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可以提升业务水平,我们在制定教案时一定要先多加思考才行,以下是好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赵州桥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赵州桥教案篇1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2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思路:
教学本课时,要从整体入手,通过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细读课文,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泛读课文,回顾总结等步骤,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和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而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指导书写“毁”字。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言。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赵州桥》(板书课题)。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
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4)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第1段的学习过程是以朗读为主线,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是:一读,了解写了什么;二读,抓住词语,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三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4)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其建筑结构在建桥史上的创举。
(5)“创举”是什么意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指怎样的设计?理解“既……又……”句式。
出示文字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①划线部分的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片。②出示投影片后要求学习朗读。第一遍朗读按课文原句顺序进行。第二遍朗读时可将前后两条划线部分内容互相交换。这样,使学生从朗读的实践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体会并列句式关联词语的使用。③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说出“减轻”和“节省”的反义词。)
(6)指导学生以赞美的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7)引导学生小结:赵州桥非常雄伟,十分坚固。
3.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用文字投影片练习填空: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①划线部分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复片,便于学生完成填空后,变换句子的顺序反复朗读,从实践中理解分号的作用。②在练习完毕,从实践中使学生了解分号的实际作用后,启发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写法。)
(3)小结:赵州桥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4.学习第4自然段。
(1)思考:课题是“赵州桥”,课文1至3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
(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三、读课文,回顾总结。
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2.填空:这篇课文讲的是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它的建造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附:板书◆
赵州桥教案篇2
一、字词教学,重点突出。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生字教学不再是教学的重点。杨老师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检查学生字词的认读情况时,先让学生自读,然后让学生说说哪个词语比较难读,然后对该词语进行领读,以达到以点盖面的作用。特别是针对多音字“爪”的正音,课文中有一个词语是“前爪”(qiánzhǎo),而这个“爪”比较难读,学生很容易读错。于是,杨老师特地指出来,让学生一起来读一读,这样做不仅可以加深印象,还有助于学生一开始就存有正确的概念。另外,杨老师还告知学生,“张牙舞爪”也读“zhǎo”,从课内到课外,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教师语言具有导向性。
在语文课堂上,对教师的语言要求极高,因为教师语言的导向性直接影响学生的答题方向和准确性。杨老师的语言有了很大的进步,面对学生的回答也是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比如在第一段的教学中,学生从读中知道了赵州桥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杨老师马上说“你知道了它的历史”。当学生说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的,杨老师就说“你知道了它的设计者和建造的时间”。特别是当学生绘声绘色地读完第一段时,杨老师便说:“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去看看这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了。你们想不想呢?”这样的回答不仅肯定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又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有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还有在第二段的学习中,杨老师依然用她具有导向性的语言回应着学生的回答。如在感受赵州桥的雄伟时——
生:从桥长五十多米,宽有九米多,我感受到赵州前的雄伟。
师:你从数字上看出了它的雄伟。
生读: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师:用三个数字写出了赵州桥的雄伟。
这一系列的数字的确说明了赵州桥的雄伟,而杨老师毫不累赘的话语简洁又明了地暗示了学生的善于解读课文,为杨老师这样的教学机智而喝彩。
三、借助多媒体突破难点,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李春在设计整座桥时,为什么在大桥洞的顶上还有四个小桥洞呢?这样的设计到底好在哪呢?这是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杨老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出示了两张河水上涨时水如何从大桥洞和四个小桥洞流出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样设计的巧妙之处。由于直观的效果,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样设计的原因。
生1:这样的设计很巧妙,发大水的时候水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出,桥就不会被冲坏了。
生2:这样设计既减轻了河水对桥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生3:这样设计,水冲过来时可以从小桥洞里流出,对桥的影响就小了。
赵州桥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并从中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读懂一段话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说说第1自然段写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默读第2自然段。
1、想想:这一段共写了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这几句话都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讨论上述问题。
这一段共5句话。第1-3句具体介绍赵州桥的设计特点:第4句写这种设计的作用;第5句点明了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一段是围绕第5句话写的。
3、重点理解句子(用投影仪展示)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学生研究这个句子,质疑。如:
①“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
②“这种设计”有什么作用?
③“创举”是什么意思?
④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认真读课文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3)口头填空(练说)
“这种设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创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称它是个”创举“,是因为它有__________、_____两点好处。
4、这一段突出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雄伟、坚固)
5、总结学法:抓住重点词句读懂一段话。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齐读第三自然段。
1、运用抓重点句读懂一段话的方法,找一找:这一段主要是围绕哪一句写的?这是什么句,起什么作用?(从全文看,这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这一过渡句中,知道这一段是讲赵州桥的美观;从一段话来看,是概括句;从句子关系分析,是递进关系的句子。)
2、出示“不但、、、而且、、、“练习说话。
3、用“﹏﹏“划出写赵州桥美观的句子。(重点理解”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描写龙的不同姿态来说明图案的精美。)
(1)比较下列句子,读一读,说说读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①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②在学生充分经历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四)小结
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两段之间是用过渡句连接起来的。
赵州桥教案篇4
[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雄伟、坚固、美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淀语感,积累语言。
3.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体会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布置预习)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夸赵州桥。
第二课时:正确抄写词语、背诵相关段落、领悟作者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走近赵州桥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河北民歌,请听──(课件播放)这首歌里唱的是一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
2.板书:赵州桥(提醒学生注意“州”字三点的写法)。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知赵州桥
1.认读生字词语。
①自由汇报在预习中碰到的难读记的生字词。
②学生相互提醒读音,交流识字办法。
③教师相机点拨。
④去掉拼音,全班齐读词语。
⑤选词填空。选一个、两个或几个说说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2.自由试读课文,要求做到:
①正确(不添、不漏、不改);
②流利。
3.检查朗读。(出示句子,学生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三、朗读感悟,品悟赵州桥
1.(播放赵州桥录像,屏幕定格“神桥”画面)人们称赵州桥是一座“神桥”,它究竟“神”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出有关词句。
2.学生自由读文,圈点勾画。
3.交流读书体会,感受赵州桥的“神”。你从哪儿体会到赵州桥的“神”呢?(此环节根据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交流汇报随机展开)
重点感悟:
▲历史悠久。①学生读勾画的句子。②指导朗读:它像一位1300多岁的老爷爷,见到它你心情怎样?(板书:古老)
▲设计奇特。汇报第二自然段学习体会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赵州桥设计之雄伟、坚固,从而感受它的“神”。
①随机出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②自由读一读,说说赵州桥“神”在哪儿?
③学生交流,品词析句,指导朗读。重点抓住“全部”、“没有桥墩”、“横跨”、“37米多宽”等重要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a 指名试读。
b 评价促读。
c 师生合作朗读。
▲图案美观。
汇报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体会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图案栩栩如生的特点。
①文中描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
②从“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入手,启迪学生思考: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龙活了?(缠绕、抵、望、戏)
③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④指导个性化朗读。你最喜欢哪一种图案?把它读出来。(在评读中加深学生的独特体验)
⑤引导想象: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在栏板上雕刻怎样的龙呢?
四、回归整体,夸夸赵州桥
赵州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它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学到这儿,你想怎么夸夸赵州桥呢?
五、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1.想一想“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
2.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3.搜集赵州桥的其它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屏幕出示词语。
2.男女生赛读。
3.抄写词语。
①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
②教师范写。
③选择自己认为较难写的词在作业本上写。
④展示、赏析、评议。
二、复述课文,发现作者写作方法
(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不要求全面,尊重学生个人的感悟)。课文主要抓住赵州桥的哪几个特点来写的?
(一)认识过渡句。
1.数一数。这句话共有几个字?引导学生感受它语言简洁,但表达清楚。
2.比一比。如果把这句话换成另外一句话,你觉得好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过渡句的妙用。
a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b 这座桥不但美观,而且坚固。
3.读一读。通过读再次感受过渡句的好处。
(二)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
1.读第二段,想想这一段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围绕这句话,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3.训练迁移。(选择其中的一句话,把它写具体)
①操场上真热闹啊!
②公园真美!
③ 非常伍:
三、积累语言,背诵喜欢的内容
1.你喜欢什么内容?(内化课文内容和语言)
2.你想怎样把它更快地背下来?(交流背诵方法)
3.小组比赛背诵。
四、作业
寻访家乡的古建筑,了解它的历史价值,并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赵州桥
雄伟
古老 坚固
美观
[课堂实录]
赵州桥
师:板书课题
师:注意州字的第一点是左点,其他是右点
师:昨天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生字新词读准,课文读通顺。
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生字很多,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真不简单,生字读准了,特别是第二句话,句子很长,他注意到了停顿。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读第二句话。
师:这里还有两句话。谁来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这里有一个生字─??
生;横跨
师:有些词不仅要读好,还要会写,横在生活当中经常被写错,睁大你们的眼睛仔细看看,容易错在哪?
生:中间由字容易写成田
生:第四笔不是捺,而是点。
师:这个字记住了吗?中间是一个由字。还有一句话。谁来读
生读句
师:真是一个读书的小能手,这里有几个词都读准了,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读。
生领读:相互缠绕
师:看来,读了课文你知道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呢?
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桥。
生:是一座有三千多年的桥。
师:这座古老的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画出你认为赵州桥特别的地方。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赵州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有的有的有的,学生读课文的句
师:图案各不相同,非常美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表现美观的句子。
生读
师:读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你有问题要问吗?
生:刻的龙为什么会活呢
生:都是龙,为什么要用似乎?
生:是刻的龙为什么似乎像活的一样呢
师: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读前面的句子,有哪些词看出龙好像活起来一样呢?
生:相互缠绕、双龙戏珠、吐出
师:就是这些词语让龙好像活起来。我们一起来读这些词语。
读词语
师:同学们,吴老师非常喜欢这段话,读了几遍以后都可背下来了,请同学们边听老师描述,边想像,好吗
生:好
师配乐读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双龙戏珠的样子,两条龙不停这样的转,拼命要争到珠子
师:你想像很丰富。
生:我好像看到了龙相互缠绕的样子,吐出美丽的水花。
师:这两条龙活了,还有吗
生:那些龙就在我的眼前游动
师:同学们,龙在我们眼前活灵活现,怎样把活的感觉读出来呢,同学们自己看着课文先试一试。
生读。
师:能不能推荐谁来读,也可以毛遂自荐,请你来
生读。
师:听着你的朗读,大家都陶醉,大家想不想把这栩栩如生的图案记下来,瞧──出示课件
师引读。
师:这不,我们已经把这美观的图案深深地记在了心里。赵州桥特别的美观还有其他特别的地方吗。
生:……
师:还没想好,是吗?
生:这座桥下面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桥洞
师:你能读完整吗
生读句子。
师:这么长是多长呢?
生:37米
师:那是河面,这么长的桥又是多长呢,你能找到吗
生:桥长50多米……
师:作者用几个数字记录了桥的长和宽,让我们一起看着图来读一读这几个数字。
师引读
师:你们知道37米有多长,大概有几间教室连起来那么长?
生:五间
师:五十多米又是几间教室连起来呢?大约有七间教室,就快跟我们上课这个台子这么宽了,现在读你会怎么读这几个数字呢。
师引读
师:谁愿意单读读一下
生读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我们站在桥下,看到37米的河面上,横跨在50多米的河上,: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生:这么长的桥怎么不用桥墩,我们的武汉大桥那么都要用桥墩。
师:这座桥非常的雄伟,我们再把这段话读一读。
生齐读
师:作者用了几个数字写出了赵州桥的雄伟,你还可以从哪些词看出桥是很雄伟的?
生:横跨
师:读出了气势
师:雄伟的气势读出来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雄伟的气势。
生齐读。
师: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赵州桥的雄伟,再读读课文。
生读:“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说明设计者怕发大水时把桥给冲灭了,这样很遗憾
师:你真会读书,注意到了四个小桥洞,这四个小桥洞可是最了不起。文中有一个词说明了赵州桥的雄伟,是什么词
生:创举
板书
师:同学们,围绕着“创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
生:他是怎么样的创举法
生:什么叫创举
生:就是一个桥,为什么叫创举呢
师:我们先来看看创举是什么意思
生:创举的意思就是从来没有过的举动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查词典的知道。
师: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是个很好的办法,课文中说这个创举指的是什么呢
生:创造新的东西
师:课文里指的是什么
生:指的是赵州桥
师:赵州桥哪一种设计呢
生:很坚固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补充一下除了很坚固,还有大桥洞和四个小桥洞。发大水时河水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师:你很厉害,创举指的就是四个小桥洞,为什么这四个小桥洞的设计是一种创举呢?
生:因为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的冲击力,又……
师:原来这四个小桥洞的作用这么奇妙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四个小桥洞的奇妙
生齐读
师:真是一举两得,怪不得洪水冲不垮他,地震威胁不了他,你们说这座桥怎么样,非常的
生:坚固
板书
师:是不是有四个桥洞的设计都是创举的呢,让我们回到一千三百年前,看看桥的样子,出示课件,各种桥的设计。(独木桥,木桥,板桥,浮桥,砖桥,到隋朝,李春就设计出了大桥洞上四个小桥洞的赵州桥,你们发现没有,李春这种设计以前从来没有过,所以说是一个
生:创举
师:同学们,今天真会读书,围绕一个创举我们感受到了赵州桥的特点,让我们再次走近赵州桥。
出示音像资料,配以师的解说:这就是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赵州桥,这就是气势雄伟的赵州桥,这就是不但坚固而且非常美观的赵州桥,这就是世界闻名中外的赵州桥,这就是值得我们骄傲自豪的赵州桥。同学们,这桥啊,我们看也看不够,说也说不够,课文仅仅是写桥吗?还写了─??
师:造桥的人们。所以说
出示句子: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加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生读
师:赵州桥非常雄伟,它表现了劳动人民
生:的智慧加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师:赵州桥美观,表现了
生:劳动人民的智慧加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师:同学们,你们很会读书。第二段表现了赵州桥的雄伟,第三段表现了美观坚固,这两段话之间课文用了一句话把它们连起来了,把它找出来是哪一句话呢,
生找
师:找到了吗,哪一句话
生:赵州桥非常雄伟
师:第二段和第三段之间有一句话把它们连起来是哪一句话
生: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师:对,那么这句话到底有什么作用?这是我们下节课要继续学习的内容。下面请大家看老师留的作业
作业:1.抄一抄生字词语。
2.想一想: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好在哪呢
师:好,最后我们还是在那首好听的的河北民歌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
音乐起
赵州桥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理解13个新词语。
2、学习运用关联词“不但……而且……”,了解与之用法相似的关联词“不但……还……”“不仅……而且……”等。
3、能正确理解每个自然段主要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
4、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可以选择一段背诵,有各自的感受。
5、了解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和建造是建桥史上一个创举。
*6、结合绍兴的“桥文化”,激发对具有浓厚江南风情的石桥的探究兴趣,培养孩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赵州桥相关资料(校园网资源库)
绍兴石桥资料(绍兴网)
赵州桥简图一人一张
教学设计流程:
一、师生对话,激发兴趣
我国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同学们知道哪些?老师知道哪些?比比谁说得多。
(长城、故宫、布达拉宫……)
赵州桥也是我国著名古代建筑(写课题),它是怎样一座桥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根据注音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要求能读会字
3、把课文中不理解的词画出来
4、想想如果请你说一句话介绍赵州桥,你打算说哪一句?
三、组织交流,字词点拔
1、听写生字→发现错误→将自己出错的字正确书写在黑板上→教师指导→读记→酬情抄写
2、交流不理解的词,教师巧作点拔,让学生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3、你准备了哪一句话介绍赵州桥?为什么?
——由“重点句”导入
“重点词”
4、学习单元提示,初步了解“重点词”的概念。
四、再读课文,找重点词
1、逐段读,逐段找;充分读,细心找,说出理由,意见不强求一致,同学们听后想一想,选你认为最恰当的一个画出来。
2、统计画下的词,支持率最高的词由教师书写到黑板上。
世界闻名
创举
美观
宝贵
五、精选练习,巩固字词
1、练写生字,自己选择词语抄写数遍。
2、选择一个自然段熟读成诵。
3、收集赵州桥的相关资料,预备交流。
六、研读课文,自由感悟
1、分发简图,说明要求
各自学习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建造年代:
设计师:
建筑特色:
设计亮点:
历史意义:
你的评价:
2、用视频投影仪展示研读成果。一边展示,一边请学生自己上台讲解,交流。
3、有关赵州桥的多媒体资源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交流。
六、综合实践
播放绍兴桥文化相关资源,选绍兴的一座桥,制作图文并茂的卡片以备展示。
七、听写词语,选择造句
八、再读课文,背诵片断
九、交流卡片,展示评优
十、作业
指导,完成习题
重点:关联词:不但……而且……
十一、质疑:初读课文时不理解的词,现在仍不懂的,请提出来。
赵州桥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意思;能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谁还记得《南京长江大桥》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座大桥的?指名说说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
(南京长江大桥有9个大桥墩,22孔引桥,大桥分两层。底层是铁路,铺双轨。上层是公路,两侧是人行道。)
这座现代化的桥梁是1968年建成通车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介绍我国古代的石桥,名叫赵州桥。
zhàozhōu
板书:
赵州桥
2、指导预习。
(1)读课题。注童读准zhàozhōu这两个翘舌音。
(2)轻声读课文。拼读生字音节,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
(3)用部首查字法查“创、固、慧、遣”等字。
3、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意思。
(2)指名回答结果。
(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4、指导学习第l自然段。
(1)阅读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在图上指出赵州桥的位置。
(3)课文是围绕哪个重点词语来叙述的?(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4)说说“世界闻名”的章思。跟这个重点词语有关的词语还有哪些?(“隋朝”“已经有1300多年了”)
小结:
以上这些词语是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
5、练习作业。
(1)抄写生字。重点指导“减、慧”书写的间架结构。注意“减”字的偏旁是两点,“慧”字上面部分中间不要加竖。
(2)完成作业本1、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2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知道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3、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中的重点词句是什么?(“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5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
(桥面又长又宽);第1句写了什么?(全都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第3句写什么?(写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第4句写什么?{这一句揭示了“这种设计”的作用);第5句写什么?(点明了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是一个创举”)
教师小结:因为“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是世界建桥史上从未有过的,所以说它“是一个创举”。
4、完成作业本第5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并成—句话。
3、知道赶州桥世界闻名,它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而自豪。
(二)教学过程
1、听写生字词语,写好后同桌同学互批、有错误的进行订正。
2、读第3自然段、让学生划出这段的重点词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3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这一句起了什么作用?(这一句是承上启下,引出了赵州桥建筑的又一特点:美观)第2、3句写了什么?(第2、第3句是以“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具体说明它的“美观”)第2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列举了一些龙的图案,具体说明桥的“美观”。
启发学生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的意思来写的、怎样写出桥的美观。根据重点词句让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童思。
3、读第4自然段。
板书:宝贵的历史遗产
讨论:联系上面3个自然段,说说什么地方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才干,哪里告诉我们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设计独特,坚固、美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建桥年代久远,至今已有1300多年。这是前人留下的,所以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4、重点指导“不但……而且……”关联词语的运用。
5、教师总结:赵州桥不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且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6、完成《作业本》3、4、6题。
赵州桥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生词卡片。
3、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课件:昔日的洨河风光。
2、谈话导入:
洨河两岸景色优美,可阻碍了两岸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官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桥梁。造一座怎样的桥呢?官座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石匠李春设计了方案被采用了。想知道李春的设计方案吗?读读课文就清楚了。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讯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2、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教师检查。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
三、自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
2、汇报交流:
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⑴ 画一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
⑵ 以李春的口吻介绍赵州桥的建筑特色。
⑶ 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出赵州桥的主要特点。
3、引导小结:
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4、播放课件:赵州桥今日风貌。
四、识字学词
1、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2、给生字组词。认读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3、指导写字:
⑴ 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左右结构:部、横、跨、栏、设
上下结构:参、坚、案、贵
独体字:爪
⑵ 学生写字。
⑶ 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搜集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赵州桥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济、匠、砌、雕、抵、智、慧”等7个生字;会写“爪、贵、参、案”等14个生字,理解“创举、横跨”等词语。
2、了解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理解总起句和过渡句的形式和作用。
4、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5、学会用关联词“不但……而且”“既……又”“有的……有的”等关联词造句。
教学重点: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课前准备:图片、ppt、生字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入。
1、利用学生的固有的对桥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你们见过桥没有?见过哪些桥呢?那些桥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2、介绍中外现代比较有名的桥。
(ppt,图片,简单介绍金门大桥、悉尼大桥、南京长江大桥、虎门大桥等)
3、设疑,引入文本学习。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是《赵州桥》,一座建造在中国古代的石拱桥。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课本不说金门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又或者虎门大桥,不介绍精钢做的桥、木头做的桥,而偏偏介绍一座石头桥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读完后,说说赵州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为什么课文不介绍其他桥而介绍赵州桥。)
(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桥)
2、学习生字词。
(1)(过渡)师:刚才我们读课文的时候,感受到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桥吗?如果感觉不到的话,有很大原因是我们的生字词还没有学会。那我们先学习生字词,再深入了解赵州桥。
(2)生字词的教学。
形式:生字卡(板书)所有生字词,学生根据预习记录,自由说他们想说的字的音、形、义,教师正音、强调字型、字义。全班齐读生字词。
重点点拨:“抵”与“底”和“低”区分;
“雕”与“准”和“推”比较识记;
“贵”下面不是“虫”;
“参”字下面三撇的占位;
“案”字的结构分布
“爪”是多音字
二、再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我们已经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是石拱桥,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它世界闻名呢?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赵州桥的?
(总结:雄伟、坚固、美观)
师:具体哪些自然段写赵州桥这三个特征呢?(2、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生字卡复习生字词。
2、提问赵州桥的三个特征。指名回答。
二、围绕主题,品读课文。
1、体会赵州桥的雄伟。
针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采取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方式引导学生。
师:赵州桥五十多米长,就是我们操场的跑道那么长,九米多宽,就是大概三楼那么宽。同学们可以想象、感受一下,赵州桥的雄伟。
2、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1)运用简笔画的方法,直观地表现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①赵州桥的设计到底是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先找出说明赵州桥设计特点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②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根据其他同学的朗读,画出赵州桥。
③根据课文内容点评画。
④再朗读设计特点的部分,巩固理解。
(2)理解赵州桥设计的优点。
①对照简笔画或者书中插图,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总结: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②用“既又”造句。
③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是一种创举。
我们知道了赵州桥设计的这种优点,能不能理解为什么课文说这种设计在建桥是一种创举呢?你知道创举的意思吗?
(从来没有的,有重大意义的做法。赵州桥不仅是我国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而且对世界后代的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意义)
④体会“坚固”。
赵州桥的设计有这样的`优点,它才能存在至今一千三百多年,它才能经受无数次洪水的冲击,地震的摇撼,多少车辆的重压。你体会到赵州桥的什么特点呢?
⑤朗读,体会。
(3)继续品读,初步认识过渡句。
赵州桥除了有雄伟、坚固的特点,还有美观的特点。
①自由朗读,感悟“美观”。
②理解“美观”。
出示图片。(一人指着图片介绍,组员模仿龙的不同姿态,做动作呈现介绍的内容。)用“有的有的”造句。
③朗读比赛。读出美、有趣、读出赞美之情。
所有的龙都刻画得那么栩栩如生,谁能把这些龙给读活了?
(采用师生对读、同桌互读、小组互读的方式。)
④初步了解过渡句。
我们学习了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的特点,课文有一句话,很巧妙地把这两个特点连在一起了,哪位同学能够把它找出来?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点拨:用一句话把前后两个自然段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就是过渡句。这个句子是用了“不但……而且”这两个关联词把坚固和美观连在一起。
造句。“不但而且”
3、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①学完了课文后,你能用一、两句话把你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说一说吗?可以用课文的句子,也可以自己的感想。
②启发学生:在盛赞赵州桥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赞美谁呢?(劳动人民)拓展:中山纪念堂的建筑特点,同样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③读最后一段,读出自豪之情,由衷的赞美之情。
赵州桥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