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的教案通用6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指导每节课的教学步骤,在教案中,我们可以加入小组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好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静夜思的教案通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静夜思的教案通用6篇

静夜思的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2个偏旁“亠、攵”。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

教学准备:静夜思教案教学设计棒

准备描绘宁静月夜的图画、音乐,也可让学生选一处较为空旷的地方,观察夜空。

教学时间:教学本课用2课时。

预习:朗读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由复习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三、初读课文,借助汉语读准字音。

1、 朗读全诗,对照生字表,在诗中画出来。

思考:全诗有几行,有几句话?(全诗有四行,有两句话。)

2、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进行正音。

四、讨论交流,理解诗中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1、 轻声自由读诗,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学生质疑。

2、 先弄懂“静夜思”每个字的意思。静,安静;夜,指夜晚;思、思念。

3、 然后让学生观看插图:说说诗人在什么时间干什么?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4、 让学生结合每个字的意思和插图内容讲讲诗题的意思,(在寂静的夜晚诗人望着明月思念自己的家乡。)

5、学习古诗第一句。

(1) 由朗读第一句诗,思考:读懂了什么?

(2) 说说自己读懂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地方。

(3) 讨论不懂的词语,再把词语意思连起来说句意。

(明月指的是明亮的月光。“光”这里指的是月光。“疑”是怀疑的意思。)

(4) 提问:作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到明亮的月光的,诗人觉得月光好像是什么?想象一下,/article/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5) 同桌互相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6) 练习朗读第一句。

(7) 总结学习第一句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分组学习第二句。

5、 学习古诗第二句。

(1)分组学习。先读句,然后议论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最后将词语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2)全班进行交流。结合插图,理解句意。

(“举头”就是抬头的意思。“思故乡”就是想念故乡。全句可以理解为:抬起头来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想到自己孤身一人在外,不由得思念起自己的故乡。)

(3)让同学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应该怎样朗读。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五、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教学生朗读古诗的方法,要读出节奏、韵脚,带着作者的情感进行朗读。

六、照着板书和结合插图,说说全诗的意思。

七、同学们议论学习古诗的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集体朗读全诗。

2、小组议论古诗的意思。

3、出示生字卡片,练习认读生字。

一、学习生字/soft/,掌握字形。

1、自己自学生字,想想它们是由几笔写成,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字形。

2、全班交流学习。

3、口头组词。

二、练习写字。

三、作业设计。

后记: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板书 6 静夜思

所见所思

所思所感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的教案篇2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境的背诵古诗《静夜思》,达到朗读是内心的表达。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会默写《静夜思》,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背古诗—懂诗意—知作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生字词

意思 故乡 举头 怀疑 一首古诗

思念 唐代 听懂 背书 一层白霜

二、讲授新课

1、背古诗

师:《英英学古诗》,是怎么学习的呢?我们来读课文。找出英英所说的话,来揣摩一下。

英英说了几次话?谁找出来,请举手。(挑三个学生来读)

师:我们来读英英第一次所说的话(齐读)找出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出示古诗,我们也像英英那样,把古诗的内容先来试着背一背吧(板书:背内容)

2、讲意思

(1)、(个别字的意思)

师:其实古诗呀,很好理解。如果你把关键几个字的意思弄懂了,那这首古诗的意思你也就明白了。我们来读一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看看这几个字的意思你能不能读明白。(静、思、疑、霜、举头、明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2)、整首诗的意思

接下来,我们来理解诗的意思吧。学生结合课本来叙述。

我们也像英英一样会讲古诗的意思了。让我们带着诗人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古诗吧?

(3)、诵古诗

教师出示插图,学生叙述画面的意境。教师渲染,创设情境学生再次朗诵《静夜思》

4、说作者

从英英的第三次话里,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回答,师板书(说作者)

多媒体出示,李白的简介,回忆学过的李白的诗《古朗月行》

师:学习古诗就是这么简单,(指着黑板)背古诗——懂诗意——知作者。

5、默写古诗

练习册13页第2题

三、整体感知

分角色读课文。

教后反思:备课时,我针对“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你怎么把学生带到那里?你如何如确定把学生带到了那里?”的教学思想而备了此课。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只要学生会背诵和默写古诗即可。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和学生相处时间不长,对学生的理解不够。虽然目标达到的还行,但教学过程不那么流畅,甚至个别学生还没有达到目标。针对这种现象,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课堂气氛不活跃。没能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2、每一个环节设置的还可以,但教学的有些浅。如果再扎实一些,可能每个孩子都会背会写了。例如在读古诗时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读,就能达到熟读背诵的结果。在默写古诗时可以指导个别字的书写,加深古诗中难写的字的印象。3、学习作者时,应当回忆或拓展与李白相关的诗,加深学生对李白的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以“三个问题” 为主导思想,“学生为中心”,提高每一堂课的学习效率。

静夜思的教案篇3

语言活动:《静夜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2.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3.喜欢学习古诗。

活动准备:

1.打印的古诗一首,《静夜思》图片两张

2.刚过了中秋节,幼儿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引出古诗

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唐代的诗人李白写了很多首诗,其中有一首诗是他在外地做客时写的,流传了千百年,你们想不想听?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称叫什么?作者是谁?

2.理解古诗

(1)逐句欣赏

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教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2)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4)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什么?

(5)迁移经验,联想中秋节的含义。

师:中秋节有什么意义?中秋节家家都要团圆,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学不能回家,他们都很想念自己的家乡。

图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古诗朗诵表演

请幼儿大胆地上台朗诵古诗。

注意: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2、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3、喜欢学习古诗。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打印的古诗一首,《静夜思》图片两张。

2、刚过了中秋节,幼儿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引出古诗

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唐代的诗人李白写了很多首诗,其中有一首诗是他在外地做客时写的,流传了千百年,你们想不想听?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称叫什么?作者是谁?

2、理解古诗

(1)逐句欣赏

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教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2)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4)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什么?

(5)迁移经验,联想中秋节的含义。

师:中秋节有什么意义?中秋节家家都要团圆,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学不能回家,他们都很想念自己的家乡。

图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古诗朗诵表演

请幼儿大胆地上台朗诵古诗。

注意: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教学反思:

1、大班是幼儿身心发展的最主要时期,自我评价能力已经的到了发展。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这些表明大班的幼儿更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在教学活动中,班上的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甚至还几个个别的幼儿会对其它幼儿做出评价,并能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感外部表现,能大胆的表现自己,几个小朋友能一起分角色、道具,能以语言、动作等进行表现,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班上好多小朋友是我从小班就一直带上来的,所以对班上幼儿的情况比较了解,对他们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都比较掌握,之所以才能把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给与小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3)师友互动的反思,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有个别的幼儿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很清楚的理解时,我都会亲自到幼儿的身边去,抚摸着幼儿的小脑袋对幼儿进行解释和示范。如果有个别不能带到教学要求,就要对他降低对其的要求。班上大部分幼儿都能根据老师的指令配合进行教学活动,所以每次都很顺利的进行。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整个活动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这个活动我主要还是让幼儿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古诗、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这个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儿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细致的考虑到各个环节,在古诗意境中和卡农表演上多下功夫,认真钻研,让幼儿更多的掌握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并能灵活的运用。

静夜思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会读本课10个生字。

⑵ 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情感目标: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3、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

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1、生听音乐《思乡曲》,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⑴ 那个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乐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⑵ 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

(乐曲停,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2、简介《思乡曲》,引入课题:

⑴ 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思乡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⑵ 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⑶ 简介李白。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1、初读课文:

⑴ 读通、读顺全诗。

⑵ 检查勾生字情况。

⑶ 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⑷ 解题:

① “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

② 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③ 串词义。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⑸ 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

① 读。

② 说(词义——句意)

2、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⑴ 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用“。”勾出不懂的词。

⑵ 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点出。

(此处词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举头”、“思故乡)

3、学习第一行:

⑴ 读整行诗。

⑵ “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

⑶ 说第一行诗意:

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学习第二行:

⑴ 读整行诗。

⑵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

⑶ 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⑷ 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行:

⑴ 读整行诗。

⑵ 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

⑶ 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⑷ 朗读、引导:

师激情: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

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

6、学习第四行:

⑴ 读整行诗。

⑵ 说说诗句的意思。

⑶ 将三、四行连起来说说诗意。

⑷ 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思故乡”。

7、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表现诗意美

1、以《思乡曲》为背景,体会全诗诗意,并朗诵全诗一遍。

2、生在音乐中自己吟诵,划节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4、有感情地齐读,背诵。

四、和乐唱诗,感染熏陶美

1、听《思乡曲》主旋律一遍,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2、以《思乡曲》为主旋律,以《静夜思》为词,师先示范唱诗,师生和唱诗两遍。

静夜思的教案篇6

静夜思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歌曲《静夜思》,并有感情的演唱。

2.能够用朗诵、演唱、配画来表现《静夜思》。

3.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难点: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

教学准备:彩笔纸张小奖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忆以前所熟悉的诗歌。

二、赏析。老师:“古诗中“静”是什么意思?“思”又是什么意思?

三、吟诵。

1.教师吟诵。

2.个别学生吟诵。

3.学生吟诵。

四、学习歌曲。

1.师有感情的范唱。观察老师演唱的表情。

2.老师带唱一遍。学生用“路”轻声哼唱。

3.老师学生接唱歌词。

五、演唱歌曲。

1.想象你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离你很远??找思念的感觉。

2.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1

六、配画。

1.以《静夜思》为题,以绘画的形式体现诗歌的意境。

2.学生随音乐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七、评价。

1.分组互相看看,说说自己画了什么。表现了奥妙,最喜欢这张画的哪一点?

2.老师小结,发奖。

静夜思的教案通用6篇相关文章:

教案及反思通用6篇

《马》的教案通用6篇

找秋天教案通用6篇

蝉活动教案通用6篇

绿大班教案通用6篇

消防课程教案通用6篇

找冬天教案通用6篇

是教案通用6篇

氓教案通用6篇

高中铜教案通用6篇

静夜思的教案通用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5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