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案时,完整的知识链条能增强学生的自信,通过有效的教案,教师能够将知识传递与技能培养有机结合,实现全面,下面是好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说课稿附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说课稿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初步掌握生活垃圾分类。
2、培养幼儿不乱扔垃圾,树立环保意识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事先布置好的情境:干净整洁的小兔家和脏乱的小熊家。
2、动画《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标志ppt。
3、各类实物垃圾,如香蕉皮、废纸盒、空易拉罐、矿泉水瓶、酒瓶、坏灯泡和杀虫剂、指甲油、电池等。一次性塑料手套若干。
4、四只自制垃圾分装桶,贴上4种标志。
重点:
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
难点:
初步学会垃圾分类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小朋友,乖乖兔和胖胖熊邀请我们去他家参观,一起出发吧。(教师先带领幼儿参观乖乖兔的家)教师:乖乖兔的家看起来怎么样?幼儿:很整洁很干净。
2、老师:和乖乖兔再见,去胖胖熊家吧。(带领幼儿来到胖胖熊家)胖胖熊家看起来怎么样?幼儿:很脏很乱,垃圾到处都是。小朋友,如果经常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身体会怎么样?幼儿:生病。
老师:我们来做环保小卫士吧,帮助胖胖熊把这些垃圾送到垃圾回收站。
老师:胖胖熊的家变得真干净,他非常感谢你们,黄古力也来了看一看他是怎么手垃圾的,请小朋友回到椅子上。
二、播放视频、引出垃圾分类
老师: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垃圾应该分类处理。垃圾一共分几类?幼儿:四类(教师出示4个垃圾箱)都有什么?垃圾桶都是什么颜色的?(逐一说出)
老师:每种垃圾分类都有不同的标志,这是可回收垃圾标志(出示幻灯片可回收垃圾标志)上面有什么?看起来像什么?可回收垃圾包括哪些些?幼儿自由发挥回答问题。
老师:看一看图片,可回收垃圾有什么?
教师逐次带领幼儿认识剩下的3个垃圾分类标志,并提出相应问题。每说一种就放一张幻灯片。
三、实际操作垃圾分类、检查
老师:生活中的垃圾需要分类,接下来你们的任务是做垃圾分拣员,将回收站里的垃圾重新归类分拣到4个垃圾箱中,要认真仔细完成。教师随机指导。
老师:分拣员的工作真辛苦,回收站的叔叔奖励给你们一个环保小卫士的标志。(教师将标志贴到幼儿胸前)要仔细看好你的标志颜色。
老师:请到前面找到和你标志颜色一样的垃圾箱,请检查你组垃圾箱中的垃圾分类是否正确,发现放错的垃圾要把它送回正确的垃圾箱中。
幼儿检查垃圾箱中的垃圾,教师随机指导。
四、小结:垃圾分类的意义
老师:今天的工作完成的非常出色,把垃圾都送回了家,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呢?(节约资源,可回收垃圾集中到一起,通过综合利用,制造出新的生活用品,污染环境,有害垃圾随意扔掉会污染环境,要进行统一处理。减少垃圾处理量,减轻环卫工人的负担。)小朋友在今后的生活中要保护环境,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垃圾分类,还要记得洗洗小手,虽然今天的垃圾老师已经处理的很干净了,可是回去之后还要把手洗干净,保证身体的健康,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环保小卫士。
五、结束活动
播放录音(小朋友,我是山羊公公,听说你们的工作很出色,想请你们到我家,帮助我收垃圾。)我们去帮助山羊公公吧。
幼儿园说课稿附教案篇2
这周园里组织了听其他优秀老师讲课的活动,主要是去户外听幼儿园骨干教师的体育课,其中一个课程里的活动是“两人三足”,活动的目标是锻炼幼儿的下肢力量。具体内容和上课表现就是首先用小猪佩琪的音乐导入,激发幼儿们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再玩一个魔法游戏。最后老师告诉孩子们:“你们的腿都被魔法绑住了,大家要想破除魔法的禁锢,必须得穿过重重障碍,不怕困难,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恢复正常。”,然后让孩子们做了一些热身运动之后,宣布游戏开始。孩子们都被这种新奇的玩法吸引了,显露出积极的兴趣。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游戏开始后一个个玩的不亦乐乎,满头大汗。
作为老师我整节课听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开心,感到收获很大。为孩子们的的活泼可爱感到开心,又学会了要善于激发小朋友的兴趣的技巧,并且要在将来的上课过程中善于思考,不能千篇一律,要学会创新。感觉我自己好像不是在听课。而是再看孩子们与障碍物斗智斗勇。接下来我们这些新教师都发表了自己的听课感想,并且都在心里想,什么时候我们讲课也能做到这样游刃有余,受到幼儿的喜欢呢。做到真正的把自己的讲课目标与幼儿的爱好融在一起。其实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方式,也是幼儿学习的基本途径。这位老师的体育课也是原创,通过平时与幼儿的接触积累到幼儿的爱好,把幼儿喜爱的动画片融入到课程中去,最终获得了幼儿的喜爱。
我想做一名老师或许不难。到做一名优秀的。受到幼儿喜爱的老师确不容易。这个喜爱,包含了老师与幼儿之间的许多点滴小事。细微之处见真情…优秀的老师就是这样从生活中一点点积累经验的,我们都该做个有心人。
幼儿园说课稿附教案篇3
借着幼儿园“聚焦课堂”的教研活动,我有幸在空班时间倾听了小、中、大各个年龄段的美术活动。观看了不同年龄段的美术活动,我对中 班翁青青老师的中班创意手工活动《棒棒糖花》印象尤为深刻。
青青老师的这个美术活动出自自己的原创,从活动的来源、目标的生成到活动的设计和材料的准备都倾注了教师满满的心血。青青老师的教学活动以幼儿为,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并在美术活动中激发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在活动中幼儿充分体验到了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
首先,活动的选材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好的选材能起到开启幼儿心灵的作用。教师在前期的预设过程中,考虑到幼儿在制作中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教师请几名幼儿合作完成一幅作品,既能达成预设的目标,又在无形之中促进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其次,活动目标的预设关注到了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了幼儿一定的发展空间。从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制定了完整的目标。通过整个活动幼儿较好地完成了教师预设的目标,获得了不同的发展。
再次,活动材料的准备让人眼前一亮。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五颜六色的彩纸,黑色的作品底板。当教师出示完整的“棒棒糖花”时,幼儿大为惊叹,连我们在场的老师也觉得眼前一亮。经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幼儿有商有量,合作完成了一幅“棒棒糖花”。
最后,教师组织的活动过程清晰、完整。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较合理,幼儿能按照教师的方法进行制作、黏贴。在黏贴过程中,体现了一定的布局和审美情趣。
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美工活动,在幼儿园应该多开展类似的手工活动。因为这样的活动是幼儿喜欢、真正需要的。
幼儿园说课稿附教案篇4
幼儿园区域活动:我的玩具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自主玩玩具,有参与游戏的愿望。
2、幼儿能够将玩具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学习与同伴进行分享。
3、幼儿能够说出玩具的特征及玩法,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的品质。
活动名称:我的玩具
活动目标:
1、能用比较清楚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玩具以及演示玩的方法。
2、 感受在集体面前讲话的快乐。
活动准备:幼儿自带的玩具
活动过程:
1、实物激趣:
教师拿出一只可爱的米老鼠:
——“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么?”
教师示范讲述:
——“我带来一只长毛绒玩具,它叫米老鼠。”
幼儿模仿学习老师的表述方式。
2、学习交流:
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我带来一只____玩具,它叫____,可以____玩”的句型介绍自己的玩具:
——“谁愿意来介绍自己的玩具。”
幼儿自由结伴,相互交流,教师深入幼儿倾听他们的交流。
3、互换玩具:
教师鼓励幼儿相互交换玩玩具:
——“你们都带来了玩具,谁愿意和好朋友交换玩?”
幼儿与同伴交换玩具。
教师巡回观察,提醒幼儿爱护他人的玩具。
建议与提示:
1、如果幼儿自带玩具不够的话,教师可用班级的玩具来补充。
2、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中心”的状态,所以,这类活动适宜在自愿地的状态下的小范围进行。
3、如果有幼儿不愿意与同伴交换玩具,教师不要对此做强制的规定,允许幼儿独自玩,或者只介绍不交换。
幼儿园说课稿附教案篇5
活动设计背景
本学期我们班的活动在——环保的上,因此一开学我们就制定了相关的计划。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挖掘家长资源开展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空气变脏了”等活动。在本月“垃圾越来越多”时,在丰富孩子们前期的经验时,孩子们非常的感兴趣,纷纷都在说“垃圾的来源”“垃圾的种类”“垃圾的用处”等话题。在本的第二次课后,我们都弄清楚了垃圾的来源时,他们的兴趣还颇浓,我想着也许是这个和孩子们的生活很贴近,孩子们的经验较丰富,当然学习起来也很容易操作学习,在孩子们身边挖掘有价值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我就设计了本次活动《垃圾分类》,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来提升原有的经验,从而获得智慧和成长。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
2、体验制作垃圾标志的乐趣。
3、培养良好的垃圾处理习惯。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次课的重点是要求孩子了解垃圾、垃圾的种类并学习分类。
2、本次课的难点是要求孩子制作垃圾分类的标志。
活动准备
u盘《环保小尖兵》8—9页、电子互动白板、a4纸、画笔、透明胶带、剪刀、垃圾桶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东西?(出示垃圾袋内准备好的垃圾)
师:对,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现在我们要用这些垃圾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小朋友想想这些垃圾可以怎么玩?
师:那我们一起来玩玩吧。(打开u盘《环保小尖兵》8—9页之游戏————垃圾分类)
二、基本环节
1、幼儿讨论垃圾分类的作用。
(1)提问: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请小朋友分组讨论)
师:既然垃圾分类这么重要,那我们在丢垃圾时就要将同类的垃圾丢在一起,那该怎样区分呢?(引导幼儿按垃圾特征进行分类:瓶瓶罐罐、纸类、厨余、一般垃圾)
2、出示垃圾桶,启发幼儿制作垃圾分类的标志。
师:(出示一个垃圾)这个垃圾应该放在哪个垃圾桶呢?怎样区分垃圾桶呢!我们一起来给垃圾桶做一个标志。
3、制作垃圾分类的标志。
师: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已的爱好对标识做设计,分组进行讨论。制作成功后请各组将自己的标识分贴到幼儿园每个班级及公共垃圾桶上。
三、结束环节
师:宝贝们今天太棒了,不光自己学到了垃类的相关知识,还做了一件光荣的事——帮助幼儿园的其他班级制作了垃圾分类的标志,比如:xx的标志是收集纸类的,dd的标志是收集瓶罐的。这样大家将生活中有用的垃圾收集到一块再利用,大家真正的参与到环保的活动中,我们的环境才会更美好。
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回家和家长分享垃圾分类的心德,并和家长一起在家执行垃圾分类。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孩子们都是积极的参与到活动来,一开始我神秘的出示以后各孩子们生活中的垃圾袋,从里边出示一些常见的垃圾,将孩子带到垃圾的情境中,又用游戏法,请小朋友尝试根据u盘中的垃圾分类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生活中的垃圾,再到体验垃圾分类,作为导入环节,从本次课孩子们的表现看是比较好的。
在第二个环节中孩子们来讨论垃圾的用处时,个别孩子对这个概念的含义理解不够,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就显得操作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法,往后再设计时要考虑到不同能力孩子的发展水平,当然在活动中旧的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虽然孩子们对本次活动中设置的实物分类游戏也是很感兴趣,但是由于投放的材料较单一,造成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而能力一般的孩子也没没困难,因此在后面制作分级分类的标志时孩子的思维很活跃,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标志,但是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后的学习,来改正和提升自己。
幼儿园说课稿附教案篇6
观摩了大班数学活动《裙子中的秘密》,我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具体分以下几个方面来评述:
一、选材贴近生活。
?幼儿园指导纲要》提出:科学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生活中,孩子们随时会观察到、感受到有规律的排序的物体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美感和节奏感。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赵老师选取的这个内容来源于生活。另外,赵老师在活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利用孩子平时经常体验的过生日这个情节来展开活动,一方面贴近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更激发起了孩子学习、发现的乐趣。
二、目标制定合理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那么从王老师对此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制定来看,是全面、具体的,她从能力、知识、情感来制定的,在目标的制定时也考虑到了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活动中,赵老师也紧紧围绕着目标来开展每个环节。
三、过程注重探究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的世界是他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赵老师非常注重孩子探究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提供了便于探究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通过直接操作材料,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究、希望尝试的欲望。赵老师始终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主动参与到观察、分析、探究的学习活动之中。通过孩子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让孩子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实现了“孩子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这一理念。
四、环节紧凑有序。
本次活动设计条理清楚、从易到难、层次分明。赵老师从“发现裙子中的秘密”引起孩子“找秘密”的兴趣;随后又通过孩子的观察、老师的总结得出排序的规律一般可以分成这么几大类;接着再通过孩子的探究、合作操作,感知按照一种规律排序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散了孩子的思维;最后又回归到生活,激发起孩子继续寻找生活中的排序现象的兴趣。整个课堂教学有序有线、丰富多彩,使幼儿至始至终保持很好的注意力和探索兴趣,活动效果好。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幼儿园说课稿附教案6篇相关文章:
★ 幼儿说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