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是培养自信心和自我认知的一种途径,自己的生活经历是独一无二的,融入作文中能够使作品更加独特和个性化,好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关于江南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江南作文篇1
一声轻叹,两岸色泽,细水长流,在水一方,镯弄轻纱,三尺芳华。
心中寂寂的山水,是水光潋滟晴方好,更是山色空蒙雨亦奇。
撑一把竹伞,闲步于青瓦石巷。巷尾的雨丝,时而缠绵,时而淅沥。深巷两旁的老屋,灰墙青瓦,雕花屋檐,浸染着独属于江南的色彩。采莲归来的人儿唱着“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摇着乌篷船,摇进了巷里,摇回了家。江南,以她柔弱安静的秀气,徐徐映现在世人的面前。莲藕经过清水洗涤,如碧玉般净,如羊脂般白。江南水,洗净了淤泥中的莲藕,也洗净了世人的灵魂。
静如镜面的湖边,柳枝轻轻垂下,缓缓飘舞,生怕惊动了一丝波澜,花儿东一簇、西一簇的,长得不密,却也舒心。她们慢慢地伸展腰肢,让阳光透过她们,抚摸她们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
一座木亭,静静地落在它们之中,古风古色,每一片木色,都透着无尽的淡雅,一张薄纱,将里外分隔开来。一个人影,在纱后忙碌着。
她轻轻提起砂壶,将水倒进瓷杯中,杯中的茶叶沉沉浮浮,在水中打着旋儿,仿佛在轻歌曼舞一般。杯上升起了淡淡的水汽,将香薰漫起的淡紫色雾霭冲散开来,整个亭子便弥漫起淡紫色的香味。“快喝茶吧。”她说。她面纱下的眼如江南水般清澈又明亮,还含着笑,眉眼间透着一种道不尽的轻柔。她静静走到一旁,坐下来,面前,是一张古琴。
琴音铮铮,在湖面上扬起圈圈涟漪,泉水泠泠,莺儿也落到亭顶上歌唱,嘤嘤成韵。在此刻,仿佛天人合一,大自然与古琴交织而成的生命交响曲。
一曲终了。
曲落,无言。
这就是江南罢,似女子一般柔弱,却又拥有能冲击人灵魂的力量,让人为之陶醉。
这就是江南罢,像水一般轻柔,却也能以柔和滴穿坚如岩石的心灵。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关于江南作文篇2
风,轻柔地吹到表演者的身上。
场下一丝声音也没有,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
但是,听!
琴声宛转而动听,缓缓地传入观众的耳中,传入观众的心中。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轻轻流淌;有如微风在森林中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多么美的江南丝竹啊!
他们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微风、灯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传入观众的心,观众们忘记了伤心,忘记了烦恼,忘记了一切,只沉醉在这美妙的乐曲中。
表演者深情地演奏着,仿佛把人带到了仙境,琴声,笛声,箫声,声声入耳,令人陶醉,令人沉迷,令人分辨不出自己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
多么美的江南丝竹啊!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让人仿佛看到烟花在空中绽放,又仿佛置身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勇向前;渐渐地,乐曲舒缓了,恬静了,仿佛冲过了激流,来到了水光潋滟的万顷碧波上……观众的身体,随着乐曲声动着;观众的心,也随着乐曲声动着。
多么令人陶醉的江南丝竹!
当它停止时,每一个人都还在沉醉乐曲中,浑然忘我。
关于江南作文篇3
胡琴声飘过西域雁门关,编钟声流转关中渭河畔。桃花如粉,远山如黛,清风拂两岸,一片绿意生。在一个烟雨迷离的日子里,漫步于古镇街巷,任这里的古桥驳岸,渔船人家浸透自己的心房。
西子湖上,一位婀娜的美人缓缓走下油壁车,迈着青莲的细步,眉眼如画,娇俏玲珑,云为裳,水为佩,掩映在湖光山色里。阳春三月柳花飞絮,心事更与谁说,阮郎,昔时情深难得心相同,青骢不忍行过寒冬,不过是明月沟渠,回首怆然,余生山水揽。“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负一生爱好山水”是苏小小的遗愿,半亩残荷听风雨,一桥西泠锁香魂。
江南水,碧波涟漪荡;江南风,吹走一池孤寂。
誓言未央,那日花轿匆忙,泪湿了红装。此去经年与谁相将,珠花蒙细尘,痴心难作应答。青梅竹马、两情相悦的才子佳人,终是被无由的孝道和世俗的功名活活埋葬。“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是陆游和唐婉无法相守一生的遗憾,在江南迷离的烟雨中,陆游和唐婉的故事更加凄婉动人,沈园也因此流芳百世。
江南如诗,鲜衣怒马正少年,浮云一梦长安远。
江南如畫,绿水青山,彩衣扁舟旧曾谙,旖旎人家,点落十里桃花。
江南如歌,秦淮河,琵琶声悠悠,灯花逐水流,八艳才名分秋色,浮光掠影花间袖。
皖水岸,一曲箜篌余音尽散。“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古有孔雀东南飞,又有梁祝化蝶去,千年之前,有人以死来挣脱桎梏,为那生死不渝的誓约。
我淮北儿郎,未曾入江南,却因江南误,多少魂牵梦萦烟雨中。
梦中的江南,心心念念的江南,是从水墨丹青中走出来的清秀女子,浅笑嫣然,是文人墨客道不尽的风花雪月。屈原在琪花瑶草的芬芳里化为汨罗清浪,陶潜的东篱菊香浸染了中国文学古旧的书页,林逋的月影梅魂感动了所有心存桃源的人……
梦里花落如烟。杏花烟雨,棹歌遥遥,白墙灰瓦,小桥流水,雕窗黛瓦,雨巷书香,是我写不尽的江南诗意,道不尽的江南柔情。
关于江南作文篇4
在那个沾衣欲湿杏花雨的季节,永远的西湖在远处幻化成一块圆润的美玉,那是佳人戏水时脸上滑下的汉滴。
夜温柔地拥住了夜,我独坐在窗前,看月光如水,远处传来悠扬的琵琶声,四周逐渐弥散开一种不属于着这个季节的湿润,连同一缕缭绕上升的雾气,和着幽幽的清香……一切的一切,是那样令人欣喜,我知道,这是西湖送来得穿越了千年的礼物。
于是,我乘上南下的风儿,去取我的礼物。我取到了,那是江南的美丽,宁静而神秘,一汩汩甘泉漫上了我早已干涸的心田,我感受到了西湖的温柔。
西湖在文人墨客笔下么里美丽了多少次?在画家乐师手中飘逸了多少次?在王侯百姓口中珍贵了多少次?西湖走过了千年,依然带着千年前的多情与温柔,带着弄舟渔人唱地灵动的短歌,带着采莲女子清脆的笑声。
西湖,水波粼粼滟滟,涉水湖中,惊动了田田荷花。
西湖,依旧有别样红的荷花,六月风光依旧不与四时同;白水跳珠,大雨注入西湖,水面不再平静,一个个水圈扩散开来,天地被水连在了一起,让人分不清是水如天,还是天如水。西湖,你带来得这场雨,是陆放翁的那一场雨吗?
西湖的雨,下得奇美,然而,雨后天晴更美丽,西湖,如西施般,不论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样娇柔妩媚。
时间过得飞快,我该和西湖道别了,却发现,远处已有人在与西湖作别了,那人走走停停,频频回首,满是留恋,当我疾走过去时,那人已不知去向,只有一串脚印留在湖畔,低头细看时,脚印中以是溢满积水,周围覆满了岁月的青苔。也许,那人是在祈祷在他之后还会有人将许多美丽的故事报与西湖知吧!
瑶琴声声早已绝,然而西湖将会继续穿越千年,带着她的美丽与她所承载的文化艺术继续向前。
西湖,就这样永永远远地向前,成为炎黄子孙心中最美的地方。
关于江南作文篇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每每读此词句,心头总是满园春意,江南的水乡风情总是在我脑海中肆意渲染。粉墙黛瓦的房屋、清波粼粼的水面,飘扬着的柔软柳条下伏着吃草的水牛,走进小巷,还有撑着油纸伞姑娘的莞尔一笑。
是萦绕在心头的梦牵着我的足踏入南国的土地,婉约而秀气的江南啊。
最美不过乌镇。水路纵横在小镇之上,坐着乌篷船,听着橹划水时的饱满的噜噜声,允吸江南二月空气中的沁香,仿佛是给心灵在做洗礼。从未见过这样的路。路是水铺的,有几条窄窄的船儿漂在路上,可以想象,夏天长了芦苇后该是如何行船。一条条水路是一张蜘蛛网,覆盖了小镇,也沟通着人们的心。从未见过这样的屋子,地基临着水面,房子还超出一点,黑瓦粉墙,甚是素净,没有一丝杂色。岁月的风霜覆在房子上,却又平添一份优美与宁静,像久经风霜的老者。在这些房子中,有几间可出过名人,是大文学家“矛盾”的故居。矛盾是大文学家,只因为生在这美丽江南小镇罢了。我心生遐想,便更恋上了这里的粉墙黑瓦。说来也好,这高墙里却是玲珑小巧的人家,像是待字闺阁的少女。江南小院进数甚多,却无不耐烦,只因这每一进交接之处的小院里都添了几份情趣。不似北方的重楼别宇、对仗工整,江南人家更有闲情雅致;这儿补几棵竹子,那儿添几块奇石,把单调的小院布置的生机盎然。
江南五日行,可忆得也不只是桐乡的乌镇,还有苏州的拙政园。这可谓世界园林之精品,与卢浮宫等地有并肩之意。谈到这儿,话儿可真长了。先说它的结构分配,只水、绿、筑各占一份,别有美感。它的建筑方式也很奇特,运用多种手法,体现了古人建筑设计之高超。园内有数千个窗子,从窗子看去,却无一相同景物。同一景致,所处的点不同,样子也绝不相似,它让游览者“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印象最深的便是这里的石头罢了。据说,谁家的园子摆放石头却多,便却尊贵,且石头“以丑为美,”却是体形奇葩、造型怪异,千疮百孔的石头却被奉为珍品。或许他们更欣赏站在太湖边上接受风日雕琢过的自然美。
话说至此,别不多言,就且阁笔。江南若一少女怀春,这里的风,似少女柔软的长发拂过脸庞;这里的雨,若少女的眼泪朦胧而多情;这里的桥,仿佛少女纤细的腰弯弯软软;这里的景致,就像少女轻盈的步态。婉约,而总是印在脑海中不被冲淡。
江南好,吾依稀忆江南;似伊人,吾依稀念江南。
关于江南作文篇6
江南水乡,处处青砖黛瓦,红墙白塔。所目及之处,无处不风景,无处不画意。
烟雨濛濛,雨滴落在衫布衣上,沾湿了一小片。两岸的行人撑起油纸伞,缓缓漫步于丝丝细雨中。夹着书匆匆行走的青衫书生,傲视阔步的达官贵人,皆隐于伞下,看不见彼此的喜怒哀乐,参不破对方的爱恨情仇。
渡船的童子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撑着一叶扁舟,载着三三两两的乘客,在平静的湖面上缓缓滑行。一支竹竿插入水中,漾起圈圈涟漪,逐渐向周围扩散去,愈来愈浅,直至消失。船上行人或谈笑风生,眉眼深处的笑意弥漫开来;或深自缄默,眉心处的疙瘩彰示他的冥思苦想不得已;或极目远眺,目光逐渐消失在烟雨蒙蒙的远处。是在进京赶考过程中,担心无法衣锦还乡的忧愁吗?是在外出经商过程中,害怕血本无归的恐惧吗?还是仅仅只是在怀念曾笑靥如花,如今却孤灯守家的她呢?
“卖杏花啦——卖杏花啦——”七八岁小姑娘走街串巷,声音清脆如银铃,在岸畔渐渐荡漾起。小巧的竹篮中,洁白如雪的杏花在与天同色的绢布下,露出了几朵,鲜嫩的花瓣上仿佛还带着清晨的露珠。
正午,雨将停未停,阳光却已从层层叠叠的露出来。袅袅炊烟,唤起游子梦;声声吆喝,惊起故人魂。不知谁家的毛头小儿,在耍泼皮无赖不肯回家;不知谁家的贤妻良母,在细语温柔唤他归来。
黄昏已近,薄暮冥冥,行人脚步匆匆,走向回家的归途,一路上,鸟语花香伴左右,莺歌燕舞为前后。这段路,很长,长得久久看不见朝思暮想之人的面容;这段路,很短,短到只需一瞬,她的盈盈笑意就出现在眼前。花开花落两无言,人聚人散总有时。路边的梨花,似是早就看破这一切,盛着清晨的露水,看着人间的离合。
烟雨江南如画,画中的小人物继续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唯等繁华落幕,此中人亦散。
关于江南作文篇7
什么时候起,我的视线里一直有你。
——题记
少时曾跟随父母踏上离开江南的火车。火车开动的那一刻,我突然感到一种失去你的惶恐。那“呜呜”作响的汽笛声似乎喻示着,从此我的'视线里再也没有你。
既而,我来到了那片黄土地——西北。自小适应能力超强的我,却也抵御不过那漫天的黄沙、呛鼻的烟尘,严寒的冬季里整日在紧张、无措、难过中度过,我便更加想念你了,我的故乡——江南。
许是睹物思情,看着乡间随风摇摆的小麦,便想起了江南绿油油的水稻农田,一望无垠:吃着那终年如一日且食不知味的粗糙面条,便想起了江南香糯可口的米饭;瞅着满大街衣着朴素、头裹白巾的妇女,便想起了江南身着旗袍、撑着油伞的佳丽。不知什么时候起,我的视线已不局限于以瞳孔接收的风景,而更多了内心向往的景色。这些念想,像水没着火,像夜伴着明,一幕又一幕地呈现在视线所及之处。
岁月无情地扯着我向前走,全然不顾我的频频回头,恍惚间,早已是白驹过隙。我的视线不堪忍受这片黄土地的干燥,骑上白马接近千里之外的水乡。
江南水乡,温婉潮湿的地方。初春,蔚蓝的天际尽是飞扬的纸鸢,在和煦的春风里放飞着童年的梦想与希望。依稀能见几只麻雀栖在电线杆上叽叽喳喳地欢唱。仲夏,穿着白色背心的花甲老人,腆着略微发福的肚子靠着竹椅,摇着蒲扇,倚在斑驳的树荫下看着儿孙戏耍,垂暮的微笑是最美的祝愿。深秋,行人过客踩着细碎的枫叶,踽踽而行;恋人们依偎着感受彼此的温暖,携手坐看云卷云舒。残冬,尽管没有纷飞的大雪,却有一轮挥洒温暖的太阳,阳光倾泻而下,点缀着江南水乡的美好。
我的视线在江南转悠了一圈,它告诉我,从此以后,它的所及之处只愿容纳古老的江南。即使四周的荒野,妄想着用现实熨平我朝思暮想的心,我的视线里,始终只有你。
我们像竹子那般逐年拔高壮大,视线所触碰到的地方也逐年绵延。我以为长大后的我,视线里占满的该是亲人,该是朋友,该是老师。我以为成熟的我,视线里早该没有你。可是现在,我发现无论地老天荒还是沧海桑田,我的视线所及,无一处不有你。
时间拥有能将一切撕碎的力量,只是,它摧毁不了我的视线,抹灭不了我视线中始终有的你。
几年后,我从那片贫瘠的黄土地回到这湿润的水乡,我的视线才真正地,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关于江南作文7篇相关文章: