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心得7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为了记录我们内心的真实情感,需要将心得写完善,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下面是好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三字经》心得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字经》心得7篇

《三字经》心得篇1

最近正在读《三字经》,颇有心得,夜不能寐,思绪万千,五更时分辗转难测,披衣起早,写出心得。

?三字经》成书于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时期,自问世以来,就作为儿童的识字教材,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它与《百家姓》、《千字文》合成“三百千”,被视作传承儒家思想和修身励志的启蒙教材;此经虽短,短短千余言,但是却能够流传至今,一直被世人传诵至今,它的生命力是什么,它的`魅力何在?

本书虽短,但是很有特点。从形式上看,三字一句,短小精悍,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记诵;品来意味深长,文化浓重。古代的儿童,入学的第一部书就是它。孩子们一边吟唱,一边摇头晃脑,韵味十足。

这部书不光形式上易于记诵,内容也很丰富。它以精悍的“关键词”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道德,做人典故融合在一起。《三字经》虽然是儿童启蒙教材,但是其讲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是难以改变的。它适合于任何年龄段的人去阅读它,理解它,去在生活中运用它。孩童时代的人读它记它,可能不知其意而背之,成年人读它记它,有着不同的意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讲的是: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习性却各有差异;假如不去教导他,习性就会发生变化,转变,所以要重视教育,持之以恒的教导。

我觉得,这本书中所讲的道理,95%还能够在现在社会中适用。作为教师,更要认真拜读拜读。“教书育人”,我认为育人比教书更重要,我准备利用寒假认真地学习本书,开学以后结合学校工作,把这些道理加以运用,我想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字经》心得篇2

你知道《三字经》是怎样的一本书吗?它在我们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古人的第一本书就是《三字经》,这本书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

?三字经》以少儿启蒙读物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的特点就是含义简单易懂,还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许多知识,正所谓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它的.意思就是说:东汉时有个叫黄香的人,从小就非常孝顺。他九岁时,常常在冬天父亲还没上床睡觉之前,自己先躺在冰冷的床上,把被子温热了才请父亲睡觉。夏天他就先用扇子把席子扇凉了,才请父亲歇息。读到这里,我惭愧地想:我和黄香相比,真是天地之别呀,生活中的我,放学回到家,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从来没有想过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呀。爸爸妈妈平时既要上班,又要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多么辛苦呀!记得有一次,妈妈刚下班回来,叫我把碗筷端去客桌,我死活都赖在红木椅上,大声喊:“你自己吧,大结局了。”说完,又赖在椅子上看电视。吃饭了,妈妈没帮我拿碗筷,我也无可无奈,拖拖拉拉去拿。

子便整天学着模仿商人做买卖。孟母又把家迁到了学堂旁,孟子终于学到了礼仪和文化知识。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

《三字经》心得篇3

?三字经》是一部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使我获益匪浅。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性相近,习相远”,讲述的是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太大,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会变得差别越来越大。《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告诉我们为了孩子的成长,必须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其健康茁壮的成长;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子女的重要性。对待自己的孩子,对待自己的学生都应严格要求,不要放任自流,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最终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讲述的是要让儿童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例子。传统中国的启蒙教育第一位是孝和悌,而孝和悌是不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迁的,它应该作为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理解并付诸行动的指导准则。

“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等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已认识的各类主要知识。通过阅读此内容,可以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还可激励我们奋发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三字经》所例举的内容还很多,篇幅所限不可能一一道来,它的影响深远,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我们应该继续继承这些美德,把它发扬光大。

《三字经》心得篇4

暑假开始了,在完成作业之后我就可以安安静静地阅读喜欢的书籍了。这几天我又重读了《三字经》。小时候只是觉得《三字经》读起来特别顺口,现在重读才知道每段话都蕴含着不同的典故与道理。

我在《三字经》中最喜欢的一句就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句话大致是讲述汉朝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人,9岁就知道孝敬父母,冬天给父亲暖被。这句话是教导我们在生活中要尊敬、孝顺长辈。在家中,长辈总是最呵护我们的,给予我们关爱并教导我们,为了能让我们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受到更好的教育,他们早出晚归辛勤工作。我们在他们的关爱中一天天快乐成长,身体更加健壮,但是他们却在一天天地老去。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更加听话,学习上主动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生活上更要为他们出一份力,分担家务;在爸爸妈妈疲惫的时候给他们捶捶背;犯错了要主动承认错误,不要让他们因为我们的任性和小脾气而生气或伤心。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三字经》中提到的那样,在家孝敬长辈,做一个有孝心、有爱心的人!

《三字经》心得篇5

星期六,我做完作业,觉得实在很无聊。就拿起妈妈刚给我买的《三字经》,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三字经》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它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礼貌待人,勤奋好学,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幼年住在墓地附近,他就模仿那些办丧事的人哭泣。孟母把家迁到闹市,他便模仿商人吆喝做买卖。孟母又把家迁到学堂附近,他就到学堂学习知识和文化礼仪。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多么的重要啊!

虽然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如果自己不刻苦学习,那也是没用的。这让我想起《三字经》中的”子不学,断机杼“。这句话讲的`就是孟子有一次不好好学习,孟母很生气的割断了正在织布的纱线,以此来告诫孟子不要自弃其功,半途而废。只有坚持不懈,经年累月,不懈努力,才能够有进步,有成就。

由此,我又想起了宋代方仲永的故事。方仲永在小时候,他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可以称得上是个天才,四五岁的时候他就能够写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不让方仲永学习,整天游逛自夸,自以为是。从此方仲永也就由一个非常有天赋的天才变成了一个平常的凡人。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我们从这本书上能够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为中华民族能够流传下这样的书而自豪!

《三字经》心得篇6

最近看了一本名叫《新三字经》的书,令我感触很深。

仔细看过后,其中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省吾身,思己过,言必行,行必果。败与胜,非天命,得与失,乃互生。”“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意思是说只有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收到真实的效果。我们既要重视行动,也要重视认知,两相促进,才能塑造健全人格。牛顿就是经过反复的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居里夫人也是经过观察,然后反复思考,再试验,才发现了“镭”,所以我们要学会思考。

“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是说学业和事业的成功要靠刻苦勤奋。人不能过度的追求享受,否则就会败在自己的手中。韩愈的《进学解》里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强调了勤奋思考的重要性。许多人的失败是因为懒,一个人过于贪玩、贪图安逸,就会自己荒废自己。只有勤奋才能获得成功。

《三字经》心得篇7

读了新三字经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连心情也变的美丽了起来!我很喜欢里面轻松快捷容易理解的一字一句。

当诵读《新三字经》的声音在校园里传来时,每个孩子也将读书、明理、做祖国的栋梁之才的信念纳入心中。

全文仅仅只有三百六十字,让别人觉得看起来很简单,可是仔细想想,就觉得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都能刚刚好在哪里。有时也真就想不到比这更合适的字、词了。原来才知道,这每一个字都是反复斟酌才定下了结论。

当读起《新三字经》就会觉得这一本明朗轻快,节奏紧凑读起来令人赏心悦目,内容大方。涉及内容多个方面,在拓展同学知识的方面还让大家知道了有关各种感情的知识。

内容很容易理解,学习起来也不是课文的负担作业的负担。让各位被‘压迫’许久的童鞋们都感觉像是学习一加一那么容易简单。

?新三字经》里的语言现代化,比起《三字经》更易懂许多。也很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毕竟以前的古代是非常严肃的,而现在这个新版,却让人更容易理解了。

?新三字经》介绍了众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包括爱国志士、革命家、科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等,并在经文相应处给出了通俗易懂的解说,描述了他们生动感人的故事,还特别增加了孝心、交往、特长等创新方面的内容。

学习了这本书,让人觉得脑子没有以前旧版的那么压抑,而是很明快晴朗了些。儒家思想本是我国古代的文化精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这种文化已经不再适合我们现在的国情。如今有学贯古今的学者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突破,还是非常值得一学的。

据一项研究表明,6岁的孩子最多能认识2500个汉字,掌握了这些常用字。所以刘可认为,自编的《新三字经》不仅能让小学生尽早掌握这些常用字,还能培养他们对世界人文的兴趣。

?新三字经》共五篇,每篇72字,全文360字,首先是教育孩子们在家怎么做一个好孩子,其次在学校怎样做一个好学生,长大后在社会上怎样做一个好公民。内容涉及到孩子成长的各个方面,通俗简明,便于诵记。

“我们不能总是抱着古老的经典去顺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只要是积极向上的,创新是值得提倡和必要的。”

?新三字经是金剑桥学校自编的一本书,大家可以百度搜索。】

《三字经》心得7篇相关文章:

2023党课培训心得7篇

新生入校心得7篇

冬奥宣讲心得7篇

语文老师研修心得7篇

教师研修心得最新7篇

推广心得7篇

幼师远程培训心得7篇

党员微心得体会7篇

班长心得参考7篇

瑜伽心得7篇

《三字经》心得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8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