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写好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写作水平,我们在写观后感的时候,一定不能写成叙述故事的流水账,好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长安乱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长安乱观后感篇1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是根据《长安十二时辰》原著改编的,《长安十二时辰》讲述了天宝三载正月十四这一天早上巳时到次日上元节巳时这十二个时辰发生的一件关乎大唐帝国存亡的事情,主角的是“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帅”的五尊阎罗张小敬。
这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服、化、道都十分精美而用心,大部分符合历史事实。从建筑、摆件、人物的装束、铠甲、携带的器物都有出处,其形象与盛唐时期历史记载、壁画、绘画的形象一致,从主角到路人小女孩大都是长安城的流行装扮,令人眼前一亮,感叹其用心。一开始的长安气象,很好地展现出唐都长安的日常生活,给人以真实可触的感觉。
有一些名字的改动,如第一秒就出现的天宝改为天保(北齐年号),李泌改为李必,贺知章改成了何执正,李林甫改成了林九郎,太子李亨改成了李玙(李亨的曾用名),杨太真改成了严太真,岑参改成了程参,王忠嗣改成了王宗汜,高力士改成了郭利仕,许合子改称许鹤子,开元都称为旧历,似乎是为了规避史实。但是我想如果使用原名令人们能够让人们将其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相信会有更多的感触。
剧中一些细节处理得很好,如每集开头的日晷指针阴影指向的时刻正是本集的时间,第一集是巳时,第二集是午时,颜色也略有不同,如此来看则二十世纪电视剧刚好演完,最后一集再总结一下。李必的道士装,发簪为前后向,而不是一般人的左右向。又,其中第一集开始就存在的对自然光线的运用,更能凸显靖安司内的环境,也实在地告诉观众这是实景拍摄。
再说人物形象,雷佳音饰演的张小敬基本符合我读原著时对人物的理解,自大、狂傲而认真,心中有天下而轻朝廷,而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也非常深入人心。
正如网上有人提到的,这部电视剧确实有电影的质感,建议大家闲暇时间可以看一下。
长安乱观后感篇2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卢照邻《长安古意》)这是诗人卢照邻对长安繁华都市景象的描写。前年冬天,我有幸来到“七大古城”之一的西安,与一个曾有十余代王朝的都城对话,穿越曾经的大唐盛世。
刚刚到达西安,便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古韵扑面而来,靓青的城砖、古朴的城门、喧闹的街市与我曾在脑海中多次幻想过的景象瞬间重合,还原了一个真切的古城。虽然是冬日,不见百花争艳、国色天香,却有着一种独特的萧瑟和冷峻,为城墙添加了几分厚重的历史感。抚摸岁月打磨过的沧桑,我对这个“自古帝王都”的城市再次充满了好奇与幻想。
一个盛世的繁荣程度往往体现在帝王奢华的享乐之地,如华清池,骊山脚下豪华的别苑依稀犹在,池水依旧清澈温热,却早已不见了逝去的容颜。“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白居易《长恨歌》)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湮没在千年的岁月中。不知皇帝佳人昔日沐浴赏景之时,是否曾想过他日铁蹄践踏繁华的长安城,是否预料到马嵬坡前的香消玉陨,又是否想到千年后会有无数如我一般的游人,在这一池清水边拼凑千年前的碎片。“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我无法同文人墨客一般用凄美决绝的文字感叹这一切,只好把它当作一番错位的思考,当作盛世唐朝无可比拟的辉煌的缩影。
告别伤怀的华清池,再去大雁塔中感受盛唐佛教之盛。珍贵的唐代佛像,古老的贝叶真经,这里的一厘一毫都价值连城。这是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回来后专门译经和藏经的地方,虽已年事久远,却依旧可以想象这里“千僧开光”的盛大场面。登上这座经历千年风霜仍岿然屹立的建筑,一时目及四野,“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风不停地从开着的塔窗中涌进来,就这样吹了千年。只不过杜甫当年登塔之时,塔下应是盛世唐朝喧嚣繁华的街市,而当千年后的我站在这里,视线所及完全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穿越两种完全不同的繁华的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的确,今日的西安早已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的都会城市。暮鼓晨钟还在耳畔回响,而钟鼓楼下穿梭的,早已是快节奏的车流。百年老店的旗号,开元广场的繁华,步行街的喧闹,高楼大厦的鳞次栉比,这些无不昭示着这个城市的发展。电脑城、名品店,还有正在铺建的地铁,也都标志着一个都市的繁荣富强。今日的西安虽不同于盛唐长安,但却和千年前一样吸引着各国的商人游人流连忘返。不仅如此,西安的文化和经济的腾飞,优质高校的人才辈出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也如千年兵马俑一般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而那些古老的城迹,仿佛被悄然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安然地矗立着,像千年来的日日夜夜一样,守护着一个盛世永恒的记忆。
历史还在继续,辉煌与繁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正勃发着新的力量。透过厚重的城门,我看见古老而充满活力的长安,正一步一步走向更加辉煌的盛世!
长安乱观后感篇3
易烊千玺、雷佳音主演的《长安十二时辰》目前豆瓣评分8.7分,是2019年至今上新的国产剧集最高分。只是一边是该剧的好口碑,一边是不少观众感慨“晦涩”“看不懂”。这样的尴尬不仅仅是《长安十二时辰》遭遇到的,但凡“烧脑”一点的剧集,都会有“看不懂”的吐槽。怪剧集做得不够通俗,还是说观众审美已经出了偏差?
因快节奏和内容密集,一些观众吐槽剧集“看不懂”。
先说观众所谓的“看懂”。很多人对于“看懂”的理解是:不费脑,不必思考,二倍速才像是正常播放速度,可以一边做事一边瞅两眼,哪怕是错过好几集剧情也丝毫不影响衔接……
观众“看懂”,除了剧集本身通俗易懂外,主要还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绝大多数国产剧都是“套路剧”,翻来覆去都是那些老梗,就比如看到男女主角吵架一点不用担心,反正都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误会,而且后面肯定会和好。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国产剧不仅是“套路剧”,还是“烂剧”。比如注水,一个误会可以演个三五集,错过了也就错过了;再比如架空,明明是一部历史剧,但从服化道、台词到人物的思维方式,完全是现代人的范式,观众理解门槛是降低了,但这样的历史剧却已违背了历史。
虽然每次有烂剧播出,网络上都会吐槽声一片,口碑也很惨淡,但网络播放量却节节升高。很多观众一边骂烂剧,一边又“甘之如饴”地看着烂剧。这正是烂剧的一种潜在危害:它在不知不觉间就让你“习惯”了,并拉低了你的审美水平。可以把这形容为审美上的“劫持”或审美“奴役”,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句台词来形容就是,“一开始你恨它,接着你会慢慢地习惯它、熟悉它,最后你会离不开它。”
就比如很多观众已经习惯了二倍速看剧,结果真来一部零注水的好剧,观众习惯性地开二倍速,就发现看不懂了;或者当观众已经习惯把历史剧当做古装背景的现代剧,你真来一部有着严密历史考据、台词半文半白的历史剧时,他们可能就会觉得晦涩难懂……当观众习惯了低审美水平的剧集,审美水准较高的口碑剧对他们而言就是一种“门槛”。
撇开烂剧对观众的审美“劫持”外,“看不懂”可能也跟剧集不够接地气有关。值得强调的是,并不是说“看得懂”的作品都是糟糕的,“看不懂”的作品才是高级的,能否看得懂与作品质量从来就没有必然联系。只是,电视剧终究是属于大众娱乐,所以笔者倡导的是:在保证不拉低作品审美质感的同时,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老少兼宜。
另外,观众也千万不要轻易地因为“不好懂”“看不懂”就放弃一部剧集。“看不懂”虽然挑战了我们的审美习惯,但它可能也能拓宽我们的审美视域,提升我们的审美水准。就像戴锦华教授曾说的,“今天所谓看得懂、看不懂本身好像很单纯,其实不然。当你理直气壮地说看不懂的时候,你表达的是对一种单一审美趣味的洋洋自得,是对所有差异性——且不说批判性——的拒绝,你需要的是那种熟悉感,它能带给你安全,让你最小付出最大获得。”
长安乱观后感篇4
最近,国产剧《长安十二时辰》爆火,网上好评如潮,各种溢美之词蜂拥而来。笔者细思其缘由,无非是该剧良心制作,从剧本到拍摄基础扎实;从服装到道具细致精良;从演员到演技切合民意……说到底,《长安十二时辰》用其用心征服了广大观众。笔者不禁在想,一部剧尚且要做到极致才能够赢得口碑,那基层干部要怎么做才能赢得民心呢?
要把好干部选拔关。好剧要演员,好的基层队伍也需要选出群众放心、认可的干部。组织在任用、选拔干部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组织意图,更多的要听听群众的呼声,只有群众支持的干部才有基层,才能够得到群众的支持。焦裕禄之所以被世人铭记,能做出巨大成绩,就在于其是老百姓认可的干部,他在群众中有号召力、有影响力,群众和干部一条心,才能够做出一番事业,当前乡村振兴如火如荼,扶贫攻坚攻坚拔寨,更需要把好干部任用关,选出群众满意的干部,有群众基础、有群众土壤,“为民”这要把握好群众意愿关。当前,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国主要矛盾,如何能够满足群众的愿望,就需要倾听群众的心声,明白群众的意愿。做群众希望做的事。只有主动倾听群众的意愿,才能找到群众认可的“点”,这是做好群众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试想,《长安十二时辰》的导演如果不关心观众对什么剧有兴趣,找不准题材,就算其选的演员演技再好,也难赢得观众青睐。只有找到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实现的目标,并制定措施奋力拼搏,才能够得到群众的好评。
要夯实作风精细关。精细体现了认真、执着的干事风格,我们的基层干部不仅仅是要干事,好干事,更要干好事。干好事——就需要干部在为民办事时多一份用心,在工作中多一份细心。比如跟群众讲话注意措辞,多从群众的角度去想问题,一个信访件的回复对政策吃透后更要注意措辞,每一个标点每一个字都应该包含着干部对群众之事的那份用心和执着。细微之处见端倪,小事更能彰显出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凡事多从群众出发,将小事做好做到极致,才能为“戏”加分。
?长安十二时辰》爆火源于他抓住了观众的心,从观众出发选择好的演员,用优质的剧情,过硬的技术实力圈粉。我们的领导干部也应从这部剧中学会思考,唯有选好的“干部”、以不变的初心和强烈的使命感,用兢兢业业执着的“工匠精神”演好“为民服务”这出戏,才能成为群众心中“最火的干部”。
长安乱观后感篇5
自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设西安府开始,西安和长安就是长期共存,肝胆相照的关系!民国之前,西安为府,长安为县;建国后,西安为市,长安先为县,后为区,两者是不同的行政级别。所以,自始至终,都没有长安改为西安这一说法!
要理清古代长安和西安的关系,得先了解古代的行政区划级别,就以清代为例子吧,清代实行省、府、县三级体制。所以,在清末西安和长安的关系是这样的:中央——陕西省——西安府——长安县
这里再说一下”府“和”县“的关系。明清两代,一个府管辖数个县,府城会落在其中的某一个县,这个县就是“府县同城”,又叫附郭县。截止大清被推翻了之前,西安府下辖15县1散州1散厅:长安县、咸宁县、临潼县、高陵县、蓝田县、鄠县、盩厔县、咸阳县、兴平县、泾阳县、三原县、富平县、礼泉县、渭南县、同官县、耀州、孝义厅、宁陕厅。
西安是府,长安是县。西安府管辖数个县,西安府的衙门驻地在长安县县城,当然长安县的驻地也在长安县县城,所以两个级别的行政机关都挤在一座城里(当然,陕西省的驻地也在长安县县城)。那么,久而久之,人们既可以用长安县来指代那做城池,也可以用西安府来指代那做城池。
民国之后,为了精简行政机关,决定实行省、县二级行政体制(当然,县下面还有乡镇,不提了),撤掉了府这一级别的行政区划而保留县级,就是自然而然非常合理的事情了。那么,既然撤掉了“西安府”,保留“长安县”,为什么“西安”之名保留到今天,“长安”之名又哪去了?
这里不得不提及另一个概念“市”。
首先,设立“市”的初衷,当然不是为了让“府”换个马甲继续存在(当然,如今确实成了“府”的2.0版),而是为把那先发达的、先进的地方单独画出来便于管理。“西安府”没了之后,“长安县”依旧存在。但是呢,因为长安县的县城是千朝百代的古都、陕西省省会、西北地区中心城市,集聚了大量人财物,所以,为了便于城市发展,便把县城从长安县的管辖范围内单独划出来,成立“西安市”,西安市终于诞生了。
而长安县呢,当然不只有县城那一块儿地方,还有广大的乡镇。所以,长安县就把县政府迁到一个新的地方,老县城南边,建立新的县城。这样,民国之后,我们再一次看到了“西安”和“长安”同现:
中央——省——市(民国——陕西省——西安市)
中央——省——县(民国——陕西省——长安县)
此时,西安市和长安县是两个互不相关的行政单位,在地域上没有重合,也不存在谁管辖谁的问题,长期并存。
但是,问题又来了!你想想啊,西安市就是从长安县县城那划出来的屁大点儿的地方,完了还积聚大量的人财物,没有广袤的农田、河流、矿山,城里那么多人吃什么、喝什么、工厂哪儿来的矿产?所以,建国之后,为了优先保证大城市的发展,比如供应粮食蔬菜食品水源矿产等,逐渐实行了“市管县”体制,也就开始了“市”管(ya)理(zha)周边“县”的历史。这样,包括长安县、户县、周至县等等一批县又划回到西安市的下面,接受县西安市的领导。至此,终于形成了你所理解的“市管县”的行政体制。
再后来啊,就简单很多了。西安市越发展越壮大,底盘不够用,就把下辖的长安县撤县改区,使得长安成为西安的下辖区。所以,你去了西安市,发现有长安区这么古雅的地名,不要惊讶哦!
顺便提一下,中国这种将“市”从“县”划出来的体制很特别,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在国外,县的级别都是在市之上,日本就不用说了,爱知县下面管辖名古屋。在美国呢,华州有个金县kingcounty,下面就是管辖西雅图市。毕竟,县的范围要比城市大很多嘛
长安乱观后感篇6
古代的长安城,王公贵族的马车络绎不绝,大街小巷都是欢声笑语,长安城的夜景更是璀璨无比。
?长安十二时辰》正是以繁华的长安城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以张小敬为首的长安青年肩负着拯救黎明百姓的重担,找出破坏长安城的背后黑手,彻底粉碎他们的阴谋诡计,保护了长安城,也解救了天下苍生。
随着《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剧中的男一号张小敬也红遍了朋友圈,他的饰演者正是雷佳音。
张小敬深深的迷恋长安,这种喜欢就像是一位男子钟情了一位美丽的女子一样,欢悦和美好的感觉都发自内心。
张小敬身负血案,但他本性善良,有一颗慈悲心,讲义气,作为江湖儿女,他是一位受人敬重的英雄。
在长安城危难时刻,他选择戴罪立功,扛起拯救全城百姓的重任,多次置自己于危险中,但他没有退缩,一直往前冲,前面的荆棘和危险全然不顾。
雷佳音饰演的张小敬,圈粉无数。他用精湛的演技告诉观众,张小敬是如何炼成的,他在张小敬身上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张小敬这个人物变得饱满,立体起来,甚至让他变成长安城里情商最高的人物。
张小敬这个角色也让雷佳音的演技进步不少,彻底的还原原著中精彩的人物,这对一个好的演员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
雷佳音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我的前半生》中的陈俊生。雷佳音演活了陈俊生这个角色,于是,他就有了个“前夫哥”的标签。
陈俊生是一个纠结男,他面对罗子君的盘问很是厌倦。直到红颜知己出现后,他瞬间就抛子离妻,与红颜知己双宿双飞。
围城里的纠结,生活的迷茫,甚至到最后对罗子君的愧疚,很多内心戏雷佳音都诠释的很成功。
?和平饭店》中,雷佳音饰演的王大顶,一腔热血,经常置自己危险中,他与鬼子斗智斗勇;《老男孩》中,他饰演的老男孩史非,单身多金,事业有成,还乐观幽默。
?黄金大劫案》中,雷佳音一人分饰四角,小混混,怂人,情圣和大英雄。无论哪一个身份,雷佳音切换自如。
坏起来,让人恨得牙痒痒,善良起来,又是让人尊重的大师哥。总之,雷佳音能演得了反派,也能演正人君子。
?超时空同居》中,他饰演的陆鸣,有宏图之志,但现实是残酷的,他没地方去施展自己的野心。
他生活在1999年,干着一份房地产的工作,但是缺乏一笔投资。直到遇到谷小焦,他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重新定义了生活。
回顾雷佳音的演艺之路,他是个幸运儿。他老早辍学,但是赶上了艺校招生,他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
接着又演了很多都市为题材的影视剧,比如《杜拉拉升职记》、《宝贝》、《断奶》、《我爱男保姆》等。
尤其,他在《我的前半生》中塑造了陈俊生一角后,演技得到突破式发展。《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一角也很圈粉。
生活中的雷佳音,是个稳重的男子。83年的他,老早进入家庭,与妻子翟煦飞十分恩爱。
雷佳音很勤奋,也很低调,算是娱乐圈那种肯努力又肯吃苦的艺人吧。
他的演技浑然天成,一点也不做作。他始终给人的感觉是,一点也不帅,但他阳光,自信,幽默,这几项加起来,他就成为了闪闪发光的人。
作为演员,必须要打磨演技,揣摩角色,才能给观众带来好作品。
长安乱观后感篇7
最近有一部赢得网友口碑赞誉的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占据了暑期档影视剧“c位”。该剧讲述的是李必、张小敬等人携手在十二时辰(24小时)之内拯救长安城的故事。剧中李必、张小敬等人坚守保家卫国初心使命,始终义无反顾、勇于担当的为民为国情怀让人深受感动。作为一名党员,观看之余,不禁联想,当下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指明了中国共产党员的历史担当,发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誓言,似乎与剧中人物的初心使命有共通契合之处。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员的初心使命。《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设定是突厥狼卫在长安城谋划的公共危机事件,李必、张小敬为代表的靖安司与狼卫展开一场大唐版本的反恐行动。靖安司在几次追捕狼卫行动的布置中,都秉承着人民安危至上的原则,对士兵提出要求,不打扰平民、不造成动乱,确保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身为一名党员,我从剧中受到启发,心中有人民,才能获得民心。党的发展历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历代中国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党的根基在人民,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和归属。只有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守住为民服务的“初心”,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成为人民心中的“靖安司”。
舍己忘我无私无畏是党员的初心使命。剧中张小敬是一名孤狼作战式的英雄人物,在明知无法获免刑罚的情况下,刨洋葱式拨开充满重重危机的各个谜团,期间险象环生,他忘却了个人安全,却越加坚定为长安城解除危机的使命担当,在不断与狼卫斗争中,敢于向黑恶势力宣战,不让阴谋奸计得逞,以实际行动维护长安稳定、人民安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剧中的英雄张小敬的行动给我带来启发,作为一名党员要常怀“忘我”之心,把个人的追求和奋斗同党的事业、国家命运、民族未来联系在一起,对人民动真情,在岗位上尽职敬业,不夹带任何私心杂念,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里,方能诠释新时代共产党员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纯粹之心,赢得人民的崇敬和爱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党员的初心使命。在剧中,原本对张小敬芥蒂的崔器、姚汝能被张小敬的忘我奉献精神所感染,纷纷加入十二时辰拯救长安行动。李必、何执正等人为了此次行动一直在幕后出谋献策、从中斡旋,最终促使行动得以成功。剧中的程参虽然是意外卷入行动,却能积极参与,一语点醒张小敬,识破了狼卫计划。正是许许多多“个体”的默默付出,充当“歼-20”式靖安司的每一枚“螺丝钉”,才让长安转危为安。从剧中众人参与拯救长安的做法,我联想到身边也有许许多多为国家为人民默默奉献的共产党员。有60年深藏功与名的战斗英雄张富清,有扎根基层反哺家乡的扶贫第一书记黄文秀,还有许许多多共产党员在各个岗位上坚守初心、牢记人民,无私奉献热血青春,正是这一朵朵共产党员的“奉献之花”盛开在神州大地每处角落,才换来今日中国的和平和安定,才让人民生活在来之不易的和平时代。
“国之命,在人心。”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务必始终胸怀为民之心,不计个人得失,如同《长安十二时辰》中靖安司的英雄人物们,把自己永远置身于人民群众的同一立场,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才能以青春和奋斗之名,书写9000万共产党员之一的无悔人生,争做新时代不忘初心、至诚报国的追梦人。
长安乱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 观团课观后感7篇
★ 深海之观后感7篇
★ 草原观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