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准备教案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效率,为了写出全面的教案,我们一定要认真认真思考,好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照镜子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照镜子教案篇1
游戏名称:
照镜子(小班)
游戏目标:
1、通过游戏,知道五官名称。
2、感受五官的重要,知道爱护五官。
游戏准备:镜子、娃娃脸谱(大、小)、音乐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现象尤其明显,他们的注意力较易分散,在“保护自己”的主题活动中,通过让幼儿“照镜子”,自己照照,与同伴互相照照,指指说说,帮助幼儿了解五官名称,懂得眼睛累了,看远处,多看绿色对眼睛有好处,初步感受爱护身体的重要,尝试学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使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
游戏过程:
一、照镜子(在轻快的音乐伴随下,幼儿照镜子,自由玩)
讲讲:what do you see?
二、认识五官
1、认识朋友:
当幼儿说出五官名称,教师即在黑板上布置一个娃娃脸谱。
2、我说你点:
教师说感官名称,幼儿点感官部位。touch your eyes.touch your nose.touch your mouth.touch yoeu ears. touch your teeth.
3、找朋友:
教师指点感官部位,幼儿尝试说名称。
4、情景表演:
眼睛累了,怎么办?(看远处、看绿色)
三、幼儿操作:
人手一个娃娃脸谱,听教师指令,幼儿摆摆说说。待幼儿熟悉规则后,可开展竞赛,比谁摆得又快又正确。
四、game:
1、什么不见了?(close your eyes.what lost?)
2、point to:幼儿听指令指指说说。
指导建议:
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可自己照,互相照。
2、幼儿说出感官,教师随即在大的娃娃脸谱上展示。帮助幼儿验证正确与否。
3、听指令幼儿动作时,教师可问:what is this?
小班照镜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引导幼儿寻找大自然中的镜子。
3、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月饼盒、水盆、杯子、凹面镜、凸面镜等
活动过程:
1、了解镜子的特征及用途
(1) 师:今天老师的口袋里藏了一个有趣的东西,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摸摸它是什么?
(2) 摸上去感觉怎么样?(滑滑的)你觉得那是什么东西?
(3) (出示镜子)这是什么呀?
(4) 它可以用来干什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镜子?
( 5 )你还见过哪些不一样的镜子?(凹面镜、凸面镜等)
2、探索发现生活中的镜子
(1) 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说出了那么多的镜子,那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也可以当作镜子?(讨论)
(2) 请小朋友到活动室里去找一找。(音乐)
( 3 )提问: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也可以当作镜子的?(幼儿介绍)
( 4 )除了我们找到的还有没有?(举例:眼睛)
3、游戏:照镜子
(1) 师:请小朋友和我玩照镜子的游戏,你们做我的镜子(教师做动作,幼儿跟做)
(2) 随音乐做照镜子的游戏。
小班照镜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天、灵、捉、蜻蜓”等字音。
2、学说“xx,xx飞呀飞”的短句,进行简单的句式模仿。
3、培养幼儿动作的敏捷性和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飞舞的蜻蜓教具一个。
活动过程
1、边念游戏儿歌,边抖动飞舞的蜻蜓教具,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教师带领幼儿学念游戏儿歌,重点练习发准“天、灵、捉、蜻蜓”等字音,让幼儿基本了解游戏的内容。
2、提出“怎样捉蜻蜓,用什么捉蜻蜓”等问题,启发幼儿采用用手掌做网,手指做蜻蜓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
3、向幼儿介绍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1)扮网的幼儿必须将手掌伸平,掌心向下。扮蜻蜓的幼儿必须将食指碰到渔网(即手掌)。游戏时,大家必须念儿歌。
(2)儿歌念完后,扮蜻蜓的幼儿要迅速缩回食指,扮网的幼儿捉蜻蜓。
(3)被捉住的幼儿必须说“xx,xx飞呀飞”的短句,若回答正确,扮网的幼儿与此幼儿交换角色,大家一起玩“捉xx”的游戏。若同时抓住几位幼儿,可请一幼儿作为代表;若一位幼儿也捉住,游戏继续进行。
4、先组织幼儿讨论,丰富有关游戏的知识和经验。
师“还有哪些动物或虫子是在天上飞的'?”(引导幼儿说鸽子、野鸭、天鹅、大雁,以及蚊子、苍蝇、蝴蝶、蝙蝠等。)要求
幼儿用“xx,xx飞呀飞”的短句来表达。
接着教师扮网,请几位幼儿扮蜻蜓与教师玩游戏2~3遍。
5、先组织幼儿与旁边幼儿两两结对玩游戏,让幼儿熟悉游戏的玩法。然后请一对幼儿上来表演一遍,教师针对游戏的情况给予简单的评价。最后,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先指定一幼儿扮网。游戏活动前,教师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与同伴友好协商及交往,使游戏活动开展的更加快乐。
附游戏儿歌
捉蜻蜓
天灵灵,地灵灵,
满天满地捉蜻蜓。
捉蜻蜓,捉蜻蜓,
捉到一只小蜻蜓。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小班照镜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玩“照镜子”游戏的过程中,关注自己的五官特征。
2、体验照镜子的快乐,并能准确运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通过操作贴五官,巩固五官脸部位置的认识。
活动重难点:能在游戏的过程中探究五官的特征,体验照镜子的快乐。
活动准备:平面镜、自制镜子的形状人手一份,手绘五官许多个,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语””引出主题
教师请幼儿猜谜语:
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
2、“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不见面。”耳朵)
3、“上一片,下一片,中间一道白围墙。”(嘴巴)
4、“可以呼吸,可以闻气味,它的本领可真大。”(鼻子)
5、“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只要对着它,喜怒全知道。”(镜子)
二、玩小镜子的游戏
教师用镜子和幼儿一起玩游戏。教师一边说“照镜子,照镜子,照到你的小鼻子……”,一边用请幼儿用镜子照到幼儿相应的五官部位。
三、幼儿自主发现、表达
1、用“照镜子,照镜子,照到我的……”的句式,表述自己的发现。
2、请幼儿来说一说:你用镜子照到了自己脸上的什么地方?五官的数量?它们的本领是什么?如何爱护五官?(请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五官的本领可真大,我们应该爱护自己的五官。
四、操作活动:贴五官
1、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做了一面镜子,我们来玩贴五官的游戏吧。
2、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纠正一下五官贴得不真确的地方。
小班照镜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认真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体验与他人分享快乐。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有照镜子的经验。
2、1面大镜子。
重点及难点重点:
懂得体验与他人分享快乐。
活动过程:
1.一、出示镜子,引导活动主题。
教师指着镜子提问: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吗?
二、讲述故事:(小毛毛照镜子),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完整的讲述一遍故事。
2、教师:小毛毛做了什么动作?镜子中的小毛毛做了什么?
3、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四句话:小毛毛连连摇着小脑袋,大镜子里的小毛毛也连连摇着小脑袋。小毛毛吃着甜果果,大镜子里的小毛毛也吃着甜果果。你送给他甜果果,他也会送给你甜果果。小毛毛慢慢地把甜果果送过去,大镜子里的小毛毛也把甜果果慢慢地送过来。
4、教师:为什么两个甜果果慢慢地碰到一起后,两个小毛毛都笑了?引导幼儿懂得,有了好东西要和别人分享,这样大家都会快乐。
三、引导幼儿玩镜子游戏,尝试用故事的句式说一句话。
教师小结:在镜子面前我们做一个动作,大镜子里的我们也会做同样的动作。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清楚地了解故事内容,同时也感受到了照镜子的乐趣。
小班照镜子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游戏,在游戏中能与同伴进行交往。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学习用句子"照镜子、照镜子,我有……"来回答。
3、初步接触数量词(一个、一张、一双、两只等),学习发准"张"、"双"、"只"等字音。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知道五官的名称。
2、物质材料准备:镜子人手一面。
活动过程
1、幼儿照镜子,说出五官的名称及数量。
(1)幼儿集体照镜子,并说说从镜子里看到了脸上有什么?
(2)引导幼儿正确说出脸上五官的名称及数量,并练习用完整的语句讲述"我有……"。
(3)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带领幼儿练习说五官的名称及数量。
2、教师示范游戏玩法及规则,引导幼儿游戏。
(1)教师示范游戏,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游戏规则。提问:游戏是几个人玩的?老师说了什么?引导幼儿练习对话内容。
(2)教师引导幼儿游戏。教师先说,幼儿回答;幼儿先说,教师回答。
3、幼儿相互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照照身体的其它地方。
(2)请拓展较好的幼儿到前面展示。
4、带领幼儿边照镜子边继续拓展游戏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让幼儿自由的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初步探索、感知了镜子的特征。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都非常的感兴趣。对着镜子做着各种各样的表情和动作,但是让幼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的时候,幼儿还不能表达。最后的“照镜子”游戏活动让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跟着老师的动作而变化,通过游戏体验了照镜子的快乐。
小班照镜子教案篇7
活动目的:
1、在音乐的伴奏下,愿意跟着教师学做小猫的表演动作。
2、有爱整洁、爱美的情感。
3、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尾巴人手一份。
2、课前学习歌曲《小花猫照镜子》。
观察记录:
活动一开始,我先让幼儿对着镜子照一照,看一看,并随意做一些动作,感受镜子反照的有趣性。等老师的舞蹈动作一表演完,各种姿态的“小花猫”出来了,幼儿条件反射地做出了相应的动作,有的将手指五指半屈学猫爪,有的在脸上来回地瘙痒着……姿态万千,正感受着小花猫的优美动作展现。学习舞蹈的同时,幼儿很认真地跟着老师学习每一个动作,认真地观察着动作的变化性,跟着老师的乐曲的节奏做好每一个动作。“老师,小花猫也会这样。”“还有这样。”……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他们还不时地做出多种不一样的动作,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增加了活动气氛。最后,每只小花猫在音乐的伴奏下,开心、欢快地舞蹈着,在舞蹈中结束活动。活动反思:小花猫是幼儿熟悉的小动物,它的许多生活习性幼儿都能逼真地模仿出来,小班幼儿的舞蹈动作要求也不高,因此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很积极,兴趣也很高,学得也很快,对动作的掌握也较完整。通过他们熟悉的动物动作模仿,来激发他们对舞蹈的兴趣,但由于他们受年龄的限制,在动作连续表现这一技巧上掌握还不够。措施:多提供相关舞蹈资料,引导幼儿通过日常的观察,逼真、有趣地模仿进一步地激发对舞蹈的兴趣,培养动作的连贯性。
活动反思:
这次音乐活动,我带领幼儿在游戏中带动幼儿学习歌曲,用玩偶表演表现歌曲内容,同时培养了一种积极愉快的情绪。在游戏中,幼儿的兴趣十分高涨,特别在道具“老鼠”出现时,环境氛围的创设达到了非常融洽、逼真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游戏,学习唱歌的积极性。本次活动游戏和歌唱融为一体,老师的引导与幼儿的主动相得益彰,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小班照镜子教案7篇相关文章:
★ 小班沙教案7篇
★ 小班教案参考7篇
★ 小班课教案7篇
★ 艺术小班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