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的心得体会6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完一本书后,我们应该总结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下一篇精彩的读后感,读者通过阅读实用的心得体会,可以获得积极的人生指导和建议,好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支援的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支援的心得体会6篇

支援的心得体会篇1

连日来,抗疫冲锋号持续吹响,xx月xx日凌晨我接到参加xx市内核酸采集的通知,这一刻我心所想虽不是一名军人,但和军人一样,有同一个梦想和同一个目标。使命无上光荣,责任无比重大,出征第一天,我在三隆新天地北沟街道,其中一采样点分别完成了900例样本采集,xx月xx日,在xx书院完成了837例样本采集,xx月xx日在xx街道完成了800例样本采集,每次采集后听到你辛苦了、谢谢你、姐姐辛苦了的话语,我瞬间充满干劲。同时收到了院领导送到家里的温暖,在疫情严峻的情况下,不知废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为我们保障了蔬菜、水果,让我们无后顾之忧,这使我更有动力完成院里对我的寄托、使命与信任。

xx月xx日凌晨,我们接到任务,支援xx,我顿时觉得自己背负着重要使命,清楚了自己的价值,在战斗中享受着领导给与的这次成长的机会,挑战并超越自我。支援春城的11天里,疫情严重我们逐门逐户扫阳,很多都是老小区楼梯房,在狭隘的楼道内,裹着密不透风的“大白”负重爬楼,汗水如毛毛虫一样在周身游走,像蒸桑拿一样。面屏很快凝起雾气,汗水流进眼眶,眼珠被蜇得火辣辣的疼。

只能拼命眨眼,以缓解疼痛,也让视线清晰一些。此外,厚厚的n95口罩让本不顺畅的呼吸“雪上加霜”,只能像离开水的鱼儿一样,张着嘴贪婪地吸气。再加上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个中滋味,远非“难受”一词可以形容。但每看到春城居民看见我们xx医护工作者后的心情、和他们的一声辛苦了,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寒冬腊月已过,春暖花开已临,xx宽城也打响了最后攻坚战的号角,我们的胜利马上就要到来了,经过了这么多天共同的努力,xx终将“拨开云雾见光明”。过去的10多天以来,在无数各地的支援医疗队、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等等共同努力下,有效地阻止了疫情的扩散,抗疫必胜,期待这座城市的繁华重启。

支援的心得体会篇2

今天是第111个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的主题是“关爱护士队伍,护佑人民健康”。在此次疫情中,全市10万余名护士、外省市援沪的1.6万余名护士以及解放军卫勤力量,在抗击新冠疫情阻击战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向广大护理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你们辛苦了!

图说:深夜,在方舱医院的护士站里,护士们仍坚守岗位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摄

岁月静好的平凡岗位上,他们用爱带来温暖,守护生命;疫情肆虐的披甲前行中,他们挺身而出,为护山河无恙。他们也是普通人,没有什么理所应当,只因穿上了天使的衣裳,爱的光芒闪亮而耀眼。

今天是第111个国际护士节。有些节日或许意味着休息,可对于白衣天使而言,担负着的救死扶伤责任,并不会在这一天减轻。

一位位步履匆忙的护士,正是在用各自的默默奉献,守护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康。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担当、冲锋在前的勇毅,守“沪”生命、无私奉献的情怀,构筑起当下大上海保卫战里坚不可摧的防线。

图说:黑暗中,方舱医院值夜班的护士打着手电筒巡视 新民晚报记者 刘歆 摄

1.6万名援沪天使,克服艰辛选择逆行守护

本轮上海疫情防控中,外省市援沪1.6万余名护士勇敢逆行,在抗疫战场用辛勤与汗水,助力早日打赢抗疫硬仗。

广西省援沪医疗队,4月23日第一批23名护士进舱了,五点不到起床,乘专车一小时到达临港方舱医院。在上海同行的帮助下,很快开展起了工作。方舱有点热,从穿好隔离衣开始,汗水在胸前和后背一直往下流,二十几岁的小姑娘,一咬牙,吃下了这些苦。舱内患者都很友好、配合管理,支持工作,这让第一次进舱的小护士们舒心不少。

战斗的一天结束,洗漱上床已是凌晨两点半,收到应急采样电话,早八点集合出发,下午四点才陆续回来,42名护士顶着烈日采样14497人。来自桂林人民医院的护士杨水秀,记录下点点滴滴,“工作量确实很大,特别辛苦,但队伍里从未有一人抱怨过什么,这就是护士的使命与担当。”

山东援沪医疗队里,山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儿科护士长王奔,4月2日收到支援上海的通知,曾有过抗疫一线经验的他毫不犹豫,再次义无反顾投入没有硝烟的战场。

参与两次核酸采集任务后,王奔作为方舱医院二楼西区的组长进入龙耀路方舱工作。忙碌的夜班里,凌晨四点半,当他在电脑前与战友再次核对患者信息时,感觉浑身冒冷汗,双手发麻。

“我有点不舒服。”他对同事说。话音刚落,他便瘫坐下来,旁边的战友迅速发现异常,进行简单检查后初步判断为低血糖发作。在众人搀扶下,王奔离开病区至走廊休息片刻。精神稍微好转后,他就想再次回到工作岗位,最后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才回到酒店休息。

来到上海已经一个多月,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经历了初到时的忐忑、压力下的兴奋,慢慢地工作变得熟练起来。王奔感慨:“在别人看来简单重复又机械的工作,一天下来,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只有沙哑的嗓子,疼痛难耐的胳膊和双腿知道其中的艰辛。”

市公卫中心,最早入舱的她77天未曾归家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内,截至今天,新冠病房90后护士长顾丽萍已经累计77天未曾回家,成为本轮疫情离家最久的护士人员。

2月25日上午7点30分,新冠病房护士长顾丽萍开启第6轮进舱抗疫任务。临行前,她像以往抗疫出发前一样,给了女儿一个大大的拥抱,并约定结束抗疫任务后亲手做一桌女儿最爱的美食。顾丽萍怎么也不会想到,为了抗疫她不仅要“食言”和女儿的约定;而且临别时的拥抱,也成为顾丽萍近期最后一次和女儿面对面接触。

在之前的疫情常态化期间,顾丽萍只需管理1栋楼宇的护理工作,而本轮疫情期间,她最忙碌时要管理协调3栋楼宇。“由于频繁接听电话,我的手机始终处于充电状态,有时候感觉像捧了一天暖宝宝。”

本轮疫情以来,顾丽萍因工作需要多次调整病区,几乎“老、小、孕、重”患者人群她都参与护理过。目前,她所在的病区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为主,其中高龄且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也不在少数。

顾丽萍在工作时把高龄老人床位尽量安排在离护士吧台最近的区域,从而方便及时观察和处置病情。“高龄患者护理需要注重细节,除了给予必要的生活护理外,还要加强心理关怀,尤其一些患有阿兹海默症或者精神疾病的老人,更要在护理上下功夫。”

5月4日是顾丽萍结婚纪念日,她与老公只能隔空庆祝。作为一名90后青年,尤其在建团百年的神圣时刻,顾丽萍表示,在抗疫的关键时刻,更应该发挥作为青年人的使命担当,护佑生命的健康。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作为新冠定点收治医院,在院人数不断刷新记录,对护士的需求程度也远超2020年的抗疫初期。随着“老、小、孕、重”逐渐成为重点收治人群,为一线护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面对繁重的临床护理任务,战疫一线的“提灯女神”们,从寒冬到初夏,始终义无反顾、坚守病区、心系患者,用专业、敬畏、温暖,点亮着生命之光。

‘00后’小将:和前辈一起战斗,是最好的成人礼

5月,对于曙光医院和华山医院的两位“00后”护士刘庄凤和喻馨来说,是个节日颇多的月份,过完劳动节、青年节,今天又迎来了护士节。在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里度过第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让他们有了不一般的感受。在上海本轮疫情中,还有许多像他们一样的“00后”护士,在“疫”线的历练中成长,展现出蓬勃的青春力量。

有一种勇敢,是明知艰险,也绝不回头。一句“我愿意”,让刘庄凤这个去年夏天刚踏出校门的护理“新兵”,成了曙光医院医疗队里的“老幺”。进舱的前两天,她在驻地酒店度过了自己的22岁生日。那天,她对着生日蛋糕许愿:“能跟前辈们一起并肩战斗,是白衣天使的责任,更是最好的成长礼。”

图说:曙光医院护士刘庄凤在定点医院里照顾老年患者

刚工作不久,就跟随医疗队先后支援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刘庄凤有了很多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穿上防护服,有种奇妙的感觉,瞬间感到自己的肩膀上多了一份责任。”她告诉记者。和方舱不同,定点医院收治的患者病情更重,还有不少老年人。很多老人都是独自入院,没有家属陪伴。这时,刘庄凤还要帮他们喂饭、换尿布。“我还负责照顾需要定期做血透的患者,每天忙碌而又充实。”姑娘说。

在临港方舱医院里,华山医院“00后”护士喻馨从舱内的留言墙上,发现了医患合力退疫的小秘密——

有段时间她负责夜班值守。夜深时,空阔的舱内渐渐安静了下来,只有呼噜声和一些若隐若现的手机亮光作伴。借着微弱的夜灯照亮,她从一张张病床旁走过,看到没盖好甚至落地的被子,总会忍不住一遍遍捡起来,轻轻盖好。这样的小事本不觉得有人在意,直到发现舱里的爱心墙上,一封患者留下的匿名信:“因为焦虑,心里抵触舱里的一切。却因为睡眠浅,几次看到了守夜的大白帮我盖被。这些孩子那么小,应该还没做母亲吧,将心比心,这份关爱何尝不是融化冰雪的暖阳?于是便渐渐理解、接受了这里的一切。”忽然,她觉得有一股暖流回荡在胸口。

图说:华山医院护士喻馨喂老年病人吃饭 杨有宗 摄

随着临港方舱适老化改造,老年患者日渐多了起来。对于没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护士们精细护理,喂老人吃饭。喻馨记得有位奶奶总喜欢反客为主,先问一句“小姑娘你吃过了哇”?直到响亮地答复她“吃过了,您放心”,她才会满意地开动起来。

有人会说,“‘00后’还是孩子,还需要被人帮助”。刘庄凤的回答是,穿上防护服,自己有着和前辈们一样勇敢和坚定,在被需要的患者面前,我必须独当一面,撑起那份属于自己的责任。而喻馨在日记里写道:“身为医护人员,在疫情这个战场,冲锋在前是一份责任使命;而身为青年,能在刚一参加工作就有锻炼自我的机会,意义非凡。我细细体会着舱里的这些点滴,涓涓细流汇聚磅礴力量。我更加坚信,上海一定会早日恢复原本的模样!”

图说:护士用萌萌的手绘拉近与方舱医院里患者间的距离 刘歆 摄

坚守一线:“超饱和状态下”挽救每一条生命

“急诊原则上不停诊,保障血液透析等科室连续性服务”,对病人来说,这是疫霾笼罩下,自己想要伸手紧紧抓住的一道光;而对坚守在急诊、血透室的医护人员来说,要付出比往常多出数倍的艰辛,既要尽力堵住潜在的感染风险,又要在“超饱和状态”下挽救每一条生命。

这场“战疫”里,无数护士留给孩子和家人一个背影,昼夜兼程赶回岗位上。陈皎是新华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和抢救室的护士长。前几天,她收到了8岁儿子发来的信息:“老师布置了作业,要采访家里的职业人,妈妈,我想要采访你。”从3月底起,陈皎就一直没有见过儿子。作为护士长,她必须闭环在医院里,守着责任重大的两个阵地,刚刚过去的母亲节,儿子只能在视频的那一端,给她一个隔空拥抱。

图说:新华医院护士长陈皎在急诊护理病人 采访对象供图

急诊抢救室护士长就是这里的“管家”——既要协同医生参与救治,又要协调管理区域内的防控工作。面对着接诊量的激增,陈皎带领着护理团队反复调整急诊流程,严格把控各项防控措施。疫情以来,新华医院急诊始终处于开放状态,承担了大量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任务,接收的急诊救护车人次每日攀升,最高日救护车人次达65辆,在抢救室的留观患者最高人数达到79人。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陈皎像“救火队员”一样投身其中。她已经习惯了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连轴转甚至连续无眠的状态……遇到危重患者,她总是冲在前面,把年轻的同事护在身后;面对情绪焦躁的家属,她总能专业细致耐心地安抚解释……

抢救室的护士30多位,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护士20多名。陈皎告诉记者,这里有很多青年,也有很多年轻的妈妈,护士们处变不惊,既要救命,又要安全,还要有爱。她说,感谢家人,尤其是儿子对自己这份工作的理解与认可。

上午8时,仁济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李萍穿上防护服、进入血透室、装透析仪器管路、准备好机器、为病人进行治疗……对尿毒症患者来说,一台台血透机、一条条连接的管路,就是延续的生命线。

图说:仁济医院护士长李萍在血透室照护患者

不久前,68岁的赵老伯突发急性左心衰,呼吸困难、咳嗽不止,不立即进行血透治疗的话将有生命危险。接到电话,李萍顾不上休息,立即赶往病房。穿上防护服,测量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和体重,进行血透。2小时后,赵老伯的心衰症状缓解。“后来我们了解到,赵老伯最近自我管理有些松懈,饮食上没控制住,突发了心衰。”虽是普通一件小事,也让李萍记忆深刻。

李萍已经近两个月没有归家了。2000年参加工作,2010年成为血透室护士,李萍即将迎来职业生涯中的第23个护士节。“从事这份职业以来,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挽救了生命时的职业自豪感,是其他职业无法提供的。每当我们成功抢救了一个病人,挽救了一个生命,或者说帮助到一个家庭的时候,所有的辛苦和累,包括委屈都是值得的。”李萍说。

图说:一家大型方舱医院里,护士换上防护服,准备转运核酸样本 郜阳 摄

核酸采样:居民配合理解,自己的付出就值得

“抬头,张嘴巴,很快就好”核酸采样时,这样的轻声细语,相信你我都不陌生。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很多护士一直坚守奋战在核酸检测一线,相比护士服和燕尾帽,他们用大白包裹自己的时间更长。无论周末还是节假日,清晨抑或是深夜,在一个个临时核酸监测点、在一栋栋楼宇里,都能看到他们坚守的身影。张雨和骆文婷就是其中两位,在他们看来,每一位市民的积极配合和理解,就是送给他们最好的节日礼物。

从最初为密接、次密接上门采样,到后来筛查时坐上三轮车在社区“摆摊”,上海市东方医院护士张雨已经记不得自己参与多少次核酸采样了。疫情刚发生时,需要为混采阳性的市民做单管复核,那一次,张雨跟着采样队伍,在联系好居委会后上门挨家挨户采样,从中午忙到了第二天凌晨。那一次忙完,很多队员吃饭时手抖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但现在,早就习惯了的张雨已经能很轻松应对每一次任务了。

图说:东方医院护士张雨在社区采样

这位工作不到一年的姑娘记得最牢的,不是辛苦,而是工作中收获的感动——在花木街道采样的那天,风雨交加,志愿者早早为采样队员们搭好了帐篷,还贴心准备了马甲御寒;老小区里的老人行动不便,他们需要上门采样,爷爷奶奶一声声真诚地谢谢,眼神里藏不住的对晚辈的那种心疼,都让张雨感觉到,自己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疫情下,张雨每天的工作紧张忙碌,需要不定期外出采样、需要在科室值班、需要护理阳性感染者,姑娘说,觉得这份职业非常神圣,选择了护士就会热爱它,值得自己用一生去做好。

骆文婷是静安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最近她的主要任务是和同事们一起“追阳”和“查漏补缺”。“前期筛查已经把点位情况摸了个遍,现在要到一些楼内把漏采的人群补上,通常老弱病残较多;还有一些需要单管复核的,也要上门。”对她来说,尽管工作强度没有前阵子那么大了,但对体力的要求一点不少,因为很多老公房都没有电梯,上门采样就需要不停地爬楼。

图说: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骆文婷在采样结束后,带着医废穿梭在街头

不久前,她参加上门核酸采样工作时,为了躲避路口突然出现的骑手小哥,不慎摔了一跤。她说,当时想着有三栋楼需要上门采,心里比较急,只是检查了一下看防护服有没有破损,就没有多想,马上拿着采样物资上楼了。任务结束回家后摸了摸肿胀的小腿,才发现擦伤了好几处,但在工作时竟然完全感受不到痛。

采样过程人人都知道“辛苦”,骆文婷说,居民的一句“谢谢,辛苦了”让她感到欣慰。作为一名基层卫生工作者,骆文婷说:“一次次的抬手、一天天的步数,就是基层卫生工作者的‘成绩单’。希望早日迎来抗疫的胜利,能看到大家口罩背后的笑脸。”

资料:上观新闻(记者:顾泳、黄杨子、侍佳妮)、新民晚报(记者:郜阳、左妍)

来源: 上海发布

支援的心得体会篇3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为期两个多月的西安海关口岸疫情防控支援工作已结束,顺利进入隔离观察期。回顾这段日子发生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两个多月前,正在汉中市疾控参加新冠检测技能强化培训的我,接到上级指令,五一节后与市疾控陈真、城固疾控张佳彬两位同志共同前往西安海关实验室支援新冠核酸检测工作。疫情当前,作为一名疾控工作者,为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我义不容辞,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和父母沟通后他们也很支持我的工作,叮嘱我要认真严谨,不辜负组织的信任,注意防护,保护好自己,家里的事情有他们操心让我不要有后顾之忧。同事们也纷纷电话微信与我联系,给我加油打气。我带着家人同事对我的关怀和支持,匆匆收拾完生活必须品奔赴机场,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去。

在带班老师们短暂的培训后,原本作为专业人员的我们立刻就适应并熟悉了这里的工作。伴随着每天早上五点钟的闹钟声,光荣而艰巨的一天就开始了。作为海关的检验人员,每天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地多个航班的旅客和空乘人员,样本数量之大,范围之广让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一旦全副武装进入核心检测区,少则三小时,多则五,六个小时才能出来。

炎热的夏季,在狭窄而封闭的实验室里,汗水湿透了防护服下的衣衫,但为了快速而准确出结果,大家却顾不上这些,而是都在争分夺秒、全神贯注地进行检测操作。

除了航班的样本外,实验室还承担了所有支援人员的健康监测。看着手中病毒采样管上面的名字,虽然是陌生的,但我知道此时此刻还有很多和我们一起从各地聚集于此并肩作战的战友,舍小家为大家的战斗着,保卫祖国的国门不受病毒侵袭。每当想到这些,我的内心充满着鼓舞与感动。

支援工作丰富了我的人生,锻炼了我的能力,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受益终身。我已圆满完成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离开“阵地”的前两天,下一批支援人员已到岗,接力进行这场持久的防疫保卫战。

我将继续身披“战袍”,同千千万万的医务工作者一起尽己所能,倾其所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支援的心得体会篇4

为做好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变化应急响应,提高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和应急能力,在3月,我校组织大规模核酸采样预备队伍人员进行防护服穿脱技术操作实训及考核。此次实训考核分批进行,为期一周。

实训时,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到现场给我们进行讲解,所以给了我们详细的视频以及步骤,从防护用品的选择、手卫生、穿脱防护服的步骤、注意事项、防护要点等具体细节出发,通过边讲解边示范的形式,把正确高效的穿脱流程介绍给大家。实训的过程中,大家认真练习,互相探讨,在反复的穿脱练习中,将步骤要点牢记于心。考核现场,采取现场评分及考后点评的形式,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评分,及时反馈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总结。

严密的防护是控制交叉感染和疫情扩散的重要手段,通过此次实训考核以考促练、以考促学,使我们核酸采样预备队伍人员熟练掌握防护服的穿脱流程及注意事项,有效提升了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技能,为疫情变化时能迅速投入抗疫工作奠定了基础,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支援的心得体会篇5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不断学习防疫知识和操作规程,时刻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金秋十月,新冠疫情反弹,迅速席卷我陇原大地,尤其是xx的疫情形势更为严峻。面对复杂的形势,xx县中医医院党委靠前指挥,积极组建一支业务技能强的护理人员支援xx。我是xx县中医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护士长潘xx,积极请战,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逆行出征。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心里默默在想,组织考验我的时刻到了,在疫情面前,我主动请缨,力争上游,积极向先进靠拢。20xx年xx月xx日晚上九点,接到单位通知支援xx,我及时和远在xx的爱人互通电话,得到远方爱人支持和鼓励,简单收拾行囊,急急忙忙叫醒熟睡中的儿女,匆匆交代了学习任务。看到儿女的不舍,我急忙说道:“有国才有家,大家好了,我的小家就幸福了”,并且叮嘱父母按时吃药、注意身体调养、落实村防疫规定,做到居家防疫,急匆匆的就出门了。

当晚,天空突降大雨,气温骤降,我和同事们坐在前行的班车上,虽然冷的身体发抖,但丝毫不影响讨论工作的热情。到达xx后,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和操作流程,参加了操作流程、信息录入、现场采集、个人防护的系统培训,确保不影响工作,不耽误现场采集,为核酸采样工作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xx月xx日按照任务分工,我的任务是标本转运,经过多次辗转,来到了多个核酸采集点,我带领本组成员转运标本7次、转运78箱、5367管、29835人份的标本。在xx桥南方舱实验室,我和组员们提着沉重的标本箱,往返陡坡台阶徒步运送53箱标本,为了争分夺秒,争取更多的时间,辗转多个现场采集点运送完所有标本天已亮了。由于工作强度大,工作量多,完成任务后,我已是汗流浃背,分不清什么是汗水,什么是雨水,凌晨的严寒在超负荷的工作下悄然无存。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组的人员深入小区、社区、村(居)指定采集点,进行现场核酸采样,采集方式为集中采集和流动采集交叉进行。我们跋山涉水,走村入户,上门服务,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群众。为了节约时间和防护物资,从早上至工作结束,没有喝水吃饭,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群众。在采样现场引导群众不扎堆、不聚集、保持一米线,有序进行核酸采样,同时对现场群众情绪进行梳理引导,打消群众恐慌心理,耐心细致服务群众,做到应采尽采,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xx月xx日,我和我的组员共计采集核酸标本11465人份,转战17个采样点,途径五镇、三小区和一军营。回到休息地,同事和我累的直不起腰,不想洗澡不想吃饭,但一想到连日来不顾一切参加的疫情阻击战情景,大家脸上挂满胜利的微笑。

从xx月xx日晚出发到现在,我仍然和其他医务人员一道,默默地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工作,默默地履行着一名医者的职责和担当。因为牢记责任,所以才不眠不休;因为甘于奉献,所以才舍小家为大家。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贡献,但我们凭着一腔热血,履行着自己的使命,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一点一滴地辛勤付出,不负重托,为人民群众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践行初心使命,坚定信心,和同事们守望相助,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xx必将迎来胜利的曙光,恢复往日的勃勃生机!

支援的心得体会篇6

好不容易熬过了高温、限电的酷暑,迎来了丹桂飘香、金风送爽的初秋,当我沉浸在女儿“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喜悦中时,觉得世界万物格外可爱。然而,新冠疫情再次悄然而至,打破了平静浪漫的生活。9月3日凌晨1点,我在手忙脚乱中哄女儿睡觉时突然接到了护士长的电话,她紧张又小心地问:“你可以去达州通川区支援核酸采集吗?”我看着女儿,停顿了几秒,坚定地回答:“我可以!”

当我简单收拾行李出门时,听着背后女儿的哭声,作为一名哺乳期的妈妈,我心疼和担忧女儿,但作为一名感染性疾病科的护士,我更深知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急性。自从女儿出生后,我既有了软肋,也有了铠甲,我知道此行短暂的分离是为更长久的相守,我也更加深刻体会到“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的家国情怀。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当天清晨5点多,我按时到达指定集合地点,与全县其他支援人员一同前往通川区。在支援期间,我们团队同心协力、相扶相持。通川区的领导们时刻关心着我们,一有问题立刻解决,让我们在工作中没有后顾之忧。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持续坚守在抗疫第一线,无论是社区核酸安排与准备,还是在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都极为认真负责;社区居民识大体、顾大局,有序排队,自觉配合核酸检测。

疫情无情,人间有情。在社区的核酸采集第一天,遇到下雨,雨水通过遮阳棚滴落在我身上,当时并未注意,核酸采集结束后,才发现雨水已经浸入防护服内,里面衣服已经湿透。社区工作人员听说后,立即为我们更换了遮阳棚。第二天核酸采集工作从下午4点到晚上10点,有一位居民发现我和同事们一直没吃饭,以为是没有饭吃,便提出他在家做好饭后送下来给我们吃。虽然我们婉拒了,但是心里很暖。核酸采集工作之余,我一直担心女儿营养跟不上,因为她拒绝吃奶粉,一直是母乳喂养,好在女儿被她爸爸照顾得无微不至,我才能放心工作。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作为青年的我们,更是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理应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积极贡献自身力量。希望达州早日喧闹复苏、烟火重燃,那时,让我们一同共赴人间烟火气。

支援的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

制度的心得体会推荐6篇

道德的心得体会优秀6篇

老师的心得体会6篇

预防近视的心得体会6篇

建筑安全的心得体会6篇

集合的心得体会6篇

乐器的心得体会6篇

胃肠外科的心得体会6篇

制度的心得体会6篇

茶花的心得体会6篇

支援的心得体会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