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公倍数教案7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教案设计经验,每个教案都代表了我们对课程的独特理解,以下是好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最小公倍数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最小公倍数教案7篇

最小公倍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概念。

2.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有关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板书:最小公倍数)

2.复习倍数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1

例1、顺次写出4的几个倍数和6的几个倍数,它们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其中最小的是多少?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2、36……

6的倍数有:6、12、18、24、30、36……

4和6的公倍数有:12、24、36……

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

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用集合图表示4和6的公倍数

3、质疑:两个数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明确: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

4、反馈练习

把6和8的倍数和公倍数不超过50的填在下面的空圈里,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明确:50以内6和8的公倍数只有2个;如果扩展数的范围,也就是50以外6和8的公倍数则是无限的

教学例2

引入:我们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2: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1、用短除式分别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

板书:18=2×3×3

30=2×3×5

教师提问:18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18的倍数包含18的所有质因数)

30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30的倍数包含30的所有质因数)

18和30的公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既要包含18的所有质因数,又要包含30的所有质因数)

2、观察集合图: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应包含哪些质因数?

教师明确: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只要包含它们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3和5)就可以了,2×3×3×5=90,所以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90

3、小组讨论:如果少一个或多一个质因数行不行?

教师明确:如果少一个质因数,就不能保证公倍数里包含18和30全部的质因数,因而就不能得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多一个质因数,虽是18和30的公倍数,但不能保证是最小公倍数

板书:

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

4、反馈练习

(1)先把下面两个数分解质因数,再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0=()×()×()

42=()×()×()

30和42的最小公倍数是()×()×()×()=()

(2)a=2×2b=2×2×3

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3)用分解质因数法求24和18的最小公倍数时,小华得72,小林得144,谁做错了?

可能错在哪里?

5、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书写格式

①引导学生把两个短除式合并成一个

板书:

②明确:综合短除式中所有除数和商与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90所包含的所有质因数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把短除式中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③反馈练习:求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

④总结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

⑤反馈练习: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24和2028和2116和72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用什么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它是为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的,希望大家能熟练的掌握这部分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a=2×2×5

b=()×5×()

a和b和最小公倍数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2×2×5×7=140。

2.判断

(1)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五、布置作业.

最小公倍数教案篇2

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教学过程:

一、任务导学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请两大组的同学参加。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板书: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 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并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会在集合图中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公倍数。

2. 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经历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 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学号吧,我叫到学号的同学请起立,看看谁的反应快。(课件出示:学号是4的倍数的同学请起立;是6的倍数的同学请起立)哪些同学站起来2次?请站起来两次的同学再次起立,依次报出你们的学号。

师:想一想,他们为什么站起来两次?

生:因为他们既是4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师: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公倍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公倍数的问题。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报数游戏,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

(一)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 回忆学习方法

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是怎样研究公因数的?

生:先分别写出两个数的因数;从这些因数中找出相同的因数就是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因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师: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研究游戏中4和6的公倍数问题。

2. 自主探究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找出4和6的公倍数。

3. 汇报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同学间互相讨论。(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4. 小结概念,课件演示集合图。

12,24,36,……是4和6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12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公因数,这里让学生通过迁移的方法,很快地认识到这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师:请用你想到的方法找出6和8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方法有:

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 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 的倍数:8,16,24,32,40,48,……

6 和 8 公倍数:24,48,……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用集合图表示也很清楚。

③6 的倍数中有哪些是 8 的倍数呢? 或者8 的倍数中有哪些是 6 的倍数呢?

师:这么多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通过观察,想一想: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练习:18和24 15和25

三、课堂练习: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3 和 6 2 和 8 5和 6 4 和 9 3和9 5和10

交流你的发现: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较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你能举个例子吗?

四、独立作业:

数学书71页2题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生: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找两个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等等。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教案篇4

一、教材简析

?最小公倍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的学习为今后的通分学习打下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2.理解算理并学会计算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过对最小公倍数算理的探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能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能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三、设计理念

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进行集合思想和极限思想的渗透,感受数学化的简洁美。而探究性学习又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获得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得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之后,及时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从而渗透数学归纳思想,达到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学生构建数学概念的过程不能简单“告知”,通过引导,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在解决问题中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明晰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思路,在富有生命活力的再创造过程中,主动建立概念,完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感知概念

出示关于阿凡提的故事,巴依老爷说:“从八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3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5天才可以休息一天,你们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来吧。我肯定给钱。”阿凡提动了动脑筋,便带长工们离开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阿凡提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同桌讨论,学生合作在日历卡上找出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的共同休息日。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完成板书:

巴依老爷的休息日 4、8、12、16、20、24、28 ??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 6、12、18、24、30 ??

他们共同休息日 12、24??

最早的休息日12

?设计意图】以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个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获得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内部结构特征的直接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

(二)加深理解 总结方法

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从“巴依老爷的休息日”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他们共同休息日”、“最早的休息日”引出“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 “4和6的最小公倍数”)。教师完成板书

巴依老爷的休息日(4的倍数) 4、8、12、16、20、24、28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6的倍数) 6、12、18、24、30 ?? 他们共同休息日(4和6的公倍数) 12、24

最早的休息日 (4和6的最小公倍数) 12

?设计意图】怎样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学生构建数学概念的过程,决不能是简单“告知”的过程,以概念为本的学习需要经历一些经验性的活动过程。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在一种富有生命活力的再创造过程中,主动建立概念。完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2.用集合圈表示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首先让学生用数学上的集合圈的形式表示4的倍数和6的倍数。(课件出示集合圈)。然后利用课件使集合圈重叠一部分。给学生问题:如果这两个集合圈这样放在一起,相交的这一部分表示什么呢?(课件出示集合圈的动态过程)

?设计意图】根据弗赖登塔尔“数学是一项人类活动”的观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开始,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进行集合思想和极限思想的渗透,感受数学化的简洁美。

(三)巩固运用

再求新法(本环节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和方法引探是教学难点)

出示同学排队的题目:六(1)班同学在组织跳绳活动。班长说:“我们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这些学生至少有几人?” 问题出示后,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很快用列举法求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我预设让学生寻找更简便的大数翻倍法,以及进一步探索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先把6和8分解质因数,观察质因数之间的关系,发现2是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而3和4是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从而突破难点。使学生理解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就是全部公有质因数和各自质因数的乘积。而短除法实际就是分解质因数的简便算法,并且引导学生发现,短除号左边的数就是它们的公有质因数,下面的数就是相对应数各自独有的质因数。在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后。我们可以把这些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上面表示6的倍数,下面表示8的倍数。所圈重合的点是6和8的公倍数。(教材中出现了数轴上表示倍数的方法,考虑到学生想不到这种方法,我参与活动中,最后展示这种图形结合的方法。)

?设计意图】用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探究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获得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渗透数学归纳思想,体现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

(四)解决问题 深化理解

在列举法的基础上,发现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规律。由一道生活问题结束本课。(课件出示一道生活情境题)

?设计意图】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当是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学生得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之后,应及时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

最小公倍数教案篇5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从我们学校到中山公园可乘坐a、b两种车,a车大约每隔400米设有一个车站,b车大约每隔600米设有一个车站。天气越来越热了,我们少先队员开展送爱心活动,在这条线路上摆几个慰问点,为驾驶员、售票员送上毛巾擦擦汗、送上凉水解解渴。现在请你们小组商量一下,慰问点设在哪里可以同时慰问两条线路的司售人员,并且要说明你的理由。

2、在这里,我们找a、b两车的车站就是运用了有关倍数的知识,那么,你是否知道同时有两个车站的这几个数字表示的是什么呢?

出示课题:公倍数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倍数?

这一个是最小的,我们又称它为什么?

补充课题:最小公倍数

谁能再来说一说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二、探究

1、看了这个课题,你想在这节课中了解些什么?请学生写在纸上,并贴到黑板上。

2、四人一组合作解决1--2个问题,举例说明,组长笔录。可以翻书请教,在p69--p71。

3、成果汇报:(由学生任选一种方法)

(1)公倍数有多少个?

(2)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①枚举法:根据学生举例填写集合圈并说出各部分所表示的内容(参见下左图):

②分解质因数:如:12与30的最小公倍数(见上右图)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与各自独有之因数的乘积。

[12,30]=2×3×2×5=60

从这两个分解质因数的式子里你能看出12与30的最大公约数是几?

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参见下左图。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各自独有质因数的乘积。

短除法:如求:36和45的最小公倍数,参见上右图。

讨论:与求最大公约数比较有什么异同之处?

短除法与分解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任选一种方法,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第一组必做,其它可任选,看谁做的又快又多又正确):

16和20;65和130;4和15;18和24。

得出两个特殊情况: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当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时,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4、总结:今天你们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学习,每个人的研究都非常成功,对于今天所学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

三、回家作业布置(感兴趣的同学做)

世纪大道是浦东新区最为壮观的轴线大道,它横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起于东方明珠电视塔,止于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全长4200米。请你当一位设计师,在大道的一旁每隔()米种一棵香樟,在大道的另一旁每隔()米种一棵银杏,那么,每()米一棵香樟和一棵银杏正好面对面,这样的情况共有()组相对的树木。

教学反思:

我们的教学是要真正地为学生服务,教师的职责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时帮他们把好舵。讲台不是老师的,而是师生共同的,谁都能在这里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只有在被肯定、被信任的时候,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动机。

最小公倍数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准备:

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16张,边长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练习四第4题的方格图、红棋和黄棋。

教学过程:

复习

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与倍数有关,这在四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了,同学们还记得吗?

那谁能连续的说几个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3的倍数呢?

看来大家四年级的知识掌握的不错,那么今天我们就再来继续研究关于倍数的知识。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

1、操作活动

提问:(在投影仪上摆出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以及边长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和8厘米和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请大家猜猜看

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

学生独立活动后,指名在黑板上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用上面的长方形纸片可以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和正方形,但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

引导: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在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下面板书:6÷3=2,6÷2=3)

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完吗?(在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下面板书:8÷3=2......2,8÷2=4)

2、想像延伸

提问:根据刚才铺正方形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交流。

生可能的想法:

⑴、能正好铺满边长12厘米、18厘米、24厘米......的正方形。

在学生回答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明确:12、18、24......除以2和3都没有余数)

⑵、能正好铺满的正方形,边长的厘米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如果学生说不出这一点,可提问:6、12、18、24......这些数与2有什么关系?与3呢?

3、揭示概念

讲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倍数。(板书:公倍数)

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

引导: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说明什么?(8不是2和3的公倍数)为什么?

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自主探索

提问: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

学生自主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生可能想到的方法:

⑴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公倍数,再找一找。

提问:你是怎样找到6和9的公倍数的?又是怎样确定6和9的最小公倍数的?

⑵、先找出6和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

⑶、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

引导:第⑵种和第⑶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哪一种方法简捷一些?

2、明确6和9的最小的公倍数是18后,指出: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完成课题板书)

3、用集合图表示。

说明: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先出示一个圈,表示6的倍数。想一想,里面可以填哪些数?旁边一个圈,表示9的倍数。想一想,里面可以填哪些数?指出:6和9的公倍数要填在两个圈相交的部分。想一想,里面应该填哪些数?

引导:12是6和9的公倍数吗?为什么?27呢?哪几个数是6和9的公倍数?

4、做“练一练”

要求:(出示数表)先在2的倍数上画“△”,在5的倍数上画“○”,然后填空。

集体交流: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是10的倍数,个位是0的自然数)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1、做练习四的第1题

要求:把50以内6和8的倍数、公倍数分别填在题目下面的圈里,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提问:这里在图中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如果没有“50以内”这个前提条件呢?

2、做练习四第2题

要求:先在表中分别写出两个数的积,再填空。

引导:4与一个数的乘积都是4的什么数?5、6与一个数的乘积呢?怎样找到4和5的公倍数?填空时为什么要写省略号?

3、做练习四的第3题

要求:自己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找的,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列举法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游戏活动

要求: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出示练习四第4题:红棋每次走3格,黄棋每次走4格。你能在两种棋都走到的方格里涂上颜色吗?在小组里先玩一玩,再想一想。

提问:涂色的方格里写的数与3和4有什么关系?

最小公倍数教案篇7

一、教学内容 :

课本 p88~90 例 1、例 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育人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点难点:

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小组长汇报“前置小研究”完成情况

怎样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第一步:3的倍数有:()

2的倍数有:()

第二步:3和2的公倍数有:( )

第三步:3和2的最小公倍数是:()

(二)、小组交流、探讨“前置小研究”

1、 要求小组内互相解决出现的错误,并能说说自己的方法;

2、要求学生说说:

(1)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

(三)引课: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1、出示书p88例1题

一种墙砖长 3 dm,宽 2 dm。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 (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 最小是多少分米?

(1)、学生进行讨论:

(2)、出示分别用6个、24个、54个长方形摆成的边长是6分米、12分米、18分米的正方形的动画

(3)、学生反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 3 的倍数,又是 2 的倍数。

(4)、还可以怎样表示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①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还可以用用集合圈的方法表示 ②全班交流并板书。

可以铺出边长是 6 dm,12 dm,18 dm,··· 的正方形,最小的正方形边长是 6 dm。

3的倍数 2的倍数

6, 6 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考考你:用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完成p89做一做

3、教学例2:怎样求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方法有(交流时课件演示)

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 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 的倍数:8,16,24,32,40,48,?

6 和 8 公倍数:24,48,?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用图表示也很清楚。

③6 的倍数中有哪些是 8 的倍数呢?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和同学讨论一下。

教师介绍:①大数翻倍法:8,16,24,?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分解质因数法:

数的乘积。

4、通过观察,想一想:①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②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考考你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完成书p90做一做: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3 和 6 2 和 8 5和 6 4 和 9

6、交流你的发现: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较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7、我能很快说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8和9() 24和8 () 30和5( ) 4和12() 36和4()48和6 () 17和13() 14和15() 23和24( )

(四)巩固练习 :书p91第1题。

(五)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

最小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那个数 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个数的公倍数中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特殊情况:

①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 ②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积。

最小公倍数教案7篇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洗手歌教案7篇

中班教案艺术教案7篇

科学教案中班教案7篇

地震教案大班安全教案7篇

大班教案交通安全教案7篇

足球教案教案精选7篇

小学教案模板教案模板7篇

幼儿美术教案教案7篇

小班教案体育游戏教案7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案7篇

最小公倍数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