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爬的教案7篇

时间:
Surplus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设计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提供适合每位学生的学习资源,只有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所写的教案才是有实际意义的,以下是好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虫虫爬的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虫虫爬的教案7篇

虫虫爬的教案篇1

动作建议:

第1-2小节:前奏,做睡觉的动作。

第3-10小节:做伸懒腰、揉眼睛、洗脸、两手食指相对准备动作。

第11-12小节:两手在胸前,两食指随节奏做对对碰动作(虫虫飞手指游戏)。

第13-14小节:两手食指伸出,随乐做小虫虫拍动翅膀的动作,在最后一拍藏于背后。

第15-16小节同第11-12小节;第17-18小节同第13-14小节

第19-20小节:两手在身体两边做翅膀飞动的动作。

第21-22小节:做两手环抱拍拍自己的动作。

第23-24小节同第19-20小节;第25-26小节同第21-22小节最后,打雷下雨音效:做静止做躲雨动作。

游戏玩法建议:

此活动建议在单圈中进行,幼儿坐在面向圆心的椅子上。鉴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已有经验少。a段在故事情境小虫虫们起床,做伸懒腰、揉眼睛、洗洗脸的准备动作后,与教师一起随音乐节奏边轻轻念“虫虫飞、虫虫飞,喝完露水往回飞”,边玩“虫虫飞”的手指游戏(两手食指对对碰,说到“喝完露水往回飞”时,幼儿将手藏起来,老师象征性的去抓)。b段幼儿两手在身体两边做小虫虫翅膀随乐节奏飞一飞,再自己开心的抱抱自己。c段打雷下雨幼儿静止做躲雨动作。(a:从坐侄一b:散点斗c:原地蹲下)。此活动设计在动作和位移方面,都以“动静交替”为原则。

环节上,幼儿从“坐”着随乐做上肢动作,到“站”在位前做动作,到自由空间状态下“散点”做动作。通过不断丰富幼儿动作经验和游戏经验,层层递进,让幼儿在一定故事情境中,学习律动,感受音乐的节拍,并在学习律动的过程中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abc结构,在三段音乐中做出不同的动作和反应。

2、通过教师的语言提示和互动,在音乐中感受从坐位一散点_原地蹲下的空间变换。

3、锻炼克制能力一一知道在c段音乐中要保掎“躲雨”的造型不动。

?活动准备】

剪辑过的《虫虫飞》音乐

虫虫爬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尝试有节奏地飞舞,在游戏中根据音乐情境作出变化。

●主动邀请同伴一起体验结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体验结伴飞舞的快乐。

●难点:愿意尝试主动邀请同伴和自己一起飞舞。

活动准备

●蝴蝶、萤火虫、小蜜蜂贴纸,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二分之一左右。

●教师自备音乐《花仙子》。

●幼儿用书第5册第14-15页。

●音乐cd(《萤火虫》《蜜蜂做工》)。

活动过程

●我和蝴蝶一起飞。

·倾听《花仙子》音乐,随教师学蜻蜓飞。

——有一段好听的音乐,我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学小蜻

蜓飞一飞。当我“飞”到你面前,用我的翅膀和你的翅膀碰一碰,你就可以和我一起飞了。

——倾听《花仙子》音乐,随教师学蝴蝶飞。

——刚才我请的都是谁?这次请女孩子和我一起学小蝴蝶飞一飞。当我飞到你面前,我们相互用什么碰一碰就可以和我一起飞了?

——倾听《花仙子》音乐,提醒当音乐变化,出现“嗡嗡嗡”音效,邀请朋友。部分幼儿随教师邀请同伴飞。

——谁愿意和我一起去请小蝴蝶飞?

●我和萤火虫一起飞。

——观察幼儿用书第14~15页,发现虫虫和同伴一起飞。

——强化音乐变化时,邀请同伴一起飞。

——谁飞来了?(教师出示萤火虫贴纸)萤火虫想请

你带着它找个朋友一起飞。

——你觉得萤火虫会怎么邀请朋友和它一起飞?谁愿意用你的小翅膀来试试?,我把萤火虫贴纸送给你。(播放歌曲《萤火虫》。)

●我和蜜蜂一起飞。

——你觉得小蜜蜂会怎么邀请朋友和它一起去劳动?

谁愿意来试试?我把小蜜蜂贴纸送给你。(播放歌曲《蜜蜂做工》,请幼儿邀请朋友。)

●我和朋友一起飞。

——自主选择并主动邀请同伴一起飞。

——虫虫和自己的朋友一起飞,它们飞得特别开心,我们给虫虫拍拍手。虫虫是用自己的什么来邀请朋友的?(翅膀。)哪一段音乐是邀请好朋友的?

——我们也请自己的.好朋友来飞一飞,好吗?你想请谁飞一飞?你想请好朋友学什么虫虫飞?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什么邀请好朋友?你觉得可以用小手怎么邀请?哪些小朋友愿意先来试试。(播放歌曲《花仙子》。)

——刚才谁邀请你了?这次你想邀请谁?(播放歌曲《花仙子》。)

活动延伸

●将音乐cd和贴纸投放至表演区,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贴纸、自主结伴飞舞的空间,鼓励幼儿不断邀请新的同伴参与活动,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将音乐cd传至家长,告知家长活动内容,请家长在家尝试和幼儿相互邀请、共同飞舞,体验亲子互动的乐趣。

虫虫爬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理解儿歌,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2、注意倾听、胆表现,体验游哮来的快乐。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鼓励幼儿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背景图,指偶。

2、幼儿用书第22页。

活动过程

1、完整地欣赏儿歌,引发学习兴趣。

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儿歌,儿歌的名字叫《虫虫飞》。

出示背景图,教师操作指偶边朗读边指图,完整地朗读儿歌。

提问:小虫飞到了那些地方?

教师小结:虫虫飞呀飞,飞到草地上,飞到花园里,飞到天空中,飞到树杈上,真是开心呀。

2、 感知理解儿歌内容。

教师边朗读边做动作,助幼儿逐句理解儿歌内容。

提问:小虫飞到草地做什么呢?(喝露水)

提问:小虫飞到花园做什么呢?(踢踢腿)

提问:小虫飞到天空做什么呢?(排成队)

提问:小虫飞到树杈做什么呢?(睡一睡) 幼儿回答时可以结合动作体验。

教师小结:虫虫飞呀飞,飞到草地喝露水,飞到花园踢踢腿,飞到天空排成队,飞到树杈睡一睡,它们是多么快乐呀。

3、学念儿歌。

(1)教师示肥读儿歌。

(2)幼儿跟读练习。

(3)教师再次朗读儿歌,边朗读边做动作。

4、对答游戏,助幼儿理解和掌握词语。

运用对答的形式朗读儿歌,教师朗读儿歌的前半段,幼儿接着朗读后面表示动作的词语。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部分幼儿都能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并能理解儿歌内容。活动的整体效果来说,这个内容比较适合该年龄班。在第一遍完整地欣赏儿歌时,通过教师边操作指偶边朗读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助幼儿初步感知儿歌。最后以对答的形式朗读儿歌让幼儿对刚学的儿歌进行巩固。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很兴奋,不但能按诗歌的节奏朗读儿歌,而且加上动作进行表演。但是由于一些孩子的年龄太小,在朗读儿歌时出现咬字不清,无法读准字音的现象。需要努力加强幼儿的语言能力。

虫虫爬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数字匹配相应数量食物的图片。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欢快的音乐伴奏带、故事课件、数字分类卡片、食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毛毛虫们快到草地上来玩吧!

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模仿毛毛虫快乐地在草地上玩耍、嬉戏,教师不时地用头轻轻触碰幼儿的头或用脸轻轻地贴近幼儿的脸,并大声地招呼:“你好!”“你真可爱!”……营造轻松、快乐而友好的活动氛围。

二、寻找食物——感知5以内的数量

1、师:宝宝们肚子有点饿了吧?我们去找些东西吃。

教师适时的撒卡片,幼儿捡卡片,提醒幼儿每人只捡一张。

2、提问:你找到了什么?数数有几个?

教师通过集体、个别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并手口一致地点数图片中的食物数量,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3、师:赶快把这些好吃的食物吃掉吧。——幼儿“啊呜啊呜”,将图片放进口袋中。

三、欣赏故事——拓展对数量的认知

1、师:宝宝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有一只有趣的毛毛虫,它也出来找东西吃,它找到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看课件,讲故事。

教师适时的提问——“毛毛虫找到了什么”“有几个”“一起来数一数”,不断引导着幼儿去观察和思考,让幼儿的注意力始终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匹配相应数量的食物

1、示范粘贴相应数量的卡片。

师:宝宝们,妈妈这儿也有毛毛虫找到的其他食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

提问:“这是什么?有几个?想想这是毛毛虫第几天吃到的东西?”

示范贴在相应数字的下面,讲解撕下双面胶的方法,并提醒幼儿将撕下的白纸装进口袋里。

2、操作活动。

师:请宝宝们拿出口袋中的刚才找到的食物,看一看是什么?有几个?应该贴在第几天的下面?

组织幼儿有秩序的进行操作活动,适时指导幼儿。

3、活动评价。

师生共同检查数字分类卡片上幼儿操作的情况,表扬、鼓励幼儿。

五、毛毛虫变蝴蝶——感受快乐

1、继续看课件,师:毛毛虫吃饱了,它找到了一片树叶,趴在上面睡着了。醒来的时候,毛毛虫的脚不见了,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毛毛虫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2、师:“你们想变蝴蝶吗?让我们也睡一觉吧。——宝宝们,醒来吧!我们也变成了蝴蝶了,我们一起飞到外面去玩吧。”

附故事:

点点虫虫飞

一条绿色的毛毛虫,爬呀爬呀,它的肚子饿了,想找一些东西吃。

第一天,它看见一个红苹果,“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二天,它看见两只黄鸭梨,“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三天,它看见三个红草莓,“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四天,它看见四片绿树叶,“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五天,它看见五个胡萝卜,“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毛毛虫吃饱了,它找到了一片树叶,趴在上面睡着了。醒来的时候,毛毛虫的脚不见了,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毛毛虫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虫虫爬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旋律,在两段音乐中做出不同的动作和反应。

2.能积极的参与创编躲藏、躲雨的动作,有初步的创新和与众不同的意识。

3.通过语言提示和师幼互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虫虫头饰若干、剪辑过的《虫虫飞》音乐、打雷、下雨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初步欣赏,感知旋律,激发兴趣。

师:虫宝宝们,今天妈妈要带你们到森林里去做游戏呢?想不想去?我们出发吧。

2.设疑悬念,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故事中的游戏情节。

在一个静悄悄的夜晚,小虫虫们从梦中醒来了,他们揉揉眼睛,洗洗脸,拍拍翅膀,准备飞到山上和虫妈妈玩虫虫飞的游戏呢,他们飞来飞去,好开心呀。

虫宝宝们,你们来猜猜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二、感知体验,探索虫虫飞的游戏情节和规则。

1.整体感知第一段音乐,自主创编与虫妈妈玩时的躲藏动作。

探索虫妈妈抓虫宝宝的游戏情节,提醒幼儿利用自己创编的躲藏动作,把虫宝宝藏藏好,不能被虫妈妈发现。

2.感知第二段音乐,“下雨,打雷”声,自主创编躲雨动作并保持不动。

师:虫宝宝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呀?那我们该怎么躲雨呢?用什么动作呢?

(1).请幼儿自主创编躲雨动作。

(2).提醒幼儿躲雨时应该禁止不动,保持静止的躲雨动作。

三、音乐表现,整体感知音乐,完整游戏。

1.站在位子前面,随音乐做动作游戏。

2.增加空间变化,幼儿尝试自主选择空位,体验动静交替,空间变换的游戏。

3.角色变换游戏,请个别幼儿上来做成妈妈,带领虫宝宝一起玩虫虫飞的游戏。

四、随音乐结束活动。

师:虫宝宝们,我们一起到外面的操场上玩一玩虫虫飞的游戏吧。

虫虫爬的教案篇6

一、选材:

?新纲要》指出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草地、花园、天空、大树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而“踢踢腿”、“闻花香”、“排排队”、“睡一睡”更是来自幼儿自身的生活。我通过改编儿歌的形式将这些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串连,组成了新的内容。既符合了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二、目标定位:

活动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依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材本身的特点,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既体现了对小班幼儿语言的需要,又以情感上让幼儿获得愉悦。具体目标为:

1、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儿歌,掌握词汇“踢踢腿”、“闻花香”、“排排队”、“睡一睡”。

2、运用游戏的方式感知、理解儿歌内容,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指偶小虫虫:导入时用到了指偶,以幼儿喜欢的小动物的形象引题,易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热情,也为幼儿进入后面的活动做了铺垫。

2、flash课件:通过欣赏flash,把儿歌内容更直观的摆在孩子面前,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理解画面内容,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方式”。因此在本次活动中体现了教师与孩子的交互主体性,采取相互尊重、协商、交流、共同建构的方式,共同成长。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

1、情境创设法:利用可爱的小虫虫这个动物形象,将幼儿引入到活动中,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极大地调动起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2、观察法和启发引导法相结合: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以flash的动画形象,让幼儿通过五官的感受来发现、探索画面内容,获得具体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幼儿在观察画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运用适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画面的内容。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性、娱乐性、性。运用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游戏的方式感知、理解儿歌内容,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期间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五、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活动,认识小虫虫。教师运用指偶,与幼儿近距离的互动,调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环节,通过动画,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通过观察、表述、模仿、表演来学习儿歌。其中,先分段后完整的教学使幼儿能够较好的掌握儿歌。

第三环节,教师指导幼儿用手指扮演小虫,边玩游戏边朗诵儿歌。运用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游戏的方式感知、理解儿歌内容,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也在有趣的游戏中,幼儿达到了复习儿歌的效果。

六、教学体会:

1、儿歌讲究韵律美,在教学中我注意了儿歌节奏与动作节奏的相协调。

2、良好的师幼互动,不仅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还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也比较注意与幼儿的互动,使他们乐于跟着老师学,主动地参与创编,也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

虫虫爬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主动发现常见昆虫的外形特征。

2、通过观察,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昆虫模型

2、ppt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哭泣的虫虫(ppt)

师:小朋友们,今天虫虫王国发生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们赶快听一听……(我一觉醒来,发现身上什么也没有了,我回不了家了。你们愿意帮助我吗?)

师:发生什么事啦?那你们知道虫虫身上什么东西没有了呢?(引导幼儿大胆猜测)

二、观察昆虫,发现外形特征

第一次观察,了解简单的形态

师:我们一起到虫虫王国里去看一看,看看虫虫身上到底有什么,虫虫都在睡觉哦,我们要轻轻的拿起来看,好吗?

――幼儿观察,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观察“你看的是什么虫虫呀?它身上有什么?”

师:小朋友,你在虫虫王国看到了什么虫虫呀?它身上有什么呀?(引导幼儿回答,ppt出示蜜蜂、蜻蜓、蝴蝶图片)

师小结:我们看到的虫虫都是昆虫,它们都有一对触角、一对翅膀,还有脚。

第二次观察,数数昆虫的脚

师:那你们知道它们有几只脚吗?我们再去虫虫王国数一数,要轻轻摸着虫虫的脚,一只一只的数哦?

――幼儿观察,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正确点数昆虫脚的方法。

师:虫虫有几只脚?(ppt出示大虫虫)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56,6只脚,也可以说是3对脚。

三、虫虫的聚会

师总结:在大家的帮助下,虫虫找回了自己的一对触角,一对翅膀,三对脚,它回到了王国,和朋友们一起唱起了歌、跳起了舞。小朋友,我们也在虫虫王国找一个你喜欢的朋友跳舞吧。(播放音乐)

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兴趣点。以情境导入为主线,贯穿始末,富有童趣,始终吸引着幼儿,激发着他们探索的兴趣。活动中两次观察环节的设计,都遵循了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鼓励幼儿自主观察、大胆交流。幼儿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提升了自己的观察力,同时感受到了观察活动的乐趣。

另外,活动提问的设计环环相扣,重点在于引导和鼓励幼儿大胆说、反复说,以此来引导幼儿观察后及时对科学概念进行自我构建。

小百科:昆虫是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作为动物界中最复杂的类群, 其地理分布和地理区划自是生物地理的重要分支学科, 对此马世骏先生作了出色的开创性工作。所有生物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群,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100多万种。

虫虫爬的教案7篇相关文章:

元旦教案小班教案7篇

教案小班安全教案模板7篇

观察物体教案教案7篇

大班音乐教案数鸭子教案7篇

小学音乐教案上册教案7篇

环保教案教案推荐7篇

中班数学教案分类教案7篇

中班教案相邻数教案7篇

蒙氏教案大班科学教案7篇

足球教案教案优质7篇

虫虫爬的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