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心得体会写好了在接下来的工作生活中有着很大的作用,下面是好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好党员好家风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好党员好家风心得体会篇1
xxx强调“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指出个人、家庭、国家的有机统一。把家风家教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道德修养和文明素养的重要内容,势在必行。“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谷文昌家风则是家风建设的风向标。
谷文昌同志离开我们已经34年了,在他留下的丰富的精神财富中,家风更是我们全面治党的传家宝。回首谷文昌的一生,他严以律己,廉洁奉公:决不允许自己的家属搞特殊:一是“特殊照顾”,如女儿结婚,要求他批木材做家具,他不批,因为这是搞“特殊”;二是“特别严格”,就是一般群众可以做的事,领导干部子女不能干。如1962年的东山高考落榜生,绝大部分都安排了工作,而谷文昌的女儿却被安排为临时工。在东山担任领导职务14年,当他告别这片为之奋斗多年的热土时,带走的却仅仅是一只装书用的旧皮箱,一个放衣服的包袋,一把修剪林木的小斧头,两坛自己腌制的咸菜……
谷文昌家风既是谷文昌对亲属的具体要求,也是严格自律的真实写照,更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谷文昌家风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事例生动,集中体现了那一代共产党员艰苦朴素、清白为官、为民奉献的优良作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从严治党,应继承和发扬好这种优良作风,让简朴本分的“谷文昌家风”引领社会风尚。
“欲治国者,先齐其家”,家风作为一个家庭的风气,是一种潜在无形的综合力量,是社会风气的涓涓细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在每个家庭中的传承。中国历,许多有为之士都把修身、齐家与治国联系起来,认为要治国就必须修身齐家。“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留钱财给子孙,不如留下智慧与德行。谷家“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是谷文昌言传身教的结果。今天,对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来说,如何教育好家属子女,树立良好的家风,自己必须率先垂范,做出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大力倡导家风建设的今天,我们要以谷文昌家风为标杆,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风美德,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好党员好家风心得体会篇2
每位党员都积极主动地立家规、正家风、传家训,争做一名廉政为民、家风清正的合格党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党员干部立家规正家风心得体会1: 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建设问题作了生动论述:“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他主持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时又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习近平对家庭建设问题的生动论述,既亲切温暖又发人深省。
中华家风各有不同,但基本认同是重视知识、文化教育和道德培养,讲究俭朴、谦逊、敬老、善良、懂礼、和睦、诚实、与人为善等。
家风是家庭的性格,是家庭的形象,是家庭的魂魄。对党员干部家庭来说,家风涵养作风、折射党风、关乎政风、影响民风。建设、传承、弘扬好家风,以纯正家风涵养良好作风,应当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义务。
好家风才有好家道。家道亦治家之道,是家庭赖以发展与维系的规则和道理,“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所表达的就是人们慎终追远、敬祖承德、家风永续、润泽后世的观念。好家风才能出好子弟。“父慈子更孝,夫唱妇亦随,老少皆同乐,家和万事兴”。虎父无犬子,曾国藩、左宗堂、张之洞、梁启超后人往往是一时俊彦,没成为“官二代”,这与他们的家风家教密切相关,《曾国藩家书》便是明证。
好家风是文明道德的涵养池,一张永不失效的文明通行证。蔓藤没有枝干支撑,永远匍匐在地上;林木无主杆,不能成为参天大树。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的精神枝干,支撑起文明脊梁。
好家风衔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血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好家风沉淀了优秀的民风民俗,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反映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比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家教故事;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都已成为传统文化精神的一部分。比如,毛泽东《祭母文》说母亲传承的家风是“首推博爱”,还有“不作诳言,不存欺心”,“但呼儿辈,各务为良”。这些例子表明我们要培育和弘扬的核心价值观,同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出来的我们的民族品格,其精神血脉相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好家风是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平安”,好家风为权力增设防线。严是爱,宽是害。良好的家风是传家宝,让家人终身受益。毛泽东要求子女学会“夹着尾巴做人”;周恩来针对亲友“进京做事”的要求,定下了“十条家规”,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焦裕禄“书记的女儿只能带头艰苦,不能有任何特殊”的家规,成为子女一生的骄傲。无论是一代伟人,还是党的优秀干部,他们良好的家风带出家庭廉洁作风,家庭廉洁作风又涵养着良好家风。
家风不正则政风难平,很多贪官腐败分子的堕落起点,正是始于家风这道“防火墙”失去效力,家风淡然、家规失范、家庭不睦,是导致干部腐败或全家“一锅端”的一大原因。无论是“老虎”还是“苍蝇”,“坑夫”“坑爹”“坑子”“夫妻沆瀣一气”“情人反目”“小三杀手”的例子历历在目,警钟长鸣。廉洁治家、从严治家是廉洁从政的重要环节,绝对不可小视。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是一曲有声的赞歌。家风好不好,家长、“掌门人”起主导作用。领导干部在家庭乃至家族中往往都是核心人物,其一言一行都是家规的模板、家风的旗帜,只有以身作则,恪守家规、传承家风,才能为家人作出榜样,才会有威严、有说服力。严以修身是践行“三严三实”的重要内容。做到严以修身,除了党纪国法的刚性约束,还要靠家规家风的潜移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家风是领导干部严以修身的必修课。维护好家风是干部一生研究的课题。
党员干部立家规正家风心得体会2: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更好地融入日常,促进党员干部家庭建设、培育良好家风。最近,各个党支部都在开展“领导干部立家规,共产党员正家风”主题活动。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对领导干部来说,家风正则作风正、律己严,家风正则坐得稳、行得正。习近平总书记一向注重家风,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习家有着从严教子、勤俭持家的家风。
那么,该怎样把这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呢?如何真正抓准抓实抓出成效呢?
我们党支部一是组织集中学习。利用星期日休息时间召开专题会议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巩固提升家风建设活动成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是通过寻找身边优秀的家规祖训,总结提炼自己家庭的家教心得、家训家规等,使“好家风好家训”得到了传承和学习。要求每个党员围绕“立家规、正家凤”说出自己的座右铭,促进党员家庭建设、培育良好家风。
三是要求每个具体书写能力的党员通过此次的活动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在每月的党员统一活动日上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大宣传力度,组织讨论交流等方式大力营造“立家规、正家凤”的良好氛围,组织引导广大党员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把做合格党员的要求融入家庭建设,主动学家训、立家规、正家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家风连着党风,家事连着国事。所有党员及党员干部务必时时牢记使命,让共产主义理想、精神、道德在家风中闪闪发光,让爱国、爱民、爱党之情高于爱家、爱妻、爱子之情。
党员干部立家规正家风心得体会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促进党员干部加强家庭建设、培养良好家风,推动学习教育更好地融入日常,4月27日,黎平县统计局开展“领导干部立家规,共产党员正家风”主题活动。该局每位党员都积极主动地立家规、正家风、传家训,争做一名廉政为民、家风清正的合格党员。
切实立家规
家规好则家风正,家风正则政风清,政风清则民风淳。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国民触犯法律一样受到处罚。
党员干部要主动学习借鉴古今圣贤家规家训,由古昔今,深刻领会立家规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思考家规的本质所在。例如,学习周恩来的家风家规,在学深悟透、深查细照、笃行实做上下功夫,对照周恩来的家风家规思考如何定立自家家规。
党员干部立家规要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法律法规和党的优良传统,对照“两学一做”要求和好干部标准,采取召开家庭讨论会等方式,与配偶、子女等家庭成员深入交流、反复商议、形成共识,严肃认真地制定有约束力、有自身特点的家规。
党员干部立家规要立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的家规、家训。党员干部的家规应该体现三个字,即“公、忠、能”。公,一个家庭有了“公”的风尚,则能拒诱、无私。忠,既指心态中正、立正纠错,又指为人正直、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坚持真理、修正谬误,也指应尽的道德义务。这是家庭传承的基本,是敬老爱幼的源泉。能,便是能力、才干、本事。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家庭成员能保证一个家庭得以长盛不衰的根。党员干部家规的内容要做到见党性、知底线,立得住、可传承。
带头正家风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换一句话说,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良好家风有助于党员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夯实道德根基、涵养清廉之风。家风正,则政风清、子孙兴。
关于家风,习近平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总书记的话对我们是一种教育,一种鞭策,更是一种深情期盼。党员干部务必时时牢记使命,让共产主义理想、精神、道德在家风中闪闪发光,让爱国、爱民、爱党之情等同于爱家、爱妻、爱子之情。良好家风的形成要靠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一个党员都有责任有义务从自身做起,传承优秀家风、营造良好社风、弘扬传统文化,并将之代代相传、永不停息,还社会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
子曰: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正家风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自觉“立家规”,带头“行家规”,为身边人树立榜样。党员干部要做到“每日三省吾身”,反思自己有没有按照自己定立的家规为人、做事、当官;道德品德是否得到党员群众的认可;是否做到为人公道正派、勇于担当;是否以诚待人、乐于助人;工作作风是否扎实,是否有作风飘浮不实事求是的现象;是否做到廉洁自律,管好自己管好家人;是否做到生活朴实,不奢靡不浪费。
党员干部正家风要以身作则。坚持立言立行,带头行家规、严家教,带动家庭成员守家规、正家风。党员干部应该认真践行“四讲四有”,在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子女教育、勤俭持家、邻里和谐等方面作表率,带动家庭成员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严格传家训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等,家训属于家庭美德的范畴。家国同构,一个家庭的家训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如曾国藩家训、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等。家训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标准,违背家训,就会遭受道德的谴责。
党员干部传家训要严格,要加强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约束,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一人不廉全家不圆。党员干部自己不出事,又加强对家属子女的教育管理,整个家庭乃至家族平平安安,这也是一种幸福。
党员干部传家训要广泛,党员干部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讲道德、守规矩、重家风,讲好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延续乡村传统道德,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党员干部常写勤廉征文、常议勤廉家风、常说勤廉家事、常绣勤廉美图,共同营造清正和谐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好党员好家风心得体会篇3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是如此。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家规家风,会导致家庭不睦,道德滑坡,风气低俗。而位于金华浦江郑宅镇是远近闻名的“江南第一家”,那村口金光闪闪的青石牌坊无不向世人展示了郑家那传承900年的“郑氏家规”。
“家风正,则民风正;家齐,而后国志”,这是《郑义门》廉政动漫系列剧第一集中的一句话,家是浓缩的国,国是放大的家。一个人从家步入到社会,个人的家风、作风也随之远播。一个人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会耳濡目染受到影响,按照良好家风的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作风。好的作风源于好的家风,好的家风汇成好的社风。正所谓家风正,则民风正。通过观看《以法齐家》、《家法如山》两集廉政动漫,每一个故事都在向我们讲述家风、家规、家训给这个家族所带来的影响力。家风是家庭精神的核心,也是社会的价值缩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因为家规传承,郑氏家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郑氏族人自觉以家规为尺,注重自我修为,共同缔造着家族的累世繁盛。在崇尚“家国”概念的儒家文化系统中,郑氏家规承袭的伦理文化、责任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具体投射和浓缩,郑氏族人在时代变幻中始终恪守家族精神,展现着炎黄子孙对民族文化几千年如一日的尊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郑义门”为后世树起了一个廉洁德治的良好典范!当前,家风已成为拒腐防变的“防火墙”、清正廉洁的“保护网”、改进作风的“催化剂”。家风正,则民风淳、政风清、党风端。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要以《郑义门》为家风建设新标杆,重视家风建设,将家风建设与促民风、转政风、树党风结合起来,大力传承家规家训优良传统,弘扬社会正能量。要严于修己,任何时候都不违规逾矩;要严待家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为谋取私利打开“方便”之门;要警钟常鸣,不仅要做到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更要把好“后院”关口。只有守住了家中的“廉洁门”,远离贪腐,小家才会平安,社会才有正气。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深知,应该严格遵循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发扬家庭的优良家风家规,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弘扬正风正气,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市场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好党员好家风心得体会篇4
没有规则就不能周围,国有国法,家里有家规。但是,一般家庭列出条文的家庭规则很少见,大多是约定俗成的家庭规则。
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整齐。
关于家庭风格,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风格。一般农家以勤俭为基础,尊敬老人,礼貌地交往亲戚朋友,和邻居和平地交往,珍惜社会贫穷是好家庭风格。
家庭风格的建设是第一位的。打铁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延续,也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承。一方面,修身养性是提高个人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满足,提高政治警告和政治鉴别能力。魏征说:傲慢不长,欲望不纵,乐趣不极,野心不满。领导干部要深刻印象廉洁自律,克服奉公思想,淡化个人得失,为民务实现个人价值。家风建设注重传承。中国传统教育化知识的传播,也是道德修养的体现。在家风建设中,慈善,子孝,兄弟恭敬。优秀的个人修养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和生活感染下一代。正确的家庭作风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孩子骨子里的正义和正义。当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时,他们自然会释放正义。面对扭曲的邪恶精神,破坏党的行为和纪律的贪婪投机行为,他们本能地拒绝了。
家风的形成,可以通过家庭世代的沿袭,通过世代的语言教育来形成。
通过学习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我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实现现实现各项工作,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平时的时间可以看到,关键时刻可以突出,危难时刻可以站起来
好党员好家风心得体会篇5
孟子说:不遵守规则,不能成为周围。也就是说,人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官员要遵守道德规范,保护下划线,不要踩红线,不要碰高压线,成为民务清廉、领导满意、人民支持的好官员。最近,县委组织部要求党员干部写家规家风*,结合本人家庭、家风、家规,与周恩来的十条家规相比,我想谈谈自己家规、家规的经验和感悟。
本人及其家属,一个是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一个是职场的副职干部,多年来,约定夫妻共同遵守的家庭规则,家庭风格是清白的人,踏实的工作,不谋权利,不留言柄。
正家风、立家规则不是形式,不是表面*,而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心,为家人树立清白人、踏实工作、不谋私利、害怕纪律的榜样。在民政局工作了5年以上,局里的招标事项,我一次也没有介入过,也没有让亲戚和朋友参加过,都是局里的商品购买和工程论证指导小组进行阳光操作的优惠配置、残疾评估、城乡低保工作,我没有为不符合条件的对象打招呼。
我认为家风家规是连接党风党规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建立家庭规则,树立家庭风格,积极适应全面严格控制党的新常态,推进两个责任扎根的根本要求。做官员一会儿,做人一辈子。金钱固然重要,但金钱不是万能的,品德要高尚。周恩来一生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严格律己,宽广待人,艰苦朴素,不以权力为自己,为家人,为部下谋私利,其高风亮节,世界敬仰,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典范。他时刻用十条家规的尺子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规范家庭行为,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树立辉煌榜样。
我认为立家规则、正家风格是责任。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权力高,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管理家庭、孩子和周围的工作人员尤为重要。因此,要有责任担当意识。作为官员,受益的一方,虽然是老话,但从这句老话中,我也明白了一个有能力的党员领导干部,面对新的形势、新的常态,要管理职场、部门,必须把那个部门、那个部门视为自己的家。这个家的好家风、好家规更为重要,更应该立足。例如,从人、财、物规范管理制度到人民服务承诺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软环境建设评价制度的上班纪律、机关风格建设、年度评价等制度,必须不断建立,不断完善。这种家风、家规直接关系到该单位、该单位党风风的好坏,关系到党的事业及其单位工作的兴衰。
我们家的好家风,家规,继续保持。虽然没有写在纸上,也没有贴在墙上,但总是出现在我们夫妇和家人的心里。我决心每天思考自己,每天警钟长鸣,成为家规好、家风正、党和人民信赖的民政干部。
好党员好家风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 汉字好教案5篇
★ 好情绪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