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经历的融入使作文更加真实可感,读者更容易被其所感动和打动,融入真实的感受使作文更具情感深度,读者更容易被其所打动和感动,下面是好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旧书作文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旧书作文篇1
小主人欢欢:
你好!
你还记得我吗?我是那本被你丢弃在角落里的旧书――《红楼梦》。或许你会奇怪:一本旧书怎么会写信呢?是的,旧书也有情感,也会写信,而且这封信是我鼓起勇气才写的,所以希望你能认真看一下。
记得那年你16岁生日,你的父母把我从书店陈列得整整齐齐的柜台最底层奋力地抽出来,擦去了我身上久积的厚厚的灰尘,并为我穿上华丽的外衣;在同伴们羡慕的目光中,我被带出书店。在去往你家的路上,我兴奋地看着胸前那个被服务员打得十分精致的大红蝴蝶结,感受着你母亲柔软的双手的抚摸,听着你父亲激动的话语:“咱们欢欢看了《红楼梦》啊,作文水平一定会提高,从今往后,她可不会一有空就出去疯玩喽……”
我以为自己那段被遗忘的日子就要成为过去,迎接我的将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往的幸福生活,我的文学价值将被充分体现出来,不像以前被关在书店里那样:一天天寂寞地等待着一个好心人的爱抚;一次次嫉妒地看着身边的武侠、言情被带出书店;一遍遍虔诚地祈祷新生活的到来,却又一回回地被无尽的失望所包围,折磨着我那受伤的心。而今后,我会被我的主人,也就是你,爱怜地捧在手心……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当我看到你满脸的兴奋之情随包装纸一层层打开而渐渐地转为失望时,我火热的心凉了。可你也给了我一线希望,因为你曾笑嘻嘻地对父母说:“谢谢爸爸妈妈,生日礼物棒极了,我真喜欢。”我想你至少会翻翻我,而一翻开我,就一定会感受到其中丰富的艺术价值。但是,你却把我扔在这个角落,而不是将我慎重地放进精致的书橱里。当你丢下我时,我清楚地听到你充满不屑的话语:“都什么年代了,谁还看这种老土书,莫名其妙!跟他们说要一双新的溜冰鞋……”我的心被刺痛了,在书店里,虽然没人注意我,但也没有人如此侮辱过我。小主人啊,你是否听到我悲伤的哭泣?你是否听到我不平的呼唤?你是否听到我无助的呻吟?不,你没有听到,你甚至丝毫也没感觉到,因为你正捧着一本日本漫画,边吃巧克力边津津有味地看着,还不时地发出一些似乎是在嘲笑我的声音,我真的快要绝望了。
但是我没有彻底失去信心,所以给你写了这封信,希望你看了这封信会有所感触。放下手中的漫画书,翻开我读一读,也翻开那些和我一样被遗忘在角落的旧书,好好读一回吧。这便是我――一本旧书,最后的愿望了。
此致
敬礼!
旧书作文篇2
时间对我们来说是隐形的,可是它却极其聪明,把庞大的身躯化整为零,融进万物之中,什么都是他的载体,他的表象,时时向人们彰显着它的存在。它可以让人们惊恐,如美人之迟暮;也能给人带来欣喜,比如阅读一本本旧书籍。
我一直相信阅读一本书是时间最钟爱的交通工具。或许就是一只木制的小船,时间带着它精心酿制的美酒悠然的划过,它扬起的层层涟漪是对每个字词的细细斟酌,飘下的细雨又为这阅读添上了一份古韵。所以,在阅读时总是沉淀着一丝淡淡的甘甜和浓浓的陈香,这就是阅读的味道。而是陈香是厚重的,是时间留下的深刻的痕迹;这陈香又清远的,是远离尘嚣,独享静默而收获的独特的气质。随着时光的流逝,阅读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因此,书制成的船便孕育出了它的独一无二,将时间的神秘感融于血脉,留给有缘人无尽的遐想空间,或许还会牵扯出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是阅读旧书韵味的魅力。
我是极喜爱翻阅每一本书籍的。仅仅是一瞬间扑鼻而来的书香,或是触手时的质感,就足以让我沉醉,更何况还有其中的精华知识。而对所阅读过的书籍,那些泛黄的纸张,总让人想起江南青石板小巷里的油纸伞。同是无言的静谧,便流露出无尽的韵味。同是再以普通不过的暖黄冲击着周围的冷色调,却给人以强烈的盛典般的观感。对于阅读来说,时间虽是它的孕育者,但完成得最为出色的则是所阅读过的书中精华。时间以无形的方式警告人们,阅读一本书则是以绽放的光芒以最醒目的色彩提醒我们:人生短暂,但可以凭借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传递思想和价值观。
其实,阅读是最常见的,而所阅读的每一本书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气息和美丽的故事,都蕴含着作者独一无二的感知和对后人的寄寓,都承载着时间对其不同的倾诉和注释。
每个人心中都可能珍藏着一本阅读过的旧书,泛黄的纸张和只属于那个时代的图画。或许每本阅读过的旧书里装载的是满满的童年的回忆,或许是渗透着母亲日复一日的爱的精华,又或许是尘封着那些你永无机会开口说的话语。这些都是对时间强有力的证明: 它纵然可以抹杀掉一切,可是永远消除不了一个人生活过的痕迹——一部用笑与泪、爱与恨精心雕刻的作品。而正是这一部部作品累积起来,才丰富了人类的精神财富。我们每个人都是阅读者,与此同时又都是作家,一生都在用最精美的辞藻撰写着自己这一部伟大的作品。
毋庸置疑,阅读时刻向时间召示了生命的强大。享受阅读,沉浸在阅读中是人生中最大的闪光点,因此,多多阅读吧!
旧书作文篇3
在整理书柜时,我在书橱角落里发现一本旧书,我好奇地想看看,悄悄地把那本书拿下来----一本旧课本。我捧在手中,慢慢的抚摸着它的苍老,天青色的封面泛灰得厉害,边角都磨成弧形,秃得盖不住下面的书页,封底已经没有了,两根锈书钉还在坚持。几道灰白的褶痕上,模糊的“xxx’‘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二年级用过的语文课本。一丝灰尘般的气味扑鼻而来,一本旧书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童年时代,我是个很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每天做完作业后,就去居住院子里玩,一个人很自由,无忧无虑。我童年时代很爱看书,比如《一千零一夜》童话,《十万个为什么》,小说,诗歌……捧起语文课文,那本散发着余香的旧书,我回想起那时课堂上,我们朗诵比赛的情景,有的同学摇头晃脑,务必读得神采飞扬,破折句,不倒句,一时语气高昂,洪亮;一时语速婉转,低唱……时而激动,时而低迷……抑扬顿挫,一阵阵掌声,一声声喝彩,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扬。儿时的灿烂,童年的天真,童年时代生活,我们全家都很幸福,和睦,家里充满温馨,爸爸妈妈虽然工作很忙,但是节假日总是抽时间陪我逛街,上公园游玩,还为我买些礼物,学习用品……疼爱我,关心我。我有时也很快乐和同学一起登山,一起做游戏;有时也比较孤单寂寞,那时爸爸妈妈不在家时,我有点点孤单,没有人陪伴我。一本旧书,尘封了我童年的岁月,我又回忆起童年时代看书的乐趣了。旧书,一本一本又一本,我都要爱惜它们,珍惜它们,收藏好,保管好……
旧书作文篇4
泛黄的纸页,隐隐散发的墨香——一本旧书随时代的更迭被保存下来。闲时翻开,你会发现其内容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来说仍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我看来,中华文化正是这样一本不可多得的旧书。
中华文化这本旧书教会你什么是幸福。王昭君是幸福的。面对毛延寿的陷害,被贬入冷宫三年的她仍然积极面对生活。北方匈奴请求和亲,她挺身而出,甘愿做和亲的使者,使"边城晏闭,牛马布野",汉匈和睦,国泰民安。昭君幸福的笑容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中华的历史文化使我们明白: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也许我们曾经失落彷徨,曾经伤心悔恨,但当笑容重新回到我们脸上,幸福就会来到我们的心中。
中华文化这本旧书告诉我们要勇敢地向未知世界进发。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相对于人类有限的知识而言,总有更大的未知领域。苏轼年轻时聪明过人,常得到他人的称赞。久之他便骄傲起来,在书房前自题这样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天下书"。可是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他愈发觉得这幅对联不妥,便提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天下书"。只有我们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社会才能不断进步。中华文化这本旧书时刻提醒我们:满足是进步的敌人,自大是无知的表现。
中华文化这本旧书让我们懂得做人要有进亦有退。"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当我们无路可进时要学会后退。李白满腹才华无处施展时,他高唱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潇洒离开;陶渊明无法改变污浊的社会现实时,他吟颂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隐居自乐;王维在被叛军俘虏,授以伪职后退回到山水间,不关心仕途,只寄怀明月,写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这样的佳句。中华文化这本旧书为我们提供另一种前进方式:以退为进,游刃有余。
经过时间的洗礼,中华文化这本旧书残存的内容越发显得弥足珍贵,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是否应该做这本旧书的传承者和发扬着呢?
旧书作文篇5
可能很喜欢读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本崭新的书,柔柔散发锃亮的光,纸张摩挲在手中能发出‘沙沙’的脆响。配以香茗和窗口和煦的阳光,很是自在洒脱。在精神世界里饕餮,茶香满口情悠悠,飘逸舒缓。
而予我记忆颇深的,却是那一本本旧书。
一本本书,从锃新再到泛黄,书页上留下翻动的痕迹,卷起毛边,微微残破的书脊。从小便拥有许多这样的书,它们分散在书房里的各个角落,其中多为旧版名著,还有古文学如古文观止、楚辞之类。它们都是父亲青年时节衣缩食买下的,就一直这样保藏着,数载后终迎来新的读者——我。
少年总角,便不好出门嬉闹,只愿乖乖待在家中。父亲得知,便不辞幸劳从高高的书架上将一捆捆藏书‘迁’下来,再从中精心选撷适于我的供我阅读。当然,我也会有许多新书,但总觉不如这些沾染了岁月陈迹气息的旧书来得珍贵和有价值。在稚嫩的眼中,需要搭凳子才可以够到的书柜里,是多么奇妙的一个世界!
日渐成长,更渐渐明晓这些旧书的意义,也会试着学幼安的‘少年不识愁滋味’,或模仿《唐璜》写几句拙劣的诗句。可父亲每每看完都大加称赞,夸我有长进,又学了不少文学知识。
后来就有了繁重的课业,也有了很多旁的书,数不胜数。大多是一时心血来潮买下的,还有友人所送。它们总称为‘最book’。开始醉心于用华美文字堆砌一些情感虚无而不真实的语言,歌咏着“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之类云云。而那些曾铭感于心的旧书,被闲置在不去过问的角落,落了灰。
然后发觉,自己的文章开始变得空洞而无实质。人心也愈见虚空,太过容易临阵倒戈抱怨自己的不幸到哭天抢地。然后发觉,那些闲搁的旧书已不知去往何处。然后发觉,父亲未与我洽谈诗文和名著已多时了。
往事如风,徐徐吹拂。闭眼望见的是曾经那个捧着一本本旧书不谙世事却满脸希冀的孩子,睁眼看到的却是装帧精美的堆积新书倒映出的华而不实的我。于是,似有点懂了,便将其锁入柜深处,然后搬凳来到书架前。
曾经颤巍巍够不到的书架蓦然似矮了许多,打开上面的柜门却不由泫然。那些旧书,我爱的宋词、张爱玲、简奥斯汀、莫泊桑、鲁迅……他们都在。仍依照彼时微笑递给书我的父亲最初精心排放好的顺序,敛敛铺陈着。
它们那么多,散发着釉色的柔和的光,一如我初见时它们的模样。是不可或缺弥足珍贵的宝藏。
忽然发觉这实是爱的亘古不变的柔软而漫长的铺陈。而那个我念念不忘难以割舍的宝藏,是父亲。
旧书作文篇6
闲来无事,总会蹲在旧书摊旁,细心翼翼地翻开泛黄书页,贪婪地嗅着那特有的馥郁古朴的味道,伴着那柔曼隽永的韵律,悉心感受这古老的舟撩拨的文字的海。
那深沉的纸页,以一种无华平缓的语调讲述着一个个干枯如柴的人生、衰落的家族、殷红如血的事实,以及纯真饱满的幸福、温馨深邃的大爱、浩瀚抽象的哲理。它像一位老人,褪去世间的浮华,语重心长地告诉你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让你的思想走向深刻纯净,教你抛开烦恼与重负,笑对人生。旧书实实在在,没有复杂的插图,没有突兀的栏目,更没有天花乱坠的包装。它仅有质朴的装裱,仅有占满书页的文字。
一页浅色的纸做封面,几个庄重的宋体字做书名,几句富有情意的话做前言,几列简单的目录做索引,接下来,便是洋洋洒洒的正文。若是能够有幸翻到附有批注的旧书,那便如同得到了书中珍宝。你能够与旧书原有的主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发现自我没有领悟到的思想层面,给自我再添一颗颗深藏在箱底的钻石。让原先还肤浅的思想渐渐丰腴起来。这不是名家所做的批注,你不必毕恭毕敬地全盘理解,不敢质疑。
这是一个思辨的过程,你思维的广度由此打开。阅读文学巨著、古典名著,若是能够拥有一本古老的简装本,这超越时空的韵调,便能够带你走进那个时代,真切感受那时社会的氛围,感受那时人们的情感,追循历史人物的足迹,那古时的空气都能够荡起你心中的涟漪。
这时的你,自由翱翔在历史的天空,畅游在历史的长河,那俯瞰历史的曼妙,打捞历史的神秘,如梦如幻。旧书,是被遗忘被尘封的记忆。它布满尘土的封面下,包含着永不落伍的知识,旧书被一次又一次的翻新,不变的,是其中永恒的富有深远意义的常读常新的文字。它不像市面上有些装裱华丽而资料平淡甚至低俗的书籍,它补给包含着文学史上沉积下来的精华,还蕴含着一种简单沉稳的心态。
捧一本旧书,泡一杯浓茶,与阳光交织的黄晕中,让心灵恬然地律动。翻开旧书,深吸一口历史的气息,让它,教给你文字的真谛,人生的真谛。
旧书作文篇7
老人住在那个破旧的小屋里已经很久了,久到他自己都记不清年岁了。
平日里老人也不大跟人讲话,驼着背提着麻袋在村庄里游荡,捡些废纸废瓶。偶尔有些村民把家里的废旧物什送给老人,老人便全部堆在狭窄潮湿的小屋里,也不见他怎么卖。听大人们说,他们记事的时候老人就一个人住在那儿,也不知道老人的来历。
老人常去的地方是小屋后面那座荒山,山上的树已经被烧得差不多了,黑漆的树干迎风招摇,老人瘦小的身躯就更加落寞了。在山的最深处有一座孤坟,没有墓碑,倒也打理得很干净,周围也种些木棉花,小小的朵儿映着老人那张干枯的脸上少见的笑容,每次老人来都会坐上半个小时。一条小路弯弯曲曲被老人几十年的脚印踩得清晰,像是可以延伸到另外一个空间里的密道。
久而久之,老人越显得孤僻了,村民们茶余饭后总爱猜测老人和那座孤坟主人的关系,不知怎么地就传出了老人住的小屋里藏着文革时的宝贝。
村里几个胆大顽劣的孩子便趁着老人不在家,溜进小屋里想探个究竟。
那日黄昏,几个孩子欣喜地从小屋里冲出来,为首的那个怀里抱着一个青灰色的木盒,右手边的漆掉了一大块,突兀地像是老人那张饱经风霜的脸,盒上方镶着几颗已经失去光泽的珠子,正前方还挂着一个小银锁。老人不知道是从哪个方向突然就飞奔出来的,一手拽着破麻袋一边像豺狼一样扑向那群孩子,死命地想要夺回盒子,几近百年的老人竟然像个孩子一样大声嚎哭。
被吓坏的孩子们丢下盒子跑了,老人紧紧抱着盒子往小屋挪,像是抱着最宝贵的东西,后方一片残阳如血。
没过多久听说老人生了一场大病,之后便很少看他出门了。有一天早上,老人起了个大早,用小板车把小屋里的东西全部都拖到了后山孤坟旁。
那是什么?竟然全部都是破旧的报纸、废纸和书本。在坟前,老人神圣地点着了那座堆得像山一样的书纸,大火照的整座山都通明,老人的精神看上去很好,竟像是重生了一般,下山的时候挺直了驼了几十年的背。
第二天,人们发现老人安详地死在了床上。小屋里什么都没有倒明亮了许多,阳关透过门缝照进来,床头放着老人视为生命的青灰色木盒。盒子静静的开着,里面是一本残了页的书。那本旧书的封面上只有两个字:救赎。
后来才知道,老人在文革时期,因为执行任务烧了一家知识分子的书。父母被打成右派,那姑娘性子拗,想不开竟然自尽了。在那些书本残骸中,老人捡起这本书,用尽了他的一生、来救赎。一个老人,活下来的全部岁月,源于那本旧书的支撑。
旧书,是救赎。
旧书作文推荐7篇相关文章:
★ 扫雪作文推荐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