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植物的教案8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编写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和任务,教案的有效性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来验证和改进,下面是好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科学植物的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科学植物的教案8篇

科学植物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识别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知道一般的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组成的。

2、通过“拣菜”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集体活动前让幼儿出去观察多种植物,并对植物的“身体”有初步的感知。

2、课件:一株黄豆的生长过程。

3、部分植物、盛菜的篮子。

4、植物“身体”各部分的分解图、白纸、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师:这几天,你们去找植物了吗?一定看到了许多植物吧!谁来讲给大家听听。(幼儿描述自己看到的植物。)

师:你们讲得很精彩!自然界的植物可真是千奇百怪。

师:(出示课件:《一株黄豆苗》)植物的身体也像人的身体一样,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你们知道这株黄豆苗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点击黄豆苗的各部分,逐一呈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将科学活动置于大自然的背景之中,扩展了幼儿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历,促进了幼儿课前的观察和思考。由人的身体自然导入植物的“身体”,激发了幼儿思考的兴趣。多媒体的恰当使用,让幼儿对植物的“身体”一目了然。

二、主动探究,自主建构。

1、发现种子(幼儿自由观察、交谈,老师参与讨论。)

师:这里有几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它们分别是什么植物身体上的哪一部分?

(提供实物:大蒜头、树叶、黄瓜、苹果、萝卜、花生、茄子、青椒等。)

师:花生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实、种子)有些植物的果实就是种子。

师:苹果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实)我们把它切开后会发现什么?

(与幼儿一起切苹果)苹果里的籽就是种子。还有哪些植物果实里也有种子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看看哪些果实里有种子(老师将黄瓜、茄子、青椒等果实切开)。

师:种子有什么用呢?这里有一颗黄豆种子,我们把它放在泥土里,看它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黄豆发芽、生长的过程)。

2、了解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1)拼植物

师:种子的本领真大。其实植物身体上的每一个部分都很重要。这里是几种植物身体组成部分的图片,它们能拼成一株什么样的植物呢?

(2)幼儿展示并介绍自己拼的`植物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拼的是什么植物?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师:一般的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可也有一些植物不是这样的。如:竹子(放课件)有根、茎、叶、花,没有果实、种子。在自然界中,像竹子这样的植物还有很多。

[动脑想,动手拼,动口说,调动了幼儿多个感官的参与。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对有关植物“身体”的知识形成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操作能力、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师应用课件介绍特殊例子,给幼儿传达了科学、准确的知识。]

三、操作实践.加深认识。

1、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参与讲评。

师:我们知道了植物的身体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你们知道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吃的是它身体上的哪个部分?

2、幼儿分小组拣菜,并互相交流。

师:今天我们来帮厨房里的伯伯、阿姨拣菜。每一组的篮子里装有不同的蔬菜。大家先认一认,自己组里拣的是什么菜?再想一想,我们吃的是它的哪部分?把吃的部分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能吃的放到另一个篮子里。(给各小组分别提供:豆角、芹菜、菠菜、花菜。)

3、各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介绍。

[在幼儿基本掌握了植物“身体”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幼儿现场演练,提高了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培养了爱劳动意识,也让幼儿认识到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感受到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四、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真能干,很快就把菜拣好了,知道了植物的哪些部分可以吃。其实,植物不仅给我们人类提供了美食和营养,还可以做成不同的物品呢!(出示蒲扇、根雕。)你们知道这两样物品分别是用植物的哪部分做的吗?

师:只要留心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由植物做成的。小朋友们动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活动区中的这些材料做出什么样又好看又好玩的东西呢?(活动区提供植物的叶子、种子等,让幼儿进行操作。)

【活动反思】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一下植物的图片,学生对于这些各各种样的植物非常的感兴趣,从而学生的探究的欲望被调动了起来。然后介绍各种各样的植物的种类大约多少。这样学生对于各种神奇的生物植物就会有一种探究的欲望。然后我提问:那么这些植物有身体有哪些部分呢?这个时候学生进行猜想。当然学生的猜想有很多的。学生的猜想中当然有看书之后说的,但是我不会阻止学生的。然后问学生你猜想植物有这些部分组成,是否想观察一下植物呢?学生当时是很兴奋的。

我当时提问:你从那几个地方进行观察呢?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首先在小组内进行思考讨论。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个环节给我遗漏了。于是我只是让学生进行举手回答,然后各个小组组织成员进行实地观察,研究。

学生在楼下的花园草地上进行探究,各个小组分别进行。我看到有小组研究叶,有的研究植物的整个身体,但是我发现有个别的小组没有有效的进行合作。我想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培训需要加强,积极的加强小组长的领导,使整个小组的成员围绕在小组长的周围,以便继续有主导,有组织的,有目的的探究。我想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活动的有效性。我还发现小组在合作基本上都按照要求进行记录。这个很好。

在学生汇报的环节,学生都能够有效的进行汇报。但是需要将自己的记录进行整理这样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耽误了时间,但是我认为这是值得的。

在补充环节的环节的过程中,我补充补充一下植物没有那六部分。这样学生知识结构就较为完善了。

科学植物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更多的植物。

2、为植物做卡片。

3、欣赏几种有趣的植物

4、种植一种喜欢的植物。

5、介绍植树节。

活动重难点

为植物做卡片、种植一种喜欢的植物。

活动准备

几种植物的图片(梅兰竹菊)、一盆含羞草、有关植物(如猪笼草)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小朋友,你们认识哪些植物?

2、小朋友们请把你们认识的植物画出来,并把它们介绍个大家。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植物的图片,你们来看看是什么植物?(出示植物的图片)

二、活动进行中

1、让小朋友根据图片说出梅兰竹菊分别有哪些特征;

2、介绍梅花、兰花、菊花分别在哪个季节开放;

3、带小朋友在幼儿园以及周围参观植物,介绍植物特点;

4、回到到教室中,拿出带来的含羞草给小朋友观赏、触碰,看含羞草因触碰而收缩的有趣过程;

5、给小朋友观看有关植物的视频,如猪笼草食虫过程等。

三、回家任务

1、让小朋友在家长的帮助下为幼儿园里的.植物制作介绍卡片,挂到相应的植物上;

2、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种植。

四、活动后续

1、观察小朋友们种植的植物,一段时间后带到幼儿园,大家共同欣赏;

2、鼓励小朋友们在每年的植树节都进行植树活动。

教学反思

1、本次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明确,让幼儿明确意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在教学活动落实中,有很多孩子因为对树木生长没有多少了解,所以提问中互动不起来,通过图片的引导,孩子们开始想象、探索纷纷举手发言。开始活跃起来。

3、在以前传统的按班教学中孩子们都是按部就班,这次通过和社区合作进行教学,在加强社会教学形式的同时,丰富了孩子的科学知识。

4、如果重新上本次课程,我会在开始部分先让孩子们观察社区树木,再通过图片来讨论,让幼儿有感触的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基本部分中可加入树木与人类有关的大量图片(比如:沙尘暴、洪水、树木被砍伐等。)让幼儿了解保护环境对人类很重要。

5、我在教学本次课程中,老教师们的评价是:

(1)总体环节流畅,幼儿能完整的接受并有一定的效果。

(2)师生能互动

(3)导入部分吸引力欠缺

科学植物的教案篇3

活动背景:

自然角里的种子发芽了,在孩子们精心的照料下有些芽发的特别高,为了不至于让长高的芽倒下来,我们为它搭了一个支架,这些藤蔓就沿着支架爬了上去,越爬越高。孩子们一天天的注视着这些变化,十分兴奋。直到有一天,自然角里传来了阵阵争论声:"晓楠,你看我种的黄瓜芽长的好高!""才不呢!你的还是胡欣磊的高!""那我的比妮妮的高!"孩子们的讨论引来了更多孩子的关注,他们开始自发的讨论哪根藤爬的最高......

我猛然意识到,这不正是孩子们自发生成的良好的教育契机吗?于是我及时的记录了他们的问题,并根据孩子的兴趣及时生成了一个"植物长得有多高?"的数学测量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测量植物的高度,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2、发展与同伴合作、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孩子自己种植的种子发芽2、各种自然测量工具(纸条、回行针、尺、绳子、笔、记录纸等)活动过程:

一、哪盆植物长得高? ――激发测量兴趣1、自然角里的种子发芽了,现在哪盆植物长得最高?哪盆第二高?那盆第三高?它们之间相差多少呢?

3、我们能用什么方法知道我们猜测的结果是否正确?

二、有什么可以用来测量?――寻找非标准单位测量工具。

1、什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测量?(鼓励幼儿寻找各种自然测量工具)2、讨论我们该如何测量?(学习正确的自然测量方法)。

3、自由选择组合四人小组(共同协商、测量、记录)。

4、交流:你们是怎么量的?(用什么工具,如何量,碰到了什么困难,最后怎么解决?)量出来植物有多高?

三、用尺子量大家才知道――学习用标准单位测量。

1、不同的测量工具怎么比较?

2、介绍标准的测量单位――尺子,尝试用尺子测量。

活动延伸:

1、量一量幼儿园的香樟树有多高?多粗?

2、过一段时间再来测量,看看植物还会不会长高,又长高了多少?

反思

首先本节课,我用一个开场白的形式进行了这节课的开始,并进行了~图片与实物的观察与叙述。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创意是让孩子们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添画,但是我还记得薛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创意有时候讲究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单凭这节课的结果,也就是画面展现,我感觉是满意的,但是,从教案与实际的写生目的,我感觉这一节课很失败。首先我没有勇气让孩子们,通过我的引导去把实物放在桌子上,让孩子发挥想象去画自己所见所想。没有了写生意义的存在。只是我硬性的把一个植物与画面把孩子们的思维固住了。

在以后的写生课中,我会认真引导,我更会相信我的孩子们,能做到写生的真正作品的呈现。有时候对自己的怀疑也许局限了孩子们的写生范围,这是老师,最大的误点也是最不可取的。

科学植物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熟悉田里常见的工具,练习“挖、“插、铺”等的田间劳动技能,激发幼儿对简单田间劳动的兴趣。

2.增进对植物宝宝的情感,帮助蔬菜宝宝顺利过冬。

3.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劳作工具、“盖大棚秘籍”四本

活动过程:

一、幼儿围坐在草地,观察果树林里的植物的变化。

现在是什么季节?气候变得怎样了呢?我们小朋友有什么变化呢?

果树林里的植物有什么变化?种植园里的植物宝宝会怎样呢?

二、探讨保护植物宝宝的方法。

怎样帮助我们的植物宝宝过冬呢?看看农民伯伯是怎么做的?会用到哪些工具?说说它们的作用?

三、探讨“盖棚秘籍”的步骤。

小组看“盖棚秘籍”的步骤,看明白的地方和同伴说说,不明白的地方稍后大家一起来商量。

四、看图示尝试动手盖大棚。

三人一组,合作完成。提醒注意事项:

(1)按照宝典里的步骤操作

(2)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

五、总结。

延伸:帮弟弟妹妹的植物宝宝铺草。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我设定为大班的一节综合活动。在活动设计上我主要考虑有如下几点:

1.如何突出课题。园长室给我的课题是“给植物带大鹏”,这从字面上理解像是让孩子进行技能操作。但是如何让这个复杂的技能变成孩子自己自主操作呢?我采用了图示进行,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图示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水平,而且对他们来说也是有趣的挑战,因此,我将盖大棚的步骤通过图示的方式展示,让孩子自己看图示操作。考虑到孩子能力的差异,我引导孩子看懂的地方可以和同伴说说,看不明白的可以同伴讨论,让幼儿在和同伴的交流碰撞中学会盖棚的步骤。

2.合作很重要。活动中幼儿分成四组,每组三人。在活动开展之前,我就告诉孩子:今天要完成的是小组任务,如果小组合作不好,任务很难完成。这句话大大增强了孩子合作的意识。在活动中我也充分强调了合作:看图示时一组一本,小组先商量图示交流,然后再集体交流,在集体交流时请小组推荐一人介绍,这也增强了幼儿小组主人翁的意识。最后,在幼儿实地操作前我再次强调了:小组合作很重要。从活动效果来看,孩子们小组完成的还是比较好的。

不足:

1.幼儿安全问题。在当初设计活动时我充分考虑了所有安全问题,如:小铁锹的使用安全、砖头的拿放安全、竹片插弯的安全。但是粗心大意,却忽视了身边的建筑物的安全。

2.还可以再放手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设计操作步骤,让孩子有更多地自主权。

科学植物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植物是靠根部吸水、茎部输送水分的。

2、萌发对植物喝水现象的探究热情,初步学会照顾植物的简单方法。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对植物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重难点:

通过实验,了解植物喝水的秘密。

能准确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课前和幼儿一起将芹菜放入红色墨水里。

2、植物根吸水的视频,植物茎吸水的ppt。

3、两位幼儿一组实验材料:已经吸水的芹菜,放大镜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了解万物生长离不开水。

1、ppt出示斑马、大象、小朋友喝水的情景,(同一张),

问:他们在干什么?(喝水),为什么要喝水?他们是靠什么喝水的?人和动物都需要喝水,那么植物需要喝水吗?它没有嘴巴怎么来喝水?为什么?

梁老师带来了一株芹菜,我们来猜一猜,它是靠身体的那一部分来喝水的?为什么?

(二)实验验证,引发孩子探究热情。

1、ppt呈现实验结果,问:你看到了什么?植物是靠什么喝水的?

小结过渡:原来植物是靠根来喝水的,那么水又是怎样“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2、刚才我们一起将芹菜放在红色的颜料里,现在大家一起再来看看,出示植物喝水前和喝水后的变化,(出示芹菜喝水现象对比图)

问: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原来植物是靠茎部来传输水分的,植物的茎到底长得什么样呢?今天我们要来做小小植物学家,来解剖一下芹菜的茎。

(三)、合作探究,了解植物茎的运输功能。

1、用图示的方法显示茎的横截面和纵截面。

2、讲解操作要求:两人一组,先把把芹菜横着剪,纵向剪,然后用放大镜看看茎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等一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的横截面有红色的点,纵切时看到红色的线。

4、集中交流、讨论,请你用红线上来画一画你看到的。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5、出示一捆的吸管。

小结:植物的茎纵向看像吸管,有长长的通道。横向看有一个个小孔,植物就是靠根吸收水分,然后利用茎这根长长的细细的小圆管运输水分的。

(四)迁移经验,进一步引发孩子关爱植物的美好情感。

出示一盆腐烂的仙人掌,引导孩子观察:仙人掌怎么了?为什么会烂呢?说明自己的理由,再请相同意见的幼儿举手表决(由于小朋友给它浇了太多的水,让它的根烂了)

教师总结:

虽然植物需要喝水,但每一种植物要喝的水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自然角有许多植物,该怎么照顾呢?听听科学小博士的建议ppt播放浇水要领:第一、土壤干燥需要水,第二将水浇在根部,要浇透水;第三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浇水时间。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出现了一个以前在试教的时候从没有出现的现象,由于早上的芹菜都是比较湿,芹菜不再吸水了,它吸水的速度很慢,所以导致活动中实验的现象不是很明显。还有就是我们孩子的回答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不知道我们班的孩子其实对于根吸水的现象已经有了感知,所以孩子在第一环节就很直接的将我的答案回答出来了,让我有些局促,所以可能对于根吸水的现象我们可以忽略,其实科学活动中我觉得自己的语言还是不够精炼,有些话说得有些啰嗦,孩子抛出的问题我并不能及时很好的给予回应。

科学植物的教案篇6

教材分析

(重点与难点)

自然界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很多植物有很有趣的特点,例如可爱的含羞草被人一碰,叶子就会自动合起来,非常有趣,孩子们对这些植物的奥秘也很感兴趣。本节活动课让孩子能够在活动前自己去收集相关的植物资料,并能够在课堂上大胆分享自己找到的植物趣闻。重难点:幼儿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能够大胆交流。

幼儿基础分析

(能力、经验基础)

幼儿的有:对于植物孩子们很熟悉,我们的周围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

幼儿的无:孩子们对于一些植物特别的本领和特点不是很了解,植物的奥秘很难探究。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了解一些关于植物的趣闻,能大胆、有条理地讲述。

2、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活动准备

(材料、环境、知识准备)

材料准备:

ppt,视频

知识准备:

课前和父母一起了解一些有趣植物的特点和本领

一、谈话导入

导语:前几天小朋友们已经和爸爸妈妈一起了解了一些有趣的植物,这些植物有什么特点呢?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二、分享交流,同伴互学经验。

幼儿大胆讲述

要求:讲述的内容要让同伴听的明白,别人发言的时候能认真倾听。

三、集体感知,丰富拓展经验。

过渡:刚刚小朋友们说了很多不同的植物,让大家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植物,你们看看认不认识它们?

根据ppt讲述(教师出示一些幼儿没有说到的植物图片,先让幼儿看图感知植物特点,然后进行介绍,帮助幼儿丰富拓展。)

1、植物自身本领

2、植物对人类有用的本领

3.介绍植物之??

四、情感提升,产生经验共鸣。

大自然是奇妙的,有着这么多不同种类不同本领的植物,你觉得我们的生活离得开植物吗?为什么?说说理由。

小结:植物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植物可以食用,有的植物可以观赏,有的植物有药用价值,植物还可以净化空气,人类离不开植物,所以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保护身边的小草小花,不随意践踏和采摘。

科学植物的教案篇7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的嗅觉感官经验较少,他们对气味的概念停留在好闻与不好闻、香与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潜意识里积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种物品气味的机会。通过这次探索活动“气味瓶”,旨在给幼儿提供一个积累嗅觉经验的机会,让幼儿了解各种物品的气味。

活动目标

1.学会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发展感知能力。

2.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要爱护自己的鼻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组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别装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酱油、醋、酒、蜂蜜等,尽可能的提供有各种气味的物品。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气味的感知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鼻子有什么用吗?”(呼吸、闻气味)拿起一只瓶子,“假如我想知道瓶子里有什么东西,应该怎么办呢?”(看或闻)

2.引导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气味。

(1)“桌子上有很多的瓶子,你们知道里面都是些什么吗?”

(2)请小朋友打开瓶盖,闻一闻瓶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闻好一个盖好,再换其它的瓶子闻,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闻到了哪些气味?

(3)幼儿交流自己刚才闻到了什么气味。

(4)老师请每组一个小朋友找出醋的气味?(或其它气味)的瓶子,看谁先闻出来。

3.引导幼儿讨论、扩展经验。

小朋友你在家里或别的地方还闻到过什么气味?请你告诉大家。

你最喜欢闻什么气味?不喜欢闻什么气味?为什么?幼儿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气味,鼻子能告诉我们各种各样的气味,帮助我们辨别不同的东西。

4.总结

讨论怎样保护鼻子启发幼儿回忆以往碰伤鼻子或感冒的 感觉,进行讨论,谈谈保护鼻子的方法。

教师小结:我们的鼻子很有用,可以呼吸,还可以闻到很多的气味,所以我们要保护自己的鼻子。知道不挖鼻孔,不把异物塞入鼻孔,活动时注意不撞击鼻子,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等

活动延伸

在娃娃家的厨房里放上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别装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酱油、醋、酒、蜂蜜等,制成“气味瓶”,让幼儿辨别各种气味,并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科学植物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

3、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科学植物的教案8篇相关文章:

我的植物朋友桃花作文8篇

植物妈妈有妈妈教案6篇

小班科学关于手的教案通用8篇

描写植物多肉的作文8篇

小班科学关于手的教案模板8篇

找我的植物朋友作文优质8篇

我在我的植物朋友的作文优秀8篇

作文我的植物朋友的作文精选8篇

大班科学有趣的纸教案8篇

小学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6篇

科学植物的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6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