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虽然是记录我们内心收获的文字材料,但是在写作上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个人的情感有所抒发后,我们都应当好好记录在体会中,好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弟子规《信》心得体会最新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弟子规《信》心得体会篇1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中的第二部分"入则孝"就说了要孝顺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道出了怎样孝顺父母。但是,在看>之前,我却不懂得孝顺父母。有一次,妈妈上了一天班,非常疲惫。刚回到家中,就睡在了床上。然后让我给她倒一杯水。而我却看书入了迷,嘴上敷衍着,可却没什么行动。直到妈妈愤怒地叫了一声:“你到底倒不倒?!”我才不情愿地去倒了一杯水,嘴里还嘟囔着:“倒就倒吗。”事后,爸爸和妈妈批评了我,我忽然间感到很惭愧,感到无地自容。父母为我们可以倾其所有,可我却连一杯水也不肯为他们倒,这件事令我羞愧难当,惭愧至今。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句话很好理解,自己身体受伤,亲友们就会为自己担忧,就可以算是不孝了。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就是这个意思。而道德如果受损的话,人们不但会取笑自己,还会笑自己的父母教子无方,父母脸上也无光,从而又是不孝了。
读了两年的《弟子规》,感触良多。《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承载了古人先贤对于人在社会中为人处事的标准:孝顺、友悌、严谨、诚信、爱心、仁义和好学。我从身边的'电影卡实际出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入则孝,这是弟子规对我们的第一个要求。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圣贤教导我们,要从内心深爱、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怀胎的辛劳,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们一生都无法报的了。对于我们这种长期出门在外的打工仔,虽然不能待在父母身边以尽孝道,但我们可以尽自己的努力,替父母分担一些,多打电话回家和爸爸妈妈聊聊天就是对他们最基本的孝道。
泛爱众,其实就是前面说到了的要与他人和睦相处,团结一致。在现实生活中处处以恭敬、谦卑为原则,做到不自私自利。不去巴结富人,不看不起穷人,以平等心待人接物。同时在工作生活过程中,不说人是非,不揭人短处,要尊重同事朋友。我要努力学会去从真心里爱别人。我要不断历事炼心、不断努力。仁慈、悲悯一切众生,是圣人、菩萨的境界,我要从弟子规的基础开始,从做一个标准的好人开始,立志向、学圣贤,做菩萨。尽可能的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让我们这个集体更加团结、和谐。打造优秀集体,从我做起。
感谢看购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实现梦想,还可以在工作中得到古人的洗涤。
弟子规《信》心得体会篇2
为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我校响应教育局的号召,全校师生进行诵读《弟子规》,学习圣人经典,传承民族圣人经典文化的读书学习活动。全校上下、师生之间、班级之间,处处呈现出学习、诵读、力行《弟子规》的情景。现在,学生诵读学习《弟子规》的情景给我们的校园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它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就充分体现了“孝”字的重要性,古人有云:“百事孝为先”,可见,孝是做人的根本。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的经验。而《弟子规》则给出了系统的准则“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如果能够把这些都落实到行为上,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整个社会都会更加和谐。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只有懂得时刻反省自己,规正自己的人,才可以使其自身有长足的进步。这才应该是人一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弟子规》讲述的是我们身边的学问,我们学习古圣贤经典文化,是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为人处世的根基。学习《弟子规》,不光要会诵读,重要是能做到,并且长期坚持,最终把它作为我们生活中的的行为准则。
弟子规《信》心得体会篇3
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都饱含着爱的力量,我们要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爱。我们的生命因为有了爱才更加精彩,世界因为有了爱才更加美丽。
爱,可以是分享,可以是力量,可以是责任,可以是承担,也可以是奉献。爱,像茉莉花那样平淡无奇却又芳香迷人;爱,像玫瑰花一样布满荆棘但又艳冠群芳。
20__年5月12日,一个令世人震惊的日子。14时28分,四川汶川多少人在瞬间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多少人在瞬间被埋入了废墟,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在瞬间支离破碎……5·12汶川大地震,撼及了整个中国的灵魂。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中国人民没有畏惧,也没有退缩,而是坚强地挺起了身躯,勇敢地、从容不迫地面对。
在灾难发生的那一刻,温和胡书记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亲临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臂缠绿丝带的志愿者从全国各地奔向汶川,外国友人来了、台湾同胞来了、众多的“白求恩”来了,来自世界各地、全国人民的捐款、捐物、捐血犹如雪片似的飞来了……大难有大爱!正是这种震不垮的爱支撑着我们,支撑着抗险救灾的叔叔阿姨们,支撑着废墟下的人们……
爱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爱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爱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爱是路,指引我们走向黎明……今天,在新的学年,在新的起点,我们会在大爱之光下奋勇前进。
弟子规《信》心得体会篇4
从事教师工作几年,常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不断探索,但始终苦于无门,不得要领,直至学习了《弟子规》,才觉得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典可依。现就我粗浅的认识言谈于下。
?弟子规》由清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将《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三字一组、两组一韵、四组一句编篡成文。后经晚清秀才贾存仁修订更名为《弟子规》。与《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一起成为启蒙教育的基础教材,是教育学生敦伦尽份、防邪存正的最佳读物。
全文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五部分,对“弟子”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言简意骇的语言做了详细全面的阐述,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现在中小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见,孝是道德的根本所在。所以,《弟子规》说:“首孝悌”。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之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之以悌,所以敬天之为人兄者也。教之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故子曰:“夫孝,始于事亲,终于立身。”
子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如果能做到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以“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那么“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不难做到。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后才是“授业”和“解惑”。什么是“道”?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所谓“道”就是天、地、人的自然法则,是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的行为准则。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每个人开始都是本性善良的,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习惯相去甚远,如不及时教导,善良的本性可能会发生偏离。
学生的成长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方面影响。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弟子规》,不仅可以使学生不断的提高境界,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对各种坏习惯的识别能力和免疫能力。所以为了我们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构建我们的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弟子规》的学习势在必行。
弟子规《信》心得体会篇5
常言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其实这些章句我们整天都听见,因为每天放学后,广播都会播放《弟子规》的,而忙于吃饭,洗澡的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心思去体会其含义,更别说领略个中做人的道理了。
一天,我到学校图书馆,那本红彤彤的弟子规直奔我的视线,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只要看上一本书,不把它领会透彻,我不会释手。我坐下认真地浏览,掩卷沉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它是教我们如何做人的。
“首孝悌”,它是教导我们要听从长辈教诲,孝敬长辈的。而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大多数属于叛逆型的,随波逐流,脾气暴躁,做事情缺乏耐性,常自认为做事情很正确。此刻,我知自己道错了。
“次谨信”——通行社会的绿卡,这个我们每个同学基本做到了,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它是促进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一个人谨言慎行了,就会懂得尊重别人,与人为善。这样的人在别人的眼里,就是一个道德修养高尚的。这些我们都深有体会。
其中最令我有感触的是“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几句。自从上了初中后,我们班同学的眼里只有中考,个个都成了学习的“奴隶”,忽略我们身边的同学和生活,成了“两脚书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同学之间的交流。而我们因为是同学,碍于情面,不敢给予任何批评,尽管那时无原则地纵容。后来,班主任很机智地唤醒我们无知的心灵,并言传身教,让我们深刻领略到“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精髓。
从那以后,我们同学、朋友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学习也有了飞跃的进步,这总算不费老师的一片苦心了!先学会如何做人,再谈如何学习。
?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
弟子规《信》心得体会篇6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一直是古人津津乐道的善行。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绝大多数在“众星捧月”的氛围里成长,有的家长在教养子女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他们的自私言行和一些社会上的个人思潮影响着孩子,促使一部分幼儿只知索取,而不知给予。《弟子规》中提及的“首孝悌”,里面的内容可以说是人生之精华,适合孩子们好好学习,也适合家长细细品味:如何为人父母、为人子女?
一、“每日一读”――明感恩。有句话说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每日一读”是我们在本学期实施的最新学习方法,利用晨间活动幼儿入厕、排队等候的时间,带着小朋友一起晨诵已经学习过的《弟子规》。不仅帮助孩子消磨了闲暇时光,而且还让孩子懂得利用好生活中的时间,好好学习,从小养成一种爱学习、惜时间的好习惯。通过诵读,孩子们对所学的《弟子规》内容,也变得更加熟悉了,对其中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清晰了!“诵读小老师”、“诵读小能手”等展示活动,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乐趣。
二、“每日一说”――表感恩。小朋友都在排队洗手,刘子欣第一个洗好,但是她却站在门口迟迟不去拿饭菜。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走到她的身边看了一看,原来她一开始拉袖管洗手的时候,拉得太高了,现在想要把里面的衣服拉下来,就有点困难了。看着她很费力的样子,我主动对她说:“要不要老师帮忙?”见她没有任何反应,对我不理不睬地样子。我又重复了几遍,还是没有反应。于是,我对她说:“刘子欣,过来,老师来帮你拉。”而回报我的,还是默不作声,毫无行动。现在的独生子女早已经习惯了“王子”、“公主”般的生活,这种现象在我们班并不是少数,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也进行了个别谈话和集体教育,让孩子要懂得对别人给予的帮助说声“谢谢!”。结合孩子们所学的《弟子规》内容,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尊敬师长,对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应该如何回应,怎样做才是对人有礼貌。让孩子在事实中懂得道理,从小做一个知恩、谢恩、感恩的孩子。
三、“每日一做”――践感恩。孩子的行为培养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结合孩子在《弟子规》中所学的内容,帮助他们转化为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重在培养幼儿在仪表仪态上的行为礼仪,并贯穿到一日生活中加以强化和渗透。具体行为内容包括:知道饭后要漱口擦嘴巴,起床、入厕以后要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午睡时能将脱下来的衣物叠好、放在固定的位置等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些看似细小的行为,对孩子日后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注重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是帮助幼儿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首要要让孩子知道怎么做才是好的,并加以督促和帮助幼儿往好的方向发展,从小萌发自我服务意识,并感受到家人、老师对自己的细心照顾,关心爱护,建立感恩老师、家人的情怀。
四、“每日一评”――促感恩。有了好的目标,还需要好的行为来支撑;好的行为,还需要好的评价来激发。我们将本月定为“自我服务月”,并按照每周学习的内容和孩子需要达到的行为目标、家长需要配合的方面,在周一的时候用短信的方式告知家长,取得家园的配合!利用晨间谈话活动,树立孩子的周目标,鼓励每个孩子要积极地去完成,为达到最佳的目标而努力。在日常活动中,我们注重对孩子们在实施相关行为中的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掌握他们各自的发展情况以及个体需要,及时对有进步的孩子加以表扬和鼓励。另外,我们还结合奖励的方式,除了在平时利用语言奖励、树立优秀榜样之外,我们还设立了“进步奖”“巧手奖”“卫生奖”等不同的奖项,平时做好观察记录,在周五的时候,一一根据幼儿一周的表现进行评奖,并提供了不同的奖品以资鼓励。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孩子是不断成长和发展中的人,而家长也是陪伴孩子成长最亲的人。家长的思想和行为,决定着教育孩子的方向;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决定着今后会成为怎样的人。因此,利用家园平台,建构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手段,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
弟子规《信》心得体会篇7
t;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教导我们: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与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通过学习t;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它不知不觉地影响了我的一言一行。
t;弟子规>?信?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话只要说得有理有据,不在于多;不切实际的花言巧语,反而令人讨厌。尖刻挖苦和下流肮脏的话都不要讲;粗俗的小市民习气,都要坚决戒除。
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事情,话说的很多,一点依据也没有,让我的同学很讨厌,当别的同学和我吵架时,我也曾经说过很多脏话,不但没解决我们之间的矛盾,还在其他同学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学完弟子规后,我严格按照弟子规的规范做事,不再像以前那样遇事不冷静,而是尽量想办法和同学沟通交流,及时解决矛盾,同学们之间更加团结互助和睦相处了,也真正做到了?兄道友,弟道恭事诸兄,如事兄?。
使我感受深刻的还有学习篇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读书要专注,专注才能够深入领会文章的意思,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嘴读啊读,背啊背,就是背不过,就是因为我都没用心去读。学习t;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自己是不懂得读书的要领,所以考出来的成绩不理想。从此,我学习时都是提前做好预习,做到心眼口合一,真正的用心去感受,去体会,这样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成绩明显提高了,我变得比以前更自信了!
记得我原来读书时,经常是囫囵吞枣,读一篇文章,眼睛在那看着,读了好几遍不知道文章说的什么,要不就是老师让背诵的东西我在那弟子规,就像浩瀚海洋中一盏指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它移默化的影响着我,改变着我,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会一直践行弟子规,让文明时刻伴随我成长!
弟子规《信》心得体会篇8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
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
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
?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
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
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能让父母为我们而感到自豪,做到这些也算是给父母一个小小的报答。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
“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
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让自己有改过的机会。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
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比如我上学期间学习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参加工作以后,好像一下子就没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开始为生活忙碌奔波,但是忙碌了好几年,一直都不怎么开心,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想到的是为什么别人比自己过的好,感觉心里不平衡,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没有努力奋斗过觉得活着很累。
现在通过学习才知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自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不用羡慕别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获得多少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自己要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努力工作,贡献社会”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把自己的青春梦想和对工作的热情献给我热爱的工作事业,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弟子规《信》心得体会最新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