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作文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作文以实际事例为支撑,能够更好地展现作者的思想,下面是好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我知道的风俗的作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我知道的风俗的作文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过年了除夕之夜,好热闹啊!人们忙得不亦乐乎,贴了对联又挂年画;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像在锅里炒芝麻似的接连不断;啪啪啪的焰火声就像天安门举行盛大的庆祝会似的。它们穿过了大街小巷,穿过了高楼大厦,把漆黑的夜晚照得如同白昼,到处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景象。盼呀盼,重要把春节给盼到了。那么春节有什么习俗呢?赶紧去找一找吧!哇,好香啊!我刚想走出去,却被香味吸引了回来。一瞧,原先是奶奶在煮馄饨,我赶紧跑进厨房,问道:奶奶。这天我们为什么要吃馄饨?奶奶说:在除夕夜10点的时候都要吃馄饨,就叫饺子(交子)。庆祝新旧交替,子时来临!还有,就是馄饨和馄囤谐音。浴室五谷丰登!哦,我明白了,找到了一个习俗吃饺子!走出家门,我看见了一条金龙在不断翻滚,原先是舞龙大拜年呀!瞧,金色的巨龙在舞龙队员手中不断变换造型:滚龙、盘龙,龙身随着龙头起伏,摇头摆尾漂亮极了!呵呵,这么重要的习俗,怎样能忘记?又找到一个习俗舞龙。
捏糖人儿是民间传统的绝技,已很少见了。这玩意儿不仅仅好看好玩,玩完后还能吃,一般小朋友见了都喜欢,因为平时见不到,一旦见着了就不肯走了,不是缠着大人买就是跑回去要钱,实在没有钱了就眼巴巴的围在一边,手指含在嘴里,盯着这糖人是怎样变出来的。这时捏糖人的师傅用一个小铲取出一点糖稀,放在沾满滑石粉的手上揉搓,迅速捏出要做的人物大体形态,然后放在涂有滑石粉的木模里,再用力一吹,稍过一会儿打开木模,所要的糖人就出来了。晚上,原本寂静的天空一下子明亮热闹了起来。一道道托尾巴的火光冲上了天空,轰鸣的响声中,一朵朵绚丽、迷人的花儿盛开在夜幕中。四下里鞭炮声此起彼伏、龙腾虎跃,令人兴奋。一家人团聚在桌子旁吃着丰盛的晚餐。我们心中都荡出一份温暖、甜美。在这红红火火的大年中,我们很开心的吃着、玩着、乐着。
我知道的风俗的作文篇2
我知道的风俗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
这些传统节日不难看出,贯穿这些节日的正是:树正气、扬美德,显智慧,惩恶扬善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的内容。从传统节日中,我们深刻认识和领会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说春节吧,它是我国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民族传统节日。我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总要贴春联、贴年画和贴窗花,放爆竹烟花、拜年祝贺……
我们倒贴“福”字,拿压岁钱、包饺子、吃年糕……在春节的前一天晚上我们都要“守岁”,除了吃年夜饭,人们还要进行各种游戏,如下棋、玩纸牌、玩麻将、看春节联欢晚会等等。在摆放的节日供品中,必备一大盘苹果,这叫做“平平安安。”还有些地方在守岁时准备的糕点食品富有讨吉利的谐音、口彩有:吃枣表示春来早,吃柿饼表示事事如意,吃杏仁表示幸福人,吃长生果表示长生不老,吃年糕表示一年比一年高,所有的这一切是多么有趣和富有意义,这些习俗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代表着我们渊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我也为这些习俗的诞生而自豪。一个节日,就像一个故事,情节美妙动人;一个节日,就是一种文化,内容绚丽多姿。
在当今很多洋化了的节日文化的冲击中,愿我们更多的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欢度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节日。
我知道的风俗的作文篇3
每逢过年,父母亲就会带着我和妹妹回到我们的老家——云浮。印象中,爸爸经常回老家,对家乡的种种事,他都娓娓道来。在爸爸的耳目濡染下,我开始对云浮的风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今年过年,我们又一次踏上了回老家的路程。往年的回家途中,我都是在车上睡觉。今年没有,因为我想看看家乡有没有变。到家后,我找了个机会,问问爷爷奶奶家乡的种种。奶奶告诉我,以前的房子没有现在的现代,是老式的四房一厅,靠门的两间房一间做厨房和饭厅,另一间做浴室,一间做杂物房,最后一间是房间。中间是客厅,厅的地上有个四四方方的槽。屋顶上开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口,为的是让阳光投射进来,而雨天则用槽把雨水接进去排到地下。外墙是用青砖砌的,耐用又好看,则屋顶是用瓦铺的,整栋小屋温暖又结实。
第二天,我们一家人去了我们家乡以前的小屋拜祭老祖宗。我发现老屋也有个槽在中央。抬头望去,刚好与屋顶上的口一线连上。此外,我还听了奶奶说的其他风俗习惯。比如说端午节,在广州的端午节,人们都会包粽子,云浮也不例外,亲朋好友互送粽子,家家大扫除,把艾叶,菖蒲挂在门边,可以驱邪并驱杀蚊虫。
云浮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佛事大会,这是为了纪念禅宗六祖惠能。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八月初三举行大型纪念活动。“为什么一定是这两天呢?”我问奶奶。奶奶笑着回答我:“二月初八子时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生诞日,而八月初三子时就是六祖惠能大师的圆寂日。”听了奶奶的话,我恍然大悟。
爷爷奶奶说了很多很多云浮的故事和风俗习惯,我越听越感兴趣。在感叹云浮变化的同时,我也感受到家乡的乡亲们正在努力维护着自己的文化遗产,大家都自觉地遵守着家乡的风俗。
我知道的风俗的作文篇4
每年过年,爸妈都会带我和妹妹回老家云浮,——。在我的印象中,我父亲经常回他的家乡,他谈论他家乡的各种事情。在父亲的耳目下,我开始对云浮风俗产生浓厚的兴趣。
今年春节,我们再次踏上了回老家的旅程。前些年回家的路上,我睡在车里。今年不行,因为我想看看家乡有没有变化。回到家,我找了个机会问爷爷奶奶老家的情况。奶奶告诉我,老房子没有现在这么现代化。这是一套老式的四居室公寓,门口有两个房间,一个用于厨房和餐厅,另一个用于浴室,一个用于杂物室,最后一个用于房间。中间是客厅,大厅的地板上有一个方形槽。屋顶上有一个方形的开口,让阳光投射进来,而在雨天,雨水被带进来,用水槽排到地上。外墙为青砖,耐用美观,屋顶铺瓷砖,整个小屋温暖结实。
第二天,我们一家人去老家以前的小屋祭祖。我发现老房子中间也有个槽。抬头看,正好和屋顶上的嘴相连。除此之外,我还听了奶奶的其他风俗习惯。比如广州端午节的时候,总有人做粽子,云浮也不例外。家人朋友互相送粽子,家家打扫卫生。把艾蒿和菖蒲挂在门边,可以驱邪灭蚊。
云浮每年都举行盛大的佛教大会,纪念禅宗六祖慧能。每年2月8日、8月3日都会举行大型纪念活动。“为什么一定是这两天?”我问奶奶。奶奶笑着回答我:“二月初八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生日,八月初三是六祖慧能大师的忌日。”听了奶奶的话,我恍然大悟。
爷爷奶奶讲了很多云浮的故事和习俗,我越听越感兴趣。在感叹云浮变化的同时,也觉得家乡的乡亲们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大家都自觉遵守家乡的习俗。
我知道的风俗的作文篇5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各种传统节日和风俗已经开始逐步淡化,到现在为止,已经在很难找到某种典型的社会风俗了,唯一保留健全的恐怕就是新年前后的那些事儿了。
家乡的人们似乎早就对新年有了一个默认的法则:一到新年,无论身在何处都要想方设法与家人团聚。这很好,也很对。终日忙于工作而忽略亲情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我们毕竟还是有这么一个新年,它给了我们一个放松自己的理由、给了我们一个回家看看亲人的理由、给了我们一个回家让亲人看看的理由……
等到亲人们都回得差不多了,也就正好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就是“祭灶”,又俗称“小年”。我们那儿有一个有意思的说法,因为“祭灶”与“鸡罩”谐音,所以在家过这个节日据意味着自己被“罩”住了,永远也不回离开这个家。
接着就是腊月二十七普通话考试。我们那儿有一句谚语有道:“二十七,越洗越精气!”因此这一天最主要的就是卫生工作:洗澡、刷完洗盘子,当然,还要对整个居室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前面所有的仪式都在等待着一个结果,那就是――除夕!中午简单地吃过午饭后全家就开始忙了起来,大人们在张罗着年夜饭,孩子们则兴高采烈地贴起了春联、玩起了鞭炮……忙活了大半天终于到了点炮的时间,一阵电光雷鸣之后全家老少纷纷进屋入座。上至爷爷奶奶,下至孙儿孙女都是这一天的主角,好一派三世同堂的景象!
除夕之后就是新年了。这是新年的第一天,大家都纷纷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亲访友,恭贺新春。我们那儿在新年有一个特别的风俗,就是在新年期间不能说脏话、更不能动手打人。这可把孩子们乐坏了,接受了父母一年的“压制”,现在终于可以“释放”一下了!而此时的父母对孩子只能是和颜悦色,即使孩子的行为过激,做父母的也不能太过严厉。我想,这可能是孩子们喜欢新年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吧。
我知道的风俗的作文篇6
还有7天就是正月十五了。每到这一天,都会想起家乡正月十五撒灯的情景。这一天对孩子们来说是最神秘,最有趣的夜晚。
正月十五那天,白天大人就要把油灯包出来。油灯是用海纸包上木屑,包成啤酒瓶盖那么大的小团放在柴油里浸泡,到了晚上九点钟以后就可以撒灯了。15那天叫神灯,人们盼望着保佑自己的神仙都准时到来。先在自己的屋里撒,各屋地上,锅台上,水缸旁都撒。接下来就是院里,各个昏暗的墙角处都撒上,这是对各路神仙的欢迎。院里的撒完后就到大门外,在自己的门前附近撒,正对着大门撒第一包,然后就每隔一小步,左右各撒一包。这是由两个大人来完成,小孩则负责量步子。据说神觉得小孩的心是最干净的,所以喜欢他们来量。如果谁家人手不够,就要邀请别人来帮忙,被邀请的人会觉得无尚光荣,为神办事都会义不容辞。撒灯时要撒到与别人家的接上后才算结束。撒完后,小孩还要等待着看哪个灯最后灭,那就意味着这边神仙最亲近这家,这时小孩要把它收起来藏好。
正月16那天是鬼灯,人们对鬼是敬而远之的。这天晚上,离山较近的人家在12点时,几家人合伙到山上去撒灯。撒完后,孩子要等,看哪个灯最后灭,就会一脚把它踢开,这说明他战胜了鬼。
撒灯是大人孩子正月里的一件大事,这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吧!
我知道的风俗的作文6篇相关文章:
★ 中班知道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