意给这三幅图配音吗?要读出夕阳的美。先自己读一读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多读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了为止。
5、你最想给哪幅图配音?再读一读这一段吧!
6、下面我们按照夕阳下落的'顺序来给这三幅配音。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我们先给第一幅图配音。
谁来试试?指名读。
在这段文字里,你觉得哪里美?相机指导朗读:
(1)太阳
现在的太阳有什么变化吗?
“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中午时你看着太阳有什么感觉?(眼睛都睁不开了)对,那就叫(出示词卡:刺眼的光芒,就像有把刀要刺进眼睛一样,觉得很不舒服,读词)。现在光芒没有了,像个光焰柔和的灯笼。(出示图,对比)
你能把这种柔和的感觉读出来吗?个别读,(评价:你能把太阳的光芒再收点起来吗?)
女生齐读
(2)天空
天空是什么样的了?
“天空一片深蓝。”展开想象,天空一片深蓝,像什么?是啊,像大海那般广阔无垠,像大海那般碧蓝深邃。你能读出来吗?(评价:我好像看到了巨大的蓝宝石,真美呀!)
(3)西山
什么样的西山呢?(出示词卡:连绵起伏,读词)拿出你的手,跟着老师画一画,它们有的高,有的低,一座连着一座,绵延几十里,一眼望不到边,这就是——连绵起伏。读词,读得慢一些。
夕阳画教案篇5
教学内容:
精读2—5自然段,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卡片
二、继续精读训练
1、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太阳已经西斜”的“西斜”是什么意思?“收起了刺眼的光芒”的“刺眼”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3)第二句说了什么?
(4)第三句说了什么?“连绵起伏”是写西山的什么样子?
“披着夕阳的余辉照着连绵起伏的西山”而说“连绵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
(5)小结
师:这一自然段说的是太阳西斜的景象。
(6)齐读第二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
出示: 太阳往下沉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师:这句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加上“满慢地”?
为什么这一自然段开头要说这一句话?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这个句子结尾用了一个新的符号?
板书……(省略号)(领读)
“它圆圆的脸涨红了”跟“它圆圆的、红红的”来比,你比较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身边的云”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景色美不美?这样的美景是谁造的?这句当中哪一句表示“造成”的意思?
(4)小结:这一自然段说的是太阳慢慢往下沉时的景象。
(5)齐读第三自然段
3、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说明了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这时太阳已经看不到了,只看到什么?
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出示:
遥远的天边有一片灿烂的霞光。
齐读。比较:这两种说法哪一句好?为什么?
师:这句话把太阳说得多么可爱,谁能有感情的把它读一读?
(4)小结;这一自然段说的是太阳落山后的景象。
(5)齐读第四自然段
4、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头说“爷爷满面红光”这红光是从哪里来的?爷爷说“夕阳真美呀”,表示爷爷什么样的心情?
(3)有感情地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
这篇课文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象。你们读了有什么感受。
夕阳画教案篇6
1.原文
傍晚,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
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天空一片深蓝。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
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
2.教案
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1.观察实践:
组织学生在傍晚到柳堤观察夕阳。
2.教学用具:cai课件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2.一曲动听的音乐,将我们带入了美丽的傍晚。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柳堤欣赏了夕阳,谁能给我们说说你印象最深,觉得最美的一刻的夕阳是什么样的?
3.学生谈见闻和感受。
4.进入新课,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实践观察时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以学定教,自然导入课题,不仅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还把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检查复习
游戏:摘云朵
合作复习
开火车读生字
4.看录像,听范读
5.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
[设计意图:把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准,这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游戏中进行复习巩固,孩子们学得开心,调动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范读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学生通过细看录像中的景象,静听课文的范读,能清晰的掌握每个自然段所描绘的情景,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拐杖”。]
(三)有感情地朗读,激活画面。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1.老师也非常喜欢课文的第2自然段,注意听老师读,待会儿请同学们给我评评?
2.师生评价。
3.轻声读读这段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声音轻些,速度慢一些,看看你还能想像到些什么?
4.指导朗读。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师:读这句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这时太阳的样子像什么?
师:这时的光已经不再刺眼,我们能很清楚地看着太阳,你看到的和课文里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一样的呢!真会想象。
师:全班同学一起读读这句话。
b: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
(1)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小手比画比画?
(2)大伙评评,到底谁比画的是连绵起伏的山?为什么?
(3)(手势表示)对,一个接着一个,一起一落,这就是“连绵起伏”。
师:我们广西也是山水之乡,你在哪儿也见过“连绵起伏”的山呢?(放课件:广西连绵起伏的山)
师:一起读读这句话1
5.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读。
[设计意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创造方法自学第3、4自然段。
1.引读: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2.那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课文,你还有别的方法把课文读得更生动,学得更有趣吗?
3.学生反馈。
4.创造方法,合作学习。
5.展示成果。
句式联系: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
火红的天空十分壮美。被染成五颜六色的云朵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6.有感情朗读第3、4自然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发现,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
品味第5自然段。
1.(放课件:老年人晚年幸福的生活)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不仅夕阳红了,爷爷奶奶的脸也红了,他们的心更红了呢!{板书:更红)我们祝愿他们的生活也像夕阳一样地美好、幸福1
2.如果你就是课文里的这个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回归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题:《夕阳真美》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地表白,摒弃了以往归纳、升华中心的生硬,不失时机地把握住学生情感升华的一瞬间,无形之间渗透德育,教学效果很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夕阳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夕阳更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赞美夕阳,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2.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这么荚的课文,只有多读,才能真正领悟到文中之意,体会到文中之情,学生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回归板书,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回归板书,总结全文)日落任从容,余辉照晓丛。山河多壮丽,人老心更红。
2.美丽的夕阳,曾令无数人陶醉,进而为它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让我们走近夕阳,更多地了解它吧!同学们上上网,网上的资料可多了,有你喜欢的资料,可以动手抄写下来。
3.若有时间,课堂交流展示,若无时间,课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新课标中,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这是一个新兴的技能。把收集、处理信息的指导不失时机的放进课堂,避免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尴尬。]
3.教学反思
?夕阳真美》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让心灵穿梭于在美丽的画面和优美的语言文字之间,孩子们用眼睛去观察夕阳,用大脑去想象夕阳西下的美景,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夕阳,感受夕阳的神奇魅力,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用朗读来释放内心的情感。学生想象丰富,课堂上兴趣盎然。
针对二年级的学生特点: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持久性差。教学时注意动静搭配,有张有弛,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他们投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中。现在的教材,识字量大,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解决读书、识字这个难点,我把生字教学贯穿整个读的过程,把“读”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通过把识字教学与理解文本、领会感情三者融为一体。读书的过程就是识字的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维,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第一步,读准字音与读通课文相结合。第二步,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语言环境进行生字字音、字义教学。第三步是在通文入境以后,设立一个突破字音、字行的环节,以强化对字音、字形的记忆。扎扎实实抓好识字、写字、读书的教学。切实做到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抓住关键词“十分壮丽”、“灿烂的霞光”等词,让学生反复读,反复体味;抓住第三段中的一个省略号让学生自己说还有些什么颜色,在说中展开想象,这五彩缤纷的天空是多么美丽,这都是在夕阳的余晖照耀下形成的。从学生一个个深情并茂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他们被这么美的夕阳所吸引了。
夕阳画教案6篇相关文章:
★ 画海豚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